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人保财险贵州分公司对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的宣传和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监高责任保险虽然以公司董监高等人员在履职中的责任风险为保险标的,但其根本目的 和功能实则在于提升公司的长期绩效和价值,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故在董责险制度中投保公司居于核心地位.公司在我国董责险法律关系中具有复合法律身份,除了作为投保人之外,还可能成为董责险的受害第三人,但无论如何都不应作为被保险人.投保公司与被...  相似文献   

3.
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尚处雏形期,保险方式、具体制度设置不够合理,保险经营技术落后,政府支持度不够,企业认识不深入。未来应当从完善环境责任立法出发,实行保险分业管理,强制险与任意险相结合,优化各项具体保险制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是分散和转移农村金融风险的有效有段,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保险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尤为重要。国内外农业保险实践证明,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是农业保险经营规范化和可持续化的前提和保障。201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在我国农业保险立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此为契机,提出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立住房地震保险制度必要性与可行性兼备。我国住房地震保险应区分为政策性的基本保险和商业性的补充保险两个层面;投保方式方面,基本保险应强制投保,补充保险属自愿投保,单列险或附加险形式可由投保人自行选择;承保机制方面,强制性基本保险可由保险公司具体经营同时由国家财政有限托底,商业性补充保险可由保险公司、专业再保险公司形成共保机制并严格控制风险;费率厘定方面,基本保险和补充保险的精算程度、厘定权限均应有所区别,应实行差别费率并不断提升精算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 供给不足,导致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由于传统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低投入、低效益,使得农业风险复杂,保险经营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自从被国家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后,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但囿于其农业保险仍处于摸索阶段,法律制度保障缺失、政府引导职能发挥不到位、市场运作行为不规范、农业保险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相对突显,急需制定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引导职责、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组织的经营能力、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从而推进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程保险是财产保险中的新成员,它是在传统财产保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风险保险方案,并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的体系。第一张工程保险单是1929年在英国签发的承保泰唔士河上的拉姆贝斯大桥建筑工程的保险单。钻井工程险的发展史很短,偶尔从国际反承包钻井工程中见到有关保险的条款。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公司1994年与美国科麦奇公司签订反承包钻井合同中涉及到了钻井工程保险,这也是油田第一次接触到钻井工程险。2001年6月1日,胜利油田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营分公司签订了陆上钻井与海上钻井工程合同,从签定的合同条款来看,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钻井工程险都了解甚少。随着油田钻井市场的发展和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钻井工程险将会逐年增多,因此如何正确了解、认识和签定钻井工程保险,就成为摆在我们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体系在城市中逐步完善与发展,在农村的建设却严重滞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主要是构建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业保险险种,培育农业保险的中介市场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没有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经营主体愿意承保等。建议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经济的稳定性。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特色农业保险的发展能为特色农业保驾护航,推动农业结构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成都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险品种单一、经营模式不成熟、承保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现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监管部门、保险机构等各个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完善财政政策支持、科学开发保险品种、加大对特色农业保险的研发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等,为成都特色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成都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际农业保险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在发展农业保险方面尚缺乏经验,如何借鉴世界各国开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来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世界各国建立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应从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特殊风险巨灾基金、国家应给予的政策支持、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多渠道农业保险体系和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方面来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如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没有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经营主体愿意承保等.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包括国家财政补贴制度、再保险制度、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税收减免制度等在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主要是“公司+农户”。从理论上看,这种组织模式本身无法合理地解决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分配问题。其原因是:第一,作为现代商业公司,其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公...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国家 ,农业保险早已成为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保险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格格不入 ,也不利于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的意义入手 ,对农业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比较认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形式,发现在当前农业土地制度的安排下,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公司制”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性质由政府的“事业”向农业经营者主体的“产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才能谈得上在WTO环境中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阶段,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其突发性和随机性强,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大,危害的范围广,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建设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完善自然灾害救济制度,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有利于防范和减少农户自然风险,保护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和近来多个省份农业严重旱灾,暴露了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因此,农业保险立法模式切忌单一,应实行政府扶持下的国有化与商业化相结合的模式,由国有化公司经营,商业保险公司在一定范围内介入,国家提供财收支持,取国有化与商业化之长。在该模式下,鉴于各试点经过长期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制度规定,所以立法框架的选择宜粗不宜细,只涉及原则性的规定即可,以便给各地留下自由裁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20.
再保险机制是农业保险机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保险提供一道必要的屏障。本文从归纳农业再保险机制的内涵与外延、运行的制约因素和运行机理及政府所起的作用等农业再保险机制运行的几个基本认识着手分析,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再保险机制进行系统地研究,探索构建我国现实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的再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