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文华 《岭南学刊》2008,4(2):92-96
以和谐文化视域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和谐文化理念为指导,在多样性与主导性、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与创新的和谐中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国正在融入的全球化实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传统、他国文化相和谐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易  黄刚 《长白学刊》2008,(6):128-132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下观”、“和谐睨”的思想精华,为雏护世界和谐提供了一种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按,回应了诸如“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制造世界不和谐因素的错误论调;它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实生物”、“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实现世界和谐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和谐世界思想必将为世界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各民族的文化之源,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各自民族的神话中找到精神的原型。谱系学方法对中西神话各自的特点、精神和历史命运,以及对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塑造等进行了比较,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吸取西方的民主法治精神,更要立足本土文化,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精神,可以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精神,是中国人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多元化的文化,又是和谐的文化,而各宗各派讲的道理,实际上都是同出一个源头。这个源头儒家称为“道”,道家也称为“道”,佛家称为“自性”“真如”。  相似文献   

9.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基础之上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和”文化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实现个体身心和谐为根本,以建立人际和谐为核心,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革新 《桂海论丛》2007,23(1):78-80
和谐权力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谐权力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相含相生、相融并进的。二者之问存在着基础关系、共生关系、同步关系、尺度关系和双赢关系。构建和谐权力。必须实现权力主体化、权力社会化、权力合理化、权力伦理化和权力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和谐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和谐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和谐社会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吴虹 《理论月刊》2007,(6):156-158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和谐企业需要和谐文化。因而用和谐理念打造和谐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论述了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的观点,分析了优秀企业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提出建立和谐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务实与理想、文化与制度、效率与公平这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和谐语言建构的社会语境。和谐语言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我们应以和谐的方式使得和谐语言的建构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发生的历史渊源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必然性和促进多样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性,重在论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的重要观点,从而提出了推动多元文化和谐发展、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6.
犯罪对策的核心离不开宽和严,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最佳选项应该是宽严结合,宽严和谐.与严防、严管、严打相比,犯罪对策的宽严和谐拥有更多的科学依据.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宽防,宽管、宽打,表现为对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的宽大对策和培育社会治安防控的宽松生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创作时间:2006年 创作背景: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举办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与崇高尽管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又有联系.崇高中含有和谐的因素,是在自然界的或社会的崇高中,还是在崇高的审美心理中,均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兴市,要求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理论、新闻、文艺等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兴市的社会大环境,为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奠定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铁路建设的实践中,各级组织、各铁路企业都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内部和谐作为构建和谐铁路的基础,靠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使和谐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联系当前铁路基层管理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倡导和推行和谐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