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2016年3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初选中强势崛起.1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超级星期二”初选中大胜,一举赢下了7个州.加上此前的战果,特朗普共赢得了已完成初选的15个州里的10个州,远远领先于党内其他几位竞争对手.共和党主流派对特朗普的崛起极为震惊.3月1日共和党商界精英召开电话会议,决定加强资助反特朗普行动.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周期中的突出表现反映出共和党“特朗普化”的持续发展。自其卸任以来,美国共和党的“特朗普化”一直在延续。“特朗普化”在理念塑造上体现为共和党政治立场被特朗普主导;在个人影响上表现为共和党精英和选民总体上接受特朗普参选总统。究其原因,“特朗普化”的新发展与共和党新的政治联盟、共和党的精英构成等政党政治生态密切关联。同时,2020年大选的特殊性以及2024年大选经济与移民等议题对特朗普更为有利等因素也助推共和党“特朗普化”。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的角色,以及大选结果将成为其个人影响能否延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2018,(美国中)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既是特朗普政府的"期中考",也是美国2020年大选的前哨战。在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加剧的背景下,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选举的"政治暴力"之烈、竞选花费之巨、选民动员程度之高均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选后,共和党维持对参议院的控制权,民主党则夺回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美国政治生态发生新变化。选举的结果表明,民主党的"认同政治"获得一定成功,但共和党的"特朗普化"仍在继续,美国自由和保守的政治力量仍处在激烈的"拉锯战"中。在新一届国会,控制众议院的民主党将加大对特朗普的制衡力度,并尽力阻挠特朗普和共和党的议程,未来激烈的政治斗争可能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共和党在任者与民主党挑战者之间的"非开放式"竞争。从选情态势看,特朗普谋求连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特殊性共同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总统政治、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周期等维度考量,本次大选具有关键节点意义。在当前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选可能引发的政党轮替未必快速引发美国内外政策大幅度调整。在对华政策上,大选难以改变目前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选举大体上可以分为初选和大选两部分。初选旨在选出两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总统初选已经成为美国民众影响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凝聚本党人气、形成本党纲领、调动选民热情,以及锻炼总统参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美国的总统初选从1月3日艾奥瓦州基层党团会议开始后,历经2月5日“超级星期二”,已经有过半数的州产生选举结果。从目前形势来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已呼之欲出,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早将在3月上旬产生。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大选前的两党初选过程,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社会的一些突出特点.在布什执政近8年后,美国民众对政治现状不满,强烈要求变革,求新求变的政治人物受到选民追捧;各种议题当中,经济议题目前最受选民关注,同时美国国内经济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盛行;保守主义势力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膨胀之后盛极而衰,保守派与共和党的联盟出现松动;当前美国国内总体政治气候明显不利于共和党,但由于多重原因,两党的差距并没有明显表现在总统候选人的民意支持度对比上.  相似文献   

7.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首先,民主、共和两党之间以及民主党内双重极化同步加剧,不仅导致拜登所代表的政治中间主义路径无法构建推进其国内改革的政治共识,反而使自身陷入执政困境。其次,围绕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斗争白热化,进而形成“中选大选化”的畸形态势并使报复性政治大行其道,进一步恶化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再次,共和党的“特朗普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由特朗普背书的共和党内反建制力量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这些变化将对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甚至更长周期内的美国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即政治精英进行选举动员的方式步入新阶段,两党整合方向呈渐行渐远之势,“文化—认同”因素超越“经济—阶级”因素成为美国政治演化的首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政府对于印太区域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愿景设计到政策实践的演变过程。自2017年提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以来,特朗普政府通过巩固政治联盟与拓展伙伴关系、加大对印太区域的安全介入力度、拓展美国的经济存在与影响力等方式予以推进,初步形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基本框架。这一战略对中国在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地区影响力以及政治安全等领域带来了一定挑战。然而,缘于美国内政治的纠缠、地区力量的复杂心态、特朗普政府外交战线过长以及中国发展态势与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影响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秉持"美国优先"理念的特朗普政府在执政两年之内完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谈程序并签署了新版《美墨加协定》。这一重谈过程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本土就业以及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经贸规则等核心诉求,展现了"本土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等理念。同时,重谈过程不但内蕴着特朗普政府回馈蓝领中下层选民这一关键群体以及商业利益的政治诉求,也展现了其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谈推进其他贸易安排重构的战略考量。在重谈过程中,特朗普政府充分利用了美国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的优势,采取了双边谈判与极限施压等手段迫使对方作出让步。不可否认,《美墨加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但新协定的达成也是美、墨、加三国在新的利益支点上达成的某种妥协。但由于美国国内府会对峙、党争极化等政治因素,《美墨加协定》的最终生效与落实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构成正在形成中的"特朗普主义"的关键内容。一年来的特朗普外交实践表明,"美国优先"以争取国内选票、斩获实际利益、打造双边交易、解除对国际事务的管理负担等为诉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政策实施面临政府内部意见分歧、实施制度乏力、国内议程牵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目前看,特朗普外交已经给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整个国际秩序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长远看,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特朗普外交,可能增加美国在世界深刻变革面前掉队和成为输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甲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促进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是当今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美国曾经在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政策。美国于2019年5月首次发布《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全球卫生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以应对传染病威胁为核心,呈现出了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全政府"路径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负担分担""美国优先"和反多边主义的思维。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各国已成为"因病相依"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有效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需要全球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与全球卫生安全的实现之间存在张力。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思维不仅侵蚀了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建构所必需的国际政治合作基础,也恶化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融资体系,因此对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明显呈"二元化"结构:一方是特朗普政府,另一方是美国现实政治。特朗普政府试图进行全球收缩、向盟国索取好处、发起贸易摩擦,其目的是休养生息,保证"美国第一"。受全球霸权惯性思维和商业利益驱使,现实政治又使美国不得不保持在相关地区的存在,拒绝放弃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即使特朗普2020年连任总统成功,政府与现实政治间的博弈也不会停止,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有所收窄。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随着右翼保守主义势力对华认知趋于负面,对华强硬的保守主义派系掌控对华决策,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全面竞争态势。在右翼反华势力掌控对华决策以及"大选年""疫情年"的双重政治效应叠加的背景下,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政策进一步加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保守主义阵营与共和党重组的演进发展,共和党对华政策的民族主义、霸权主义色彩将进一步加深,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政策可能朝着更为强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正当奥巴马政府开始投全力打造“奥巴马主义”外交遗产的时候,国际局势和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些重大变化使“奥巴马主义”遭遇了严峻挑战.为此,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在打造“奥巴马主义”遗产与回应挑战、质疑之间维持艰难的平衡.一方面,奥巴马坚持“奥巴马主义”的基本要义,坚守对外干预的门槛,另一方面,对挑战和质疑做出回应.两者动态的调适构成了奥巴马政府执政后期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线索.但奥巴马政府的努力进一步凸显了“奥巴马主义”的困境.“奥巴马主义”与特朗普的外交主张之间并非完全的南辕北辙,在“收缩”、“内顾”等主张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撑,其调整变化对于地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朗普执政以来,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孤立主义、少边主义、交易主义等特点,美日同盟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尽管仍不明确,但其对美日同盟的倚重不会改变。美日同盟走向将深受地缘政治、中国因素、防务分担、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美日同盟关系仍然紧密,但并非线性发展,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军费分摊问题在特朗普上台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唐纳德·约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是美地产大亨、娱乐明星,现任特朗普集团主席兼总裁.其家族移民至美,白手起家,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他性格特立独行,以口无遮拦著称.20多年来,他多次宣布角逐总统宝座,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自宣布参选2016年总统以来,特朗普在共和党蓝领基层选民中支持度很高.在斯科特·沃克、杰布·布什、马尔科·鲁比奥等传统共和党精英和本·卡森、卡莉·菲奥莉娜等非传统参选人均已折戟沉沙后,特朗普势头依旧强劲,持续保持共和党候选人提名战中的党内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领导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质是决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国外交的基础.基于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问卷评定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获得由五个维度构成的特朗普人格特质结构,即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以及积极外向,其中不羁善变和精干有为是特朗普最为核心的特质.特朗普的五个人格特质维度决定了他打破传统、善于战略欺骗和谈判、行动力和执行力强、凭个人直觉决策、追求尊重和利益交换、报复心强等诸多政策和行为偏好.特朗普人格特质的数据测试分析,展现了一个具有更多积极人格特质和双面维度的政治领导人的形象,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识作为领导人的特朗普及其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即将展开。共和党从失业率高企、经济疲弱的现实中,看到重返白宫的希望,因而代表党内不同势力的众多参选人群雄并起成为初选前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旨在梳理美共和党总统参选人情况,分析其竞选态势。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网络总统”,上任后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建设,从加强政府协调能力、完善网络空间各项制度、增强网络空间行动能力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美国网络安全战略体系.2016年11月9日,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处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可以预计,特朗普的治网理念一定会既汲取奥巴马网络安全政策的某些经验,又有调整与变化,这将给美国乃至世界的网络安全治理及美中涉网合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