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美国<专利法>第271节(g)款和<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均规定了对美国方法专利的保护,但正如2004年发生的Kinik Co.v.International Trade Com'n.一案所揭示的,两者的保护标准存在着实质性差别.在本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美国<专利法>第271节(g)款中的"安全港"条款不适用于337条款程序,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上诉程序中支持了这一决定.这起案件表明,美国<专利法>和337条款在对方法专利的保护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种保护标准的差异可能导致美国违反了根据GATT1947第3条和第20条、以及TRIPs协定第27条的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3.
(二)欧共体和美国关于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的纠纷1984年,美国Dupont公司依照337条款向ITC指控荷兰AKZO公司生产并向美国出口的高强度纤维(aramidfiber)侵害了前者的方法专利权。委员会审理后认定AKZO公司侵权,并于1985年发布限禁令,禁止AKZO公司产品向美国出口。AKZO公司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上诉未果。之后欧共体请求GATT缔约国整体宣告337条款与GATT1947不符以及请求认定美国Dupont公司与荷兰AKZO公司之间的特定案件适用337  相似文献   

4.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否违反GATT199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勇 《知识产权》2005,15(3):60-64
"337条款"这一术语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1337节的简称,现在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一直以来,"337条款"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是二个备受争议的条款.本文首先介绍了GATT有关"337条款"争端的历史,然后分析"337条款"是否符合GATT.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关键是看其是否构成GATT第20条下的例外.因为即使"337条款"违反GATT第3条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只要其符合GATT第20条的例外,在WTO下也是合法的.对于"337条款"是否符合GATT第20条,首先要看其是否满足第20条(d)项的要求,然后还要看其是否符合第20条的引言.  相似文献   

5.
论"337条款"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贸易法"337条款"主要是管制外国厂商对美输入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法律规则.近年来,美国厂商频繁利用"337条款"指控我国企业侵权,以此阻止我国产品对美出口.本文就"337条款"的基本涵义、实质适用要件、程序规则及救济措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层面及当事人层面提出了一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337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与美国同行业形成竞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国外企业早有歧视之嫌。本文分析"337条款"与有关国际通行规则的背离之处,剖析该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应对"337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337条款立法史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美国经济政策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后危机时代,短期内337条款的适用强度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周期。但从长期来看,337条款的保护水平将随着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制造业振兴政策的实施呈现提升的趋势,对我国企业的针对性也将不断增强。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337"这本毫无意义的三个数字,却成了当前的热门词汇.或许鲜有人道出我国<刑法>337条规定的是哪个罪名,但却有数不尽的商人、律师、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对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以下简称337条款)的内容倒背如流.美国337条款的威力数倍于<刑法>第337条的"逃避动植物免疫罪",自1986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首次接招以来,337条款让我国的出口制造商吃尽了苦头,与之交战,轻则一个企业牺牲,重则整个行业覆没,一役过后.毫发无损的无法得见,侥幸生还的也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0.
吴伟 《法制与经济》2008,(2):54-54,57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收制度中出现的农民与政府、用地单位之间的多重矛盾,是近期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对比西方国家的实务工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既存在问题,也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面.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应过程中的多重矛盾,我们倡导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以政府管制为辅助的改革方向,提出以公平待遇制度为基础,解决土地征收替代机制中五个主要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教唆未遂包括失败教唆、无效教唆以及狭义的教唆未遂,尤其在前两者的可罚性争论上,基于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的不同立场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我国台湾刑法在教唆未遂的问题上,经历了从共犯从属性说到共犯独立性说再回归共犯从属性说的流变,(限制)从属性说得到了当下台湾立法界和理论界的赞同。我国大陆刑法关于教唆未遂的规定,从实然的解释论上看,体现了共犯独立性说思想,但从应然的立法论上讲,宜向共犯从属性说靠拢。  相似文献   

13.
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激励改造,帮助罪犯实现再社会化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纵观近年来刑事立法及司法新规,均不同程度提出要扩大假释适用范围。但随着司法实务运行,目前假释的适用率仍然低下,①裁定不予假释的比例却呈增高趋势。造成上述困境主因是缺乏科学假释评估机制、可操作性法律监督和明确办案责任豁免机制。围绕上述三大主因,选取L市近年假释案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邢发齐 《河北法学》2012,(3):121-125
土地征收制度中出现的农民与政府、用地单位之间的多重矛盾,是近期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对比西方国家的实务工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既存在问题,也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面。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应过程中的多重矛盾,我们倡导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以政府管制为辅助的改革方向,提出以公平待遇制度为基础,解决土地征收替代机制中五个主要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借记卡归入"信用卡"的含义之中,符合刑法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初衷.对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符合刑法原理.对以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应以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具体定罪处罚.对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没有使用的行为应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定性.  相似文献   

16.
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41条规定,如果注册商标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有权依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在未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中是指:———虚构、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申请书件及有关文件进行注册的  相似文献   

17.
仲裁发展的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仲裁法尚未达到立法者预期的目的。其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对仲裁的认知明显不够;二是法院对仲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三是仲裁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四是不少仲裁机构先天不足,自身问题较多。尽快排除这种障碍,是仲裁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监狱行使提请减刑建议权,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监狱提请减刑与法院裁定减刑标准不一致,人民法院减刑裁判权呈虚设状态,减刑案件被监狱提请机关控制的不正常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提请减刑案件的启动权归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相似文献   

19.
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我国现行民法框架下,仍应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若原告起诉后获得生效胜诉判决,诉讼时效从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届满(或判决生效)时重新起算,且不因申请执行而中断;若原告起诉后未获实体判决,只要起诉行为构成诉讼外请求,亦可使诉讼时效中断。  相似文献   

20.
实施电子警务有助于公安机关摆脱时空的限制,让警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出现在网络上,使公安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但公安机关在推行电子警务过程中却存在着认识不足,物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内容单调且更新不及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创造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建设、安全两手抓,认真做好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搞好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