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儒家传统中蕴含了民本、仁爱等丰富的人权思想内容,仍旧有可能对当代中国人权发展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撑。脱离了古典儒家文化传统,中国的人权发展必然与表征其独立性的文化土壤剥离开来,进而迷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中国当代的人权发展应当着眼于当前国情、社情,在继承中创新,发挥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基础的文化导向作用,方可使中华民族政治、法律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廖萍蓉  许静 《党史文苑》2008,(12):29-30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3.
普遍人权与多元人权之争是当代人权理论中的一大论争。多元人权观通过援引当代道德、政治、文化等范畴的理论资源驳斥普遍人权的合法性依据,主张把人权观念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范围内。为了应对这种多元主义的诘难,普遍人权观则开始自觉地寻求一些有效的逻辑理路,来论证普遍人权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4.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5.
赵剑  赵学发 《求实》2012,(Z1):29-30
承认和发展人的基本权利是世界和平的理论基础。相反,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漠视是战争的根源。人权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世界和平,但世界和平确实是人权保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说明人权发展与促进世界和平的相互关系,我们从人的主体性与人的权利的关系、人权发展与世界和平的相  相似文献   

6.
人权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愈发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科学把握世界人权发展态势、审思中国人权事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人权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系统构筑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工作的基本理论,涉及发展特性、涵盖内容、本质目标、基本保障、全球视野等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有效指引了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工作并宣示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世界主张。  相似文献   

7.
孙力  邬沈青 《唯实》2004,(6):83-86
人权是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人权理论 ,人权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是 ,作为历史的产物 ,人权是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连的。资产阶级的所谓人权并不能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权最普遍、最充分的实现开拓了新的进程。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人权状况 ,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刑事诉讼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本文阐释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通过人权保障缺失的现状,提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应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不断发展中国人权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复杂的人权观面前,中国应坚持什么样的人权观?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人权攻击,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我们在人权事业上要举马克思主义的旗,走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权道路.  相似文献   

10.
程萍 《新视野》2004,(6):12-13
国际第三代人权观提出“互助的权利,争取和平、发展的权利,保护自然、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权利”正在成为人权的基本内容,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反映了国际范围内人权概念的扩展与深化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的是更高境界上对人的关爱与尊重,反映了“人权”、“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不仅是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引导和驾驭,同时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纳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之中,体现出我党和我国政府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与深邃远见和在领导思想、境界、理念与标准等方面的世界高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本人对"自由"、"解放"有着不同的认识.基于此,马克思对"人权"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解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以"政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人权追求与无产阶级以"人类解放"为实践前提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政治解放"的实践价值在于使人从某种狭隘的群体附属状态中独立出来,从神权专制和封建特权中解放出来,使"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成为普遍的东西.而"人类解放"的实践价值则不仅仅在于人的独立性的实现,它的意义重在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在于克服人类自身由于不断受到具有物的形式和偶然性的社会关东的统治而早致的人的个性的丧失,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直接针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唯心史现命题,明确提出了"人赋人权"的唯物史观命题.文章从人权的存在根据、现实中人权的具体性和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人民人权享有程度、共产党执政权利的获得和使用等方面,来解读毛泽东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最终被写入中国宪法,这一修改倍受世人关注。文章从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压力等方面阐述了人权入宪的现实要求,同时着重从国际人权法案、政党执政理念的变革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体系构建等角度对人权入宪做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不必讳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相对立而存在,相比较而发展的.30年来,特别是苏东事变后,社会主义曾一度被挤到后台去,没有人把它同资本主义相提并论.时下发生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证明,社会主义并没有被消灭,它和资本主义同在,只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存在着.近几个月来,世界突然发现资本主义陷入了死胡同,社会主义又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程序上的保证,反映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状况,被认为是“人类通向文明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沉默权的内涵,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行可行性,并对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杠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时,任何权利本身即是一种物质利益,也是一种精神利益.它是人们生存必需的两大利益.由于经济利益是产生政治利益的根源,任何权力主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不是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而且把政治权力用来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试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者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可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较之于权力影响力,其激励作用比权力影响力要广泛、深入、持久得多.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凡论及毛泽东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要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颇多,疑惑亦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决定权”赋予了毛泽东有决定党的一切的大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使用这个权力,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与“最后决定权”有直接的关系。凡此种种,反映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不解。那么“,最后决定权”是怎么来的,其使用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监督权的内在贫困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权是一种派生性权力,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意味着一个独特的交易结构.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监督权是一种具有内在贫困性的权力.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必须要促进权力监督体系的发展,其基本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必须强化对监督权地位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保障监督权的独立性;打破执行机构的信息封闭,平抑其信息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赋予广泛的监督职权和行动资源,提高监督能力,特别是赋予其一定的制裁或惩罚权;强化对监督权的激励和监督,使监督收益内在化,提升监督动力,增加对监瞥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陈云对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