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重雁  李明 《法制与社会》2011,(27):136-137
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这"四个坚持"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又是我们党90年先进性建设基本经验的凝结,还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V了",看到MSN的对话框里跳出的这两个字,我心中一喜。我们的新浪微博加"V"了! "V"是新浪认证的标志,有了"V"就说明我们"也是有身份证的"媒体了!  相似文献   

3.
付蓓蕾 《法制与社会》2011,(26):295-295
"孝治"是儒家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它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它在肯定和维护"孝道"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在很多领域,需要我们从传统"孝治"思想资源中返本开新,寻找出其中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建构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孝"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有计划"地建设国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提出的。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开幕式致辞时说:"通过几个五年计划,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工业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5.
到银行开户、到网吧上网、上微博发言、上医院看病、买手机卡、买火车票……当平静的时光流淌过日常的生活,人们倏然惊觉,我们的生存,已经越来越紧密地和我们的"身份"、和一种叫"实名制"的制度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王升平 《法制与社会》2010,(25):291-291
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突现、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术研究中所出现的自主性缺失的状况,要求我们去发现"立场"问题的重要性,而施特劳斯在重提"古今之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立场"问题的强调,为我们确立起反思中国现代性的科学立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许建宇 《法治研究》2010,(11):63-67
在确定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应以"涵盖性"、"反作用性"、"概括性"作为判断客体形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标准衡量,"劳动力客体说"、"劳动行为(或劳动活动)客体说"、"主从客体说"等我国当下几种主要的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理论学说均存在着若干不足,极有必要代之以"双重客体说",亦即静态的劳动力、动态的劳动行为均应被视为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表现形态。在客体种类被界定后,我们更应关注和研究双重客体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对劳动法的宗旨确立、权利义务结构、制度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晋书·刑法志》中记载了刘颂关于"法治"的观点,本文认为其观点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内容主要是三个层次,是封建社会流行并实践着的制度设计,其形成是封建社会"任人"和"任法"两种思想融合的结果,刘颂的"法治观"为我们揭示了实现法治离不开"人、法、制度"三个要素,并足以反驳认为中国古代"毫无规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1,(22):37-37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12日和24日,两次观看和聆听了"我身边的检察职业道德模范"报告会。我对这10名同志,有的以前就熟悉,像酉阳县院的李大槐,我们曾经在三分院共事十多年,现在也时有联系;像涪陵区院的庄永东,我们长住在一个院子,也是很早就认识的。有的早闻其名,像"重庆人民卫士"么宁  相似文献   

11.
数字的语言     
龚依文 《检察风云》2014,(15):96-96
数学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是我们看待世界,包括外在的物理、生物与社会世界,和内在心智世界的一种方式。数学的美,隐藏在数字、点、线与面、几何图形、函数等符号中……让不可见变成可见我们已经利用"数学是模式的科学"这一口号来回答"何谓数学?"这一疑问。有关数学,还有另一个根本的问题,能以一个吸引人的短语来回答:"数学作什么用?"  相似文献   

12.
《检察风云》2011,(10):70-71
广而告知 《检察风云》真诚地邀请您给我们带来生活中每一处细微的感动,点滴的温馨,把您的快乐与美好通过2011年"欢乐谷"杯"衣食住行——乐"摄影大赛一同与我们、与所有人分享。  相似文献   

13.
李娜 《法制与社会》2011,(22):267-267
许霆案发生后引起轩然大波。大家均对此案的定罪量刑进行了热烈讨论。一个小人物被放大的同时折射出的是某些社会病态,是体制机制约束之外的"意外"。然而这些"意外",在社会滚滚向前的车轮下必将成为"必然",正是这些"必然"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敖斌 《中国司法》2012,(2):56-58
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许多重大法律事件,如云南"胶农"事件、贵州"翁安"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以及江西抚州"强拆"事件,等等。这些法律事件的发生,无不折射出我们政府法治观念的淡漠与缺  相似文献   

15.
李滢 《检察风云》2014,(19):6-9
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过于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官员也是如此。 事实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的腐败不仅是人性贪婪的表现,也是在官场这个古往今来特定场合下某些固有心理作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建立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时,凸显儒家中庸之道所追求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思想理念。"和为贵"既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法制观的终极价值取向。当代,我们重新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并赋予了"和谐"二字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七年之前的"伊拉克战争"背后不仅仅是无辜死者的亡灵和生者的哀怨,让我们更多反思的应该是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预示的问题。"预防性自卫"是否是战争的合法性基础?美国为何一意孤行的采取"单边行动"?本文试在解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基础,并简要探讨其背后的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海波 《中国司法》2013,(10):56-59
法律援助,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写入宪法,以及新《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新规定,如何做好新《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援助工作,保证诉讼程序的公正,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岷燕 《法制与社会》2011,(9):122-122,126
在国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为有效减少矛盾,"大调解"机制应运而生。虽然"大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大调解"机制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仍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沥丹 《法制与社会》2010,(25):157-158
随着外国媒体对"两会"关注度的提高,"两会"的翻译也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的官方网站人民网英文版将"两会"译成"twosessions"是值得商榷的,session指的是"议会会期",那么"twosessions"指的是两个议院同时开会吗?"两会"的翻译要以"两会机制"为依据,最关键的是要分清楚"两会机制"与"两院制"的异同,否则会给外国人造成误解。本文运用动态的政府过程方法,以立法决策为切入点,对中美两国立法过程中的"两会机制"和"两院制"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为合理翻译"两会"做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