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及其研究动态薛景山(拱北动植物检疫局珠海519020)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几乎所有野生及家养禽类都可感染。当鸡感染高致病性AIV时,常被称为鸡瘟(FowlPlaque,第一届...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又称鸡瘟(Fowlplague)、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生鸟类均可感染。因宿主和病原的不同,发病情况多种多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鸡群中100%的鸡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后,临床上仅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根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强弱,可将禽流…  相似文献   

3.
禽流行性感冒 (avianinfluenza ,AI)简称禽流感 ,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被国际兽疫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 (AIV)可感染几乎所有野生禽及家禽 ,且和其他动物的流感有紧密联系 ,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 。AI的暴发和流行 ,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世界各国对AI的早期诊断和防治都很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血清学试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AI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监测以及病原学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AI)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AIV)可感染几乎所有野生及家养禽类。AI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动物传染病,所以世界各国对AI的检疫都非常重视。我国以往由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AI,因而兽医界对其关注甚少,在AI研究方面也都...  相似文献   

5.
1996年 ,Brown等从口蹄疫病毒 (FMDV)感染的组织液中发现了病毒感染相关 (virusinfectiousassociated ,VIA )抗原 ,即FMDV非结构蛋白 3D ,并建立了琼脂免疫扩散 (AGID)试验 ,用于进出境动物检疫 ,以区分FMDV感染动物和注射疫苗动物。之后Pinto等在用AGID试验进一步研究注射灭活疫苗动物的VIA抗体时发现 ,注射疫苗前和接种一次疫苗的动物血清VIA抗体均为阴性 ,而重复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或AEI灭活疫苗的动物 ,其血清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有VIA抗体。这一结果对用AGI…  相似文献   

6.
建立检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其抗体感作时间Ⅰ抗以50~60min,Ⅱ抗以30~40min最佳。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检测出人工感染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Aust-T,HN9301,TJ9301,BJ9301毒株后的抗原;对自然发病病例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高于Dot-ELISA和气管环中和试验法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该病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鸡、火鸡、鸭、鹅均可感染。禽类感染后 ,可表现为亚临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下降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1 临床症状 禽流感的潜伏期为几小时到几日不等 ,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高低、感染强度、传播途径和易感禽的种类有关。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 ,一般没有特征症状 ,通常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消瘦 ,母鸡产蛋量下降 ,咳嗽 ,喷嚏 ,呼吸罗音 ,甚至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 (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以感染多种偶蹄家畜及野生动物 ,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是影响动物产品 (包括动物 )国际贸易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MDV) ,具有 7个血清型 ,型间互不交叉保护 ,型内各毒株间抗原变异大[1] ,这给FMD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研究FMDV的变异及其机理 ,对更好的预防以至消灭本病有重要意义。1 FMDV的分子结构及抗原性1.1 FMDV的分子结构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 (Picor navirdae)、口蹄疫病毒属 (Aphthov…  相似文献   

9.
禽肺病毒 (Avianpneumovirus ,APV)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 (Turkyrhinotracheitsvirus ,TRTV) ,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禽类受感染后可引起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和产蛋率下降等症状 ,其中火鸡或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疾病 ,或仅表现采食量减少和产蛋率下降。APV也是肉用鸡肿头综合征(Swollenheadsyndrome ,SHS)的主要病原。1 发生情况APV于 1978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共和国 ,随后从法国、南非、英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和 /或肿头综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仿抽提、聚乙二醇沉淀,再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病变法氏囊组织中提取出较纯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病毒核酸电泳分析表明,4株IBDV分离株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无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IBDV分离株均由4条主要的结构蛋白带组成。近年从免疫鸡群中分离的地方强毒JH株及引自中监所的血清Ⅰ型强毒J_1C_7株,其主要结构蛋白带与早年分离的IBDV野毒株相似,电泳迁移率也基本一致。同时观察到毒株间各蛋白带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Roekel株和内蒙古禽脑脊髓炎(AE)自然病鸡分离毒株(AEV-NH937株)分别接种鸡胚,制出AE琼扩沉淀抗原。经实验室和部分鸿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抗原效价为1:32,可检出不同日龄、品种和不同发病期的人工感染鸡和自然发病鸡血清中的AE抗体,结果可靠,方法简便,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先后在江苏、浙江、四川等8省(区)从临床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到32个野毒株,经SDS-PAGE鉴定,其中17株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应用交叉中和试验,将分离毒株分为5个亚型,用IBDVⅠ型标准变异株高免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其中5个分离毒株有较高中和价,初步定为IBDVⅠ型变异株。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致弱,与标准Ⅰ型弱毒株联合制成多价弱毒疫苗,免疫试验表明多价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组攻毒100%保护,对照组攻毒死亡率为92%  相似文献   

13.
以标准的禽脑脊髓炎(AE)病毒VR毒株和分离的野毒株分别感染SPF鸡胚,取其病料组织制成琼脂扩散抗原。在含20%NaCl和0.5%苯酚的0.8%琼脂凝胶中,用这种抗原以琼脂扩散试验检测AE抗体,结果稳定,特异性强,方法简便迅速。  相似文献   

14.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料,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1.0%,阳性符合率为93.3%(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禽流感病毒(AIV)美国H9型毒株、江门H9型毒株和广东某厂家生产的含AIV毒株的几种禽用商品疫苗分别免疫40日龄的肉用鸡.通过首免和超免疫后采集首免血和超免疫血分离血清,分别用自制H5型抗原(美国毒株)、广州H5型抗原(香港毒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H5型抗原对上述免疫鸡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这些H9型毒株免疫的抗血清对H5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H9型毒株免疫的抗血清不构成对H5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而含AIV抗原的商品疫苗免疫的鸡血清部分显示H5型抗体阳性,说明某些商品疫苗中含H5型抗原.用美国H5型毒株免疫的鸡血清进行反向验证试验,也未发现对H9型抗体检测的影响,表明H5和H9型AIV不存在同源抗原,因而在二者抗体检测中不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对禽流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该病诊断方法研究得更少。为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即真性鸡瘟)传进我国,为口岸检疫建立禽流感诊断方法,本试验参照美国国家兽医诊断实验室的做法,通过对家鸭进行病毒分离和琼脂扩散试验,以诊断A型禽流感及了解深圳地区禽流感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超声波法制备了DCchol阳离子脂质体,研究了阳离子脂质体与禽流感病毒(AIV)保护性抗原血凝素(HA)基因重组质粒pSVH7复合物的特性。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与pSVH7形成复合物后,脂质体发生聚集、膜融合,脂质体直径变大,并出现了多层结构脂质体;通过检测脂质体在248nm处的吸光度变化,研究了脂质体与pSVH7质粒复合物形成及膜融合的动力学过程,脂质体DNA复合物是在最初1~15min内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静电吸引力,NaCl和SDS也能引起阳离子脂质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GIB) ,并分离出IBV JB9702 株,HA 效价为212,EID50 为10 -6.81/0 .2 m 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JB9702 + NDV LaSota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4~6 ,LaSota 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10~11 ;用IBV JB9702 病毒液1∶10 稀释后感染经IBV H120 弱毒疫苗免疫雏鸡,发病8/10 ,死亡3/10 。  相似文献   

19.
(一)禽流感在美国的发生情况 1985年12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群7200只肉用鸡发病,怀疑为禽流感,该鸡群已于1986年1月10日被扑杀。 1986年1月11日分离到H_5N_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株病毒与1983~1984年导致许多禽群毁灭的毒株属同一血清型。到1986年3月止,至少有15群家禽经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离证实发生了禽流感,5个销售点的家禽存在禽流感的迹象(宾夕法尼亚州5群,纽约州1群、4个销售点、新泽西州3群、康涅狄格州1个销售点、马萨诸塞州1群)。可见,这次爆发比上一次更为凶猛,危害性可能更大。这一次美国农业部只是提供技术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诊断的帮助,尚未组织防疫工作队。  相似文献   

20.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