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目的考察可卡因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15纯系雄性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以30mg/kg盐酸可卡因每天1次进行腹腔连续注射,空白组给予相同量盐水同法注射盐水;第30d处死小鼠,测量体重与脏器系数,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脾细胞、胸腺细胞与腹腔巨噬细胞(PMφs)的增殖活性;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IL-1与IL-2的活性;用ELISA法检测IFN-γ/与TNF—α含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脾细胞、胸腺细胞与PMφs的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与IFN-γ活性明显降低;PMφs培养上清中IL-1与TNF—α活性明显降低;体重、脾脏与胸腺系数也明显降低;上述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活体条件下可卡因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可卡因对小鼠体外培养脾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100μg/mL的盐酸可卡因,连续培养.检测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IL-2、IFN-γ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IL-2和IFN-γ的活性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 <0.01).结论 可卡因对体外培养脾细胞功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可卡因作用于正常的和LPS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分泌水平;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IL-1的活性。结果可卡因在终浓度10、20和100μtg/mL时能明显抑制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反应,减少TNF-α、IL.1的释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可卡因对体外培养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大麻对正常小鼠脾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200μg/mL大麻提取物,连续培养。检测小鼠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脾细胞凋亡现象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活性;观察脾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脾细胞内caspase-3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大麻染毒组小鼠脾细胞的ConA增殖反应和培养上清中IL-2的活性均显著降低,经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大量凋亡的脾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为DNA梯形谱带;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00μg/mL大麻组小鼠脾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显著;荧光定量法检测显示100μg/mL大麻染毒组脾细胞内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麻提取物能引起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可卡因对小鼠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盐酸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内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在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100μg/mL的盐酸可卡因,按试剂盒所述务件在7d时检测脾细胞中ATP酶、LDH和SDH活性. 结果 在离体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可卡因,培养7d,脾细胞内ATP酶、LDH与SDH活性均明显降低. 结论 可卡因对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α、IL-1β表达。结果 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 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α、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贾晓倐  周党侠  宋天保 《法医学杂志》2008,24(6):411-413,I0001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性成熟期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大鼠以15mg/kg剂量每天皮下注射可卡因28d。观察动物体质量、睾丸质量改变,检测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睾丸Fas基因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大鼠体质量、睾丸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O.05):(3)实验组睾丸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Fas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Fas基因阳性表达与睾丸细胞的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9012,P〈O.05)。结论可卡因可致大鼠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功能损害.造成生精细胞凋亡.增殖能力下降.可能与Fas介导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A)长时间给药对大鼠外周血中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再分为1、2、4、8周给药组(每组5只)。采用MA(10mg/kg)进行腹膜下注射制作染毒模型,应用放射免疫酶标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N和NE;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TNF-α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各大鼠饮食量下降及饮水量增加,其外周血中N和NE水平增高,TNF-α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使用MA可以引起外周血中N和NE增高及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MA引起心脏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NO浓度,并利用RT-PCR技术观察肝组织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肝组织中TNF-α、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应用L-Arg后TNF-α、IL-1β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而应用AG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应用L-Arg后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进一步明显增高(P<0.05),应用AG后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大鼠软组织挤压伤诱导NO生成增多,内源性NO介导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鲤醇硫酸酯钠急性中毒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鲤醇硫酸酯钠(纯度99.2%),给小鼠腹腔注射,测得LD50为115.15mg/kg。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三个实验组分别以1.5LD50、1.0LD50和0.5LD50剂量腹腔注射染毒。结果表明,实验鼠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心肌细胞水变性,可见多发性肌溶灶;肝有单细胞性坏死。与草鱼胆汁中毒的病变基本相似。提示鲤醇硫酸酯钠是草鱼胆汁的主要毒性成分,主要损害肾,心肌,肝等脏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持续时间和剂量下氯胺酮慢性中毒对成年小鼠脑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方法氯胺酮按不同剂量(4、10、20、30mg/kg)每周2次于成年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氯胺酮滥用慢性中毒模型,氯胺酮连续注射1、2、4、8、12周后处死。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凋亡的定性检测,以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定量检测凋亡细胞数,推断凋亡发生的时间,并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氯胺酮染毒1周后,在透射电镜下见到脑组织海马及纹状体区域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并持续至8周后;染毒1周可见Caspase-3高表达,4周后呈持续低水平表达;染毒1周后可见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周时仍处于高水平表达。结论氯胺酮尾静脉注射可致成年小鼠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对脑功能的影响机制,实验设计观察慢性反复使用MA是否同时对大鼠认知行为和脑电活动产生影响。方法 14只雄性SD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和MA注射组(实验组5mg/kg体重)每天一次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d后进行被动避暗回避行为测试和脑电图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被动避暗回避行为的潜伏期延长,脑电图频谱分析显示δ波相对功率值减小,β波相对功率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反复使用MA对大鼠被动回避行为和脑电活动均有影响,说明MA滥用造成的认知行为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电生理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肺组织中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呼吸机建立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兔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NF-κBp65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正常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NF-α在损伤后0h表达即增加,1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在24h后又有反弹性增高;其中在0.5、24、48h组有差异性(P<0.05),1、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β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6、12、24h组有差异性(P<0.05),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NF-κBp65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6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12h组有差异性(P<0.05),3、6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过度机械通气致VILI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NF-α、IL-1β及NF-κBp65在损伤早期即表达,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HPLC-MS/MS法检测血液中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血液中新精神活性物质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卡西酮、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验证甲卡西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方法血液样品中加入内标物甲卡西酮-D3,经甲醇提取后采用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hiral-V型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乙腈混合流动相恒比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腹腔注射染毒大鼠血液中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结果血中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10~1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均小于2ng/mL,定量限为10ng/mL,方法准确度为87.06%~112.62%,批间及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5%;腹腔注射染毒大鼠血中检出甲卡西酮、卡西酮、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血液中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的H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初步验证卡西酮、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甲卡西酮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细胞自噬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同时探讨这些变化与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blot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组织在不同时间Beclin-1、LC-3、IL-1α、IL-1β、MCP-1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结果皮肤切创后早期IL-1α、IL-1β基因的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12小时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的趋势;MCP-1的表达在损伤后6h开始升高,48h达到最高值,72h有所下降,而Beclin-1、LC3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组织损伤后6h开始升高,24h到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结论小鼠皮肤组织切创后细胞自噬的启动及自噬的最高值明显晚于炎性细胞因子的启动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最高值,实验发现当细胞自噬水平达到最高时,炎症因子的水平则开始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随着切创组织中炎症因子释放的增多激活了细胞的自噬,而当自噬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又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自噬与炎症因子的表达随着小鼠皮肤创面损伤后不同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为组织损伤后损伤的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ol(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a、IL-1β表达。结果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纽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a、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在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不同时间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1α和-1β(IL-1α、-1β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吞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2(MIP-1α、-2)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皮肤切创后在早期可诱导IL-1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6h达第一次高峰,24h下降,第3d再次出现高峰后,第6d下降至正常水平;而MCP-1、MIP-1α和MIP-2则在损伤后6h左右开始出现,3d达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在这些被检因子中,以IL-1α、IL-1β、MIP-1α和MIP-2的变化幅度较大,而MCP-1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切创组织中IL-1α、-1β和MCP-1,以及MIP-1α、-2的基因表达随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同时对同一组织多种细胞因子检查推测损伤时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甲基苯丙胺和乙醇在染毒大鼠体内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A)和乙醇联合应用在急性、亚急性染毒大鼠体内的情况。方法以MA1.0 mg/kg剂量对慢性自由饮酒大鼠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急性、亚急性染毒大鼠模型;处死后即时检测血中乙醇浓度、体液和组织样品中MA的浓度。结果多次注入MA药后,亚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MA浓度高于急性中毒大鼠;急性和亚急性联合中毒大鼠体内MA浓度均高于急性和亚急性单一药物组。结论无论是否联用乙醇,14d内增加注射次数会在大鼠体内产生不同程度的MA残留;与乙醇联用可加速M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其药物浓度的升高程度随生物样品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甲基苯丙胺(MA)与HIV-Tat蛋白协同作用致大鼠相关脑区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协同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MA组(10mg/kg MA,每日两次腹腔注射,连续4d)、HIV-Tat组(10μg HIV-Tat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和MA+HIV-Tat组(按MA组注射MA 4d后按HIV-Tat组注入HIV-Tat);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或纹状体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注射结束后48h和7d处死,取各脑区脑组织制作匀浆;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ROS含量,酶标仪检测GSH-PX和SOD吸光度,再根据蛋白质的浓度分别计算其活力.结果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脑区ROS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GSH-PX和SOD活力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 HIV-Tat组与MA组和HIV-Tat组比较,ROS含量升高显著,GSH-PX和SOD活力下降明显(P<0.01).结论 MA和HIV-Tat协同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的ROS,并降低GSH-PX和SOD的活力,揭示ROS、GSH-PX和SOD参与了MA与HIV-Tat的协同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给药致小鼠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胺酮小剂量(25 mg/kg)、中剂量(50 mg/kg)、大剂量(100 mg/kg)组和氯氮平治疗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氯氮平组在连续腹腔注射7d氯胺酮(1次/d,每次100mg/kg)后,再用氯氮平灌胃7d(1次/d,每次20mg/kg)。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中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7d氯胺酮后,大剂量组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氯胺酮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减少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