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劳动合同法具有明显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立法目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法律责任分配,以及监督检查等诸多方面,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广大劳动者维权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以及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工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劳动立法过程,对于劳动立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会对劳动立法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是,对工会职能、参与权利的制度保障,工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立法。  相似文献   

3.
他刊撷英     
矿山劳动安全立法亟待强化刘超捷在《河北法学》2005年第9期上撰文《我国矿山劳动安全立法初论》。文中指出,劳动安全, 是劳动者享有的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获得保障,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国家应该以立法明确加以确认并提供完善的保护。矿山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更大。目前,我国矿山劳动安全法律体系已形成了以《宪法》和《劳动法》为根基,以《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为主干,以《刑法》、《工会法》、  相似文献   

4.
德国劳动法对于雇员权利进行保护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护“劳动关系存续”。在解除雇佣关系时,德国在集体合同和企业协议中如何实行对雇员的劳动权利进行法律保护?这在德国的《解除雇佣关系保护法》以及《集体合同法》和《企业组织法》中作了相应规定,这些规定又几经修改,这对我国的劳动立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国家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的主要做法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建立健全下列制度,来加强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工作:(一)劳动立法为确保劳资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一套法律体系来保护劳工权利。首先,是在宪法中对劳动问题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同时,不少国家对工会的权利单独立法,就劳动关系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使宪法上规定的原则具有法律的可操作性。如一些国家颁布了集体合同法、职工委员会法、共决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不仅明确了工会的权利与责任,同时也为权利的实现作出了规定,使工会在行使自己权…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立法:寻求适用的立法取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出现了“权益保护”论者和“成本优势”论者的争论。争论陷入了利益规范的争论,即诸多劳动标准多少、高低、宽严等的争论。其实,他们有着共同的立法取向,即利益规范取向。立法应是基于“基准”利益的权利规范取向,而不应是利益规范取向。权利规范取向,还应该是劳动者权利规范取向。寻求这种取向,可能使上述争论达成共识,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避免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劳动权利是庞杂而多变的社会现象,现行立法与学术对其范围、种类、功能固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但往往是平面化的、窄视野的.本文在对劳动权利的法律依据和社会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讨论了规范(应然)和事实(实然)两种意义的劳动权利体系.探讨了劳动权利的范围、种类、属性、功能、治道等重要问题,以比较新颖的分类标准为基础,对劳动权利作出了新的分类,并把劳动权利置入这些对应关系结构,讨论了在各种对应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对劳动权利新的关注点.这些分类(--对应性关系)在整合以后,可以成为对劳动权利问题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是相对于生存型利益而言的,涵盖了更高工资、更好劳动保护、更多培训机会、 合理工作时间、体面劳动等方面。本研究在对发展型利益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权中的生存 意涵和发展意涵,提出构建劳动者发展型利益保护的立法原则设想。研究认为:发展型利益是劳动者实现自身 权益和全面发展的正当要求;应充分发挥劳动法对劳动权的保障作用,区分生存本位的劳动权和发展本位的劳 动权,积极实现劳动者的发展型利益。研究建议,应从四个方面重构劳动立法的原则:从资本优位到劳动优位, 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从割裂权利到整体权利,从促进就业到促进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劳动法的 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10,(11):57-57
在《理论动态》2010年1860期撰文认为,体面劳动的前提之一是广泛而充分的就业,在有业可就、劳动权利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来实现体面劳动,包括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以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对妇女劳动权进行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对高校女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来说,还是存在着女教师与男教师不同龄退休、职业性别隔离、男女劳动待遇不平等等侵害劳动权的行为。产生这些问题,既有意识上的原因,也有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等原因。可以从加大男女劳动权利平等内容和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完善相关的立法,以及加强执法等方面来保障高校女教师的劳动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形成劳动关系立法和社会法制环境的统一,形成党政主导和工会参与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加快我国劳动关系立法进程,营造职工依法维权的社会法制环境.各级政府在劳动管理与监察中发挥主导作用,可探索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制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的规定是模糊的,对劳动者的范围规定是限制性的,这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不利于劳资矛盾的解决,也不利于我国劳动关系的法治化。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中,在对用人单位的认定和责任承担方面应当确立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而对劳动权主体的立法则应当确立普遍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向劳动者倾斜不仅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需要,也是追求法律公正与公平的现实需要。《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倾斜的力度是适度的,并不存在倾斜过度问题。《劳动合同法》只有向劳动者倾斜,侧重保护处于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倾斜中调整和平衡雇佣双方的关系,才能建立起平衡、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诉讼三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受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我国劳动争议适用法律及法律程序设计等方面,都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程序正义和程序效益,法律对弱者所给予的救助和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呼唤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劳动争议诉讼制度必须从诉讼时效、诉讼证据和诉讼程序方面进行探讨和改革,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德国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集体合同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集体合同制度。完善的立法不但保障了集体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劳动法院是解决集体劳动合同纠纷最主要的机关,劳动法院通过正确适用和解释法律,保障集体劳动合同纠纷得以公正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将劳动立法纳入奋斗目标之中。党领导的劳动立法在工人运动、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早期劳动立法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判断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受“左”倾影响而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利益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立法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立法思路愈发难以适应当前的立法需求。当前,我国劳动立法尽管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是在百年探索的积淀和新的历史方位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日益成为推动劳动立法的法治传统和精神动力。未来的劳动立法应当适应多元化功能的需要,完善规制策略的层次性、适应性和整体性,不断促进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过分倚重劳动监察,劳动监察适用情形又非常宽泛且执行不力。与此同时,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对劳动行政指导、劳动行政服务、劳动行政激励手段基本虚置不用。因此,欲构建新时代和 谐劳动关系,我国劳动行政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