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反思的结果,又是修复美国国际形象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需要,更是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核开发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核军控工作走上正轨;将对中国产生多重影响;对地区核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大战略。这些大战略的实质是寻求用适当的方式运用美国的权力,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外交战略。以伊斯兰世界为例,奥巴马政府寻求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接受离岸平衡战略,从伊拉克撤军;采取选择性干预战略,应对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2010年5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谋求的是以限制运用美国的权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源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经济尽快复苏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优先议程。承认二十国集团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的重要地位,与二十国集团合作,是美国化解其金融危机和确保经济复苏的关键战略措施之一。奥巴马政府的二十国集团战略有多重动因,最终目的是利用这一新兴的全球治理平台,维护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而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就任以来,对美国核政策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奥巴马核政策的目标是:在确保美国核武器安全、可信和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签署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相关协议,提出并倡导"无核武器世界"理念,重塑美国在核问题上的道德形象,恢复美国在国际核裁军和防扩散领域的影响力和领导权,重振国际防扩散努力,增进美国的安全。奥巴马对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全球核军控和核裁军、国际防扩散努力,以及地区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核政策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振飞 《当代亚太》2007,85(9):10-16
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对地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导致了伊朗核问题等地区性核问题的再次升温,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美国在反核扩散过程中追求建立"核常结合、攻防兼备"的全面军事和战略优势的企图不利于大国在反核扩散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和战略互信.美国把反核扩散重点指向"无赖国家",有可能使恐怖主义渔翁得利,以及促进地区核竞赛.美国唯有回到包容政策立场并和伊朗等国进行严肃谈判,目前的地区核危机才可能得到解决.朝核问题开始走向外交解决之路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6.
李恒阳 《美国研究》2016,(4):101-121,7
2015年以后,美国的网络安全形势出现了新挑战。网络犯罪呈现出更大的破坏性,恐怖组织频繁利用网络扩大影响,俄罗斯黑客逐渐成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主要威胁。为了应对数字领域的新挑战,奥巴马政府调整了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2016年推出的《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在总结奥巴马七年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对美国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策略方针。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力度,完善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努力推动国际层面的网络安全合作。未来,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网络空间稳定。美国将强化网络威慑能力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并清理美国境内的恶意网络行为,在网络空间攻坚克难,为实现本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政府就职后逐步实施了巧实力外交政策。巧实力外交政策既是出于对布什政府饱受争议的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基于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局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情况看,修补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创伤、提升美国软实力、倚重多边主义,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维持美国霸权地位成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北极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双重身份,这对其北极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霸权国家,美国将北极战略嵌入其全球战略之中。与其他北极国家相比,美国的北极战略更多地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层面出发,以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为核心目标。美国试图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突破口,获取北极治理的领导权,进而构建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主地位的北极秩序。在美国北极战略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北极治理的中心议题,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管理得到更多重视,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更趋积极;同时,北极治理机制仍然呈碎片化状态,北极理事会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国内利益集团诉求各异、美俄关系前景堪忧、美国与其他北极国家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奥巴马政府能否成功实施其北极战略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完善了网络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美国政府通过重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利于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努力促进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加企业遵守政府法令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美国不仅加强自身的网络部队建设,而且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面临一系列挑战。"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网络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提倡的网络空间国际规范遭到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质疑。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网络安全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岳圣淞 《当代亚太》2023,(4):131-165+168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为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通过言语行为而非物质对抗的方式参与国际制度互动,以影响国际社会对特定议程或问题的政策行动的能力。基于话语制度主义理论,文章搭建起以“观念—话语—制度”为核心的分析框架,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互动为例,全面检视中国国际制度话语权的实践进程。分析发现,制度演进与行为体观念密切相关。观念映射与话语嵌套机制是行为体通过话语将观念因素导入制度结构的核心手段。在制度创设、制度参与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通过上述机制的运用,行为体得以将政策性、程序性和哲学性观念以特定方式和限度融入制度话语体系,将自身话语优先转化为政策行动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在特定领域的国际制度话语权。作为现行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国际制度的深入参与。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为深入理解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提供启发视角,亦有助于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基本继承了小布什政府后期的台海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当前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积极看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更强调稳定化。奥巴马政府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将继续对台军售政策,赞成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深、扩大美台之间的经济联系。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美国国内战略辩论、国会、军方和军工集团、美国对两岸关系和台湾岛内局势的评估等。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正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研究刘子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本书在国际环境和大国关系的框架内,从防扩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战略安全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防扩散与反扩散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在防扩散国际机制中的制度霸权及其动辄威胁或制裁的做法,并不能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只有以合作的方式维护传统机制,采取渐进的外交和经济手段,才有利于国际不扩散事业。刘子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3.
张勇 《美国研究》2012,(2):66-81,4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更加借重以"巧实力"战略来整合国际格局的新变量,以求实现遏制世界"多极化"、塑造"多伙伴"世界并捍卫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感到美国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面临由中国崛起带动的区域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并将拓展少边安全组合作为调整其亚太安全布局的重要支撑。美国编织的以双边同盟为核心、少边安全组合为结点、多边安全参与为外围的多层次新亚太安全网初现端倪。少边主义外交体现了美国通过扩大合作为其霸权减负和将中国"嵌入"关系网络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机制的功能包括约束作用、示范作用、规范作用和服务作用。这些功能推动了恐怖主义制裁的国际合作。由于制裁机制的存在,国际社会形成了一个治理恐怖主义的新模式。然而,成员国的不合作导致上述功能存在以下缺陷:机制的约束作用较弱,示范作用较窄,规范作用有限,服务质量不高。成员国不合作的根源在于制裁机制中的权力分配失衡、国际社会中相互依赖的变化、制裁机制本身的不健全和不透明。要提升未来成员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合作和治理效果,各主要国家和联合国应当推动制裁机制的完善,以赢得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急转直下."9·11"事件使得世人的目光集中到全球反恐怖主义上来,美国也大肆利用此次事件,乘机强化了其军事恫吓力量,积极推行各项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显得更加突出,美国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的步子将加快,单边主义政策更加一意孤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9·1 1”事件后德国在全球反恐运动中的立场、角色和主要表现 ,分析了德国反恐怖主义政策的特点、缘由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国际影响。文章认为 ,德国的特殊历史和它在国际体系中尤其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其在后“ 9·1 1”时代的反恐怖主义运动中分外引人注目 ,它的各项反恐怖主义措施和行动必将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反恐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强调 ,德国在反恐运动中折射出的外交与安全战略为我们认识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的变迁提供了参照 ,值得进一步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恐怖主义并不陌生,但与恐怖主义紧密相关的激进化和招募活动却是本世纪初才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欧盟逐步发展完善了自身的反恐怖主义激进化战略。在架构上,它是一个以专门性战略文件为主干,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关联性文件相互呼应的综合体系;在内容上,它涉及内部安全、媒体宣传、文化教育、社会融合、对外合作等多个政策领域;在动力因素方面,欧盟机构成为推动战略发展的主导性力量。虽然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该战略已成为欧盟预防恐怖主义的核心内容和反恐怖主义战略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在国际社会为扫除了国际恐怖主义一大庇护所,为阿富汗人民结束战乱之苦而深感欣慰之时,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却对国际反恐怖主义行动的  相似文献   

19.
卡特时期是美国同时面对国际国内重大危机时,利用汇率政策动员国际国内资源应对危机的典型代表时期。研究卡特政府时期美国汇率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卡特政府在继承的制度遗产基础上,及外部冲击与内部博弈的双重作用下,与市场的互动共同促成了美国汇率政策的制定。从国际层面上看,卡特政府调整汇率政策的目标在于阻止美元的过度贬值,防止引发西方盟友间竞争性贬值,防止诱发盟友体系的分裂,以此在苏联的全球攻势下更好地维护美国体系的霸权地位;从国内层面来看,其汇率政策是为了隔离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大通胀对美元贬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普林斯顿计划、管理全球不安全因素项目、凤凰动议是近年来美国智库所做的三项重要国际战略研究,它们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征和美国传统国际秩序理想,为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国际战略建议。它们提议美国应从依靠权力推行民主自由,转向实施战略性领导;通过大国沟通与合作,应对共同威胁。这些原则构成了奥巴马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不过奥巴马政府的国际政策并非三项战略建议的翻版,其中依然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因素和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