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因其对社会性别范畴的使用,女性主义世界秩序研究不仅形成了与主流范式截然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更在分析方法上构成了对主流范式的反叛与挑战。为了构建性别敏感的方法论框架,并在此框架内展开对国际关系的性别研究,女性主义者超越后实证主义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女性主义分析方法。批判理论、文本分析和建构主义等方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三种重要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分析方法,即女性主义批判分析方法、女性主义文本分析方法和女性主义建构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2.
妇女和发展的范式是西方女性主义与发展主义在建构和实践中结合而形成的,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赋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这一范式本身对于充分发挥妇女的能动性、提升妇女的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其在本质上存在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发展主义的建构性,虽然针对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现实,但在不同的发展社会文化语境下依然出现了一系列实践困境。在中国和非洲坦桑尼亚的实践显示了这一框架与当地社会文化可能产生的不适应性。在中国,应用妇女和发展范式的干预在技术层面出现了不适应性,在结果上出现了"机会和福利异化"的现象;而在坦桑尼亚推广非国际主流妇女和发展范式的中国玉米密植增产项目,却使当地妇女提升了收入,产生了"逆向赋权"现象。这都显示出妇女和发展范式遭遇到发展中国家性别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景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环境运动实践为基础,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化、社会化建构以及"妇女/性别、环境与发展"的政治实践,提出建构本土化的妇女/性别与环境互动理论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治理”逐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全球治理的主体不仅有各国政府,还包括各种政府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妇女非政府组织是其中的一支活跃力量。它们积极关注危害整个人类的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并极力敦促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信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嵌于国际发展援助进程中.主要女性主义流派,如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均对传统公/私领域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妇女在公共领域长期缺席的根源在于公/私领域的划分.妇女为实践公共领域的权利而采取的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国际发展援助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妇女公共参与的制度安排及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6.
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妇女发展项目与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概念相结合后,妇女发展历经了妇女参与发展(WID)、妇女与发展(WAD)、社会性别与发展(GAD)三种范式的演变。在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援助和支持下,妇女发展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是其发生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涉及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有关妇女家庭状况的调查研究多,但理论阐释少;对问题的描述多,但系统分析少;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呼吁多,但把女性主义研究放到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中研究少;在分析中,对文化规范注重得多,但与制度因素相关的理论解释少.有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阐释了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性别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68年杰勒德·尼尔伦伯格出版《谈判的艺术》一书标志着现代谈判学的创立。妇女、女性特质一直是谈判学著作的分析对象,但对谈判实践进行的社会性别分析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随着女性主义学术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在主流谈判学者尽量避免性别歧视内容的同时,女性主义学术也逐渐进入谈判学的主流,影响了谈判学的发展方向。在众多有关社会性别与谈判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第二代性别歧视实践的讨论具有代表意义;"影子谈判""女人不提要求"等观点得到广泛认可;妇女在谈判中面临的"两难处境"逐步被认识到;关于妇女在谈判桌上的"性力量"问题的研究受到关注;学会谈判对妇女平衡好工作与家庭负担至关重要。总之,既有的研究成果充分表明,社会性别因素是与谈判相互影响的,需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2006-2015年,以女性政治学为选题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保持总体增长态势,学位授予院校、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泛;学位论文选题丰富、研究方法多样、跨学科性强,但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优于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选题焦点相对集中,妇女参政、妇女组织问题备受青睐,而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女性主义政治理论及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仍不充分。鉴此,需要提高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前沿意识和"合一"意识;鼓励和推动青年学子从事女性政治学及相关跨学科研究,提高其研究兴趣与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认为,传统安全观过于强调军事安全和国家安全,忽视女性在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女性主义强调多元的、反映女性特质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同样重要;环境安全与女性息息相关;安全应以人为中心.女性主义安全观无意取代主流国际安全观的地位,而是要在国际关系中加进女性视角,使之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教育研究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以其富有个性的教育主张和研究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其理论的特征在于对性别化教育的批判、对所有涉及女性及性别的教育主题的关注以及提出了富有个性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女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研究当中反思研究者的性别身份,关注性别和女性问题、借鉴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更好地为教育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4.
畅引婷 《思想战线》2005,31(4):111-114
10多年来,西方女性主义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国学界新的学术理念的确立、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引进和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密切结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妇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当前应着重处理好学术与政治之间、提高与普及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16.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性别成为不断进行过程中的社会互动的产物。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在反思"做性别"视角的基础上形成了另外两种性别研究范式,即"消解性别"和"再做性别"。这三种性别研究范式可被统称为"性别互动论",它们都强调性别的达成、解构或重构是在情境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性别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新将性别斗争权力归还给个体,使每一次日常互动成为潜在的重要赋权机会。该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传统的性别阶序及其运作机制,并促成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性别理论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几十年来,语言性别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零散的讨论到系统的两元对立论再到后期的多元性别建构论。本文旨在揭示这些理论的发展,并总结出了六种语言性别理论:生物决定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社团实践论和表演论。本文主要阐述这些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女性缺席的现实,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研究中出现了三种研究取向,分别是经验论、立场论和后现代主义。这是一场公共行政领域的性别启蒙运动、为公共行政学提供新的知识生产方式,也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种知识变革。与此同时,该理论在研究方法、理论逻辑和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女性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的女性参政理论和学界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女性主义的公共行政问题提供了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