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馨  李艳芳 《前沿》2010,(14):81-83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人意见,从本质上讲是证据资料,证据资料必须经查证属实后才能转化为定案证据从而成为裁判者认定事实的依据。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鉴定结论对裁判结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判断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如何正确使用鉴定结论,就成为各国司法界所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就是在比较研究国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鉴定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甚至重构我国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质证程序是刑事庭审的核心活动,是法庭审查判断证据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是刑事庭审中调查核实证据的法定途径。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以及检察机关指导意见虽然对质证程序予以规定,但相关条文规定粗疏简陋,对于质证主体、质证内容、质证程序并未明确规定,质证也未被上升至被告人权利的高度,同时缺乏必要的质证规则予以保障。在英美法系国家,质证是庭审当事人对抗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质证权是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并通过质证规则进行保障,对我国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鉴定结论质证主体方面,以质证主体质证力度抗衡为切入点,在明确不能实行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质证模式,而应把审判主体作质证主体即采取由审判主体参加的质证模式下,大胆提出让专家成为人民陪审员,进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同时引进专家辅助人制度.以期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由于缺乏立法的规范,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刑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减弱。笔者以与鉴定有关的刑事诉讼程序为立足点,在对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缺陷等问题作初步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鉴定结论作为人类对物证的科学解读,在现今事实认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鉴定行为缺少标准化规范,庭审中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和采信程序缺失,需要完善质证程序。质证程序对于当事人、鉴定人、事实认定者,以及提高鉴定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质证程序的完善包括四个方面:保障质证主体质证权的实现;规范质证具体内容,让诉讼各方有章可循;强化质证方式的非书面性,鼓励诉讼各方出庭当面对质;更多关注质证的有效性,注重审前准备阶段聘请专家参与应诉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与我国刑事速裁程序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仅限适用于轻罪案件,都是不经当庭质证、辩论对被追诉人定罪处刑,实质上都要求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二者又存在一些区别:刑事处罚令程序严格禁止被追诉人会被判处自由刑立即交付执行的案件适用,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并未对此作出限制;刑事处罚令程序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而我国刑事速裁程序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二者在定罪处刑方式和程序救济后的法律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我国可以借鉴德意日刑事处罚令程序,放宽刑事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加强对被追诉人获取律师辩护权的保障,明确对认罪认罚的被追诉人从宽量刑的幅度,进一步简化庭审程序。  相似文献   

7.
侦鉴分离是与侦鉴一体化相对应的一种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具有司法鉴定人独立、鉴定程序公正、鉴定意见客观真实和鉴定管理集中等特点。当前构建侦鉴分离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顺应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展、预防减少刑事错案发生和刑事司法鉴定回归本源的客观现实需要。保证刑事司法鉴定客观公正、域外借鉴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循序渐进和法制统一是构建我国侦鉴分离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侦鉴分离制度的具体路径为先实行侦鉴有限分离,这是构建我国侦鉴分离制度的近期目标;后实行侦鉴完全分离,这是构建我国侦鉴分离制度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之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构建,控辩审三方关系的平衡,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鉴定启动权是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方依法享有的开启司法鉴定活动的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包括申请权、决定权、委托权等。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的配置亟需调整,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并完善必要的救济制度,使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肖沛权 《时事报告》2013,(11):30-30
近期,国人高度关注的薄熙来案和李某某强奸案陆续作出了一审判决。两个案件的审判严格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罚当其罪。两案的公正的审判程序不仅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大进步,更是我国刑事司法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  相似文献   

10.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司法公正的两个方面,二者有机统一于司法公正。程序公正是保障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和途径,实体公正是法律追寻的最终目标。在我国精神病司法鉴定制度中,鉴定的启动和质证环节是程序正义的体现,基于鉴定意见作出刑事责任能力的价值判断是实体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简易程序,使得普通程序得以简化审理,其在实现刑事程序效率价值和公正目标,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却与人权保障存在一定的冲突。在建立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制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以便较好地解决复杂案件庭审举证质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一、“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现象大量存在,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二、鉴定人的管理结构不合理、资格审查混乱。三、鉴定人的法律责任模糊。四、鉴定人素质参差不齐,鉴定质量难以保证。五、冲突解决机制不完善。六、鉴定告知规定模糊,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七、当事人没有启动司法鉴定事项的权利,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八、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义务难以得到保障。九、鉴定费用支付不合理。办案部门不堪重负。应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包括鉴定种类、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准入、相互关系和法律责任、鉴定程序的启动、重新或补充鉴定程序、鉴定的期限、告知制度、回避制度、鉴定费用承担、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和冲突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鉴定中,受理审查阶段是保障案件鉴定顺利进行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要对检材签名的鉴定条件、样本签名的比对条件进行审查,以及明确鉴定要求。将法庭质证内容细化明确,既保证鉴定人进行鉴定的科学性、合法性,又为法庭质证方对签名笔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提供参考内容。这对保障法庭质证环节有实质有效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刑事判决书是刑事诉讼的节点标志,是刑事判决合法性的证物,是诉讼权利保障的依据,是诉讼机关人权保障意识的集中体现。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它影响着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刑事判决书的制作、改良应在这一理念下进行。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看,我国刑事判决书在内容上存在事实认定过程没有交待、说理薄弱、开庭前程序的记载过于简单等问题,形式上则存在对重点部分未予标明而影响当事人阅读、事实与理由部分条理不明确、刑事判决书没有目录查看困难、以及送达、纸质、排版等问题。随着法官队伍素质的提升、公检法系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只要我们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为指导,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必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当前,必须立足于依法治国背景,从启动模式、运用领域、对象与方式、实施程序等司法鉴定救助的实践运作出发,解决司法鉴定救助制度在立法层面、救助资源、救助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强化相应的监管措施,唯有如此,新时代司法鉴定救助制度才能被完整地建立和更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6.
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其确立的法理基础是法治国家的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严格证明法则。文章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舍旺 《前沿》2009,(2):149-150
司法鉴定工作对于明确案件事实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的诸多立法缺陷和管理混乱等现象,已严重妨碍了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对现行的司法鉴定程序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使该程序的应有功能得到发挥,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各方面对我国目前司法鉴定的混乱状态反映强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中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缺陷入手 ,提出改革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进而对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鉴定人制度、鉴定程序制度、鉴定结论评断制度的改革和重建提出了较系统的构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其确立的法理基础是法治国家的自主原则和平等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严格证明法则。文章通过对英关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对比研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共同被告人的质证权,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刑事再审程序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最后屏障,目前启动再审的方式存在着再审标准不具体、抗诉方式太强硬、再审抗诉效率低、法院自身启动有困难等问题。须坚持以再审抗诉为主要监督手段,探索对一些不宜抗诉的刑事案件以检察建议方式监督法院自行启动再审,以全面加强对刑事再审程序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