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叠加产生放大效应,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致使信访制度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违法信访形势尤为严峻。不少信访人"信访不信法""信利不信理""信上不信下"等不健康心态长期存在~([1]),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缠访闹访等违  相似文献   

2.
当前,信访工作进入善的矛盾高发期,信访机构需要处理大量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企事业单位改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同时,上访人所反映的利益问题和利益诉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信访工作者如果缺乏足够灵活的手段和方法,就会在处理信访事项上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
信访制度作为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制度,在反映人民呼声、解决各类争议、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时有发生的公众群体事件却呈现出"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的特点。这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给各级信访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工作压力,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也是一种阻碍,是一种和现代民主法治相逆的不正常现象。然而,部分人民群众在表达自己诉求时,为什么会陷入"信访不信法"的误区呢?对此现象,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偏执型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可见于多种典型情形,其诉求缺乏合法依据,属于无理的范畴。上访人的心态是偏执的,在信访事项上寄托了很多情感,且上访过程中继续投入情感,进一步强化了偏执心态。偏执型上访很难在法治框架内解决,却又不能不接待。这是因为,信访不仅是法治事业的一部分,更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部门不能拒绝来访群众,不能置群众困难于不顾,从而实质上承担了无限的责任。上访人可以在法治体系和群众工作体系中自由选择有利于己的权利,信访部门却要同时承担两个体系施加的双重责任。在此压力下,信访部门实际上承担了心理疏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袁刚 《人民论坛》2013,(22):30-31
群众有冤不找法院,"信访不信法",千方百计找组织找领导,而且"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想方设法找有权有势的大官如果贯彻了法治精神,苦情含冤者也就不会盲目上访找大官,找也没有用信访工作是政治清浊的晴雨表吏民上书上访诉苦伸冤告状,即我们现今所谓的"人民来信来访",简称"信访",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直接反映社会治理的情状,反映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或曰官民之间  相似文献   

6.
“零距离”接访拉近了信访干部和群众的心,但同时也拉来了危险。信访干部遭上访人辱骂、殴打,甚至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在全国屡见不鲜,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8日早晨,时针刚刚指到8点,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里已经来了十来位上访人。这是焦作市人大常委会自实行主任接待日以来的第28个接待日。当地老百姓称赞主任接待日是反映群众呼声的“直达车”、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8.
信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信访一般来说有两个涵义:广义的,是指古今中外的社会成员通过写信、访问等形式,向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反映个人或集体意愿的社会政治交往活动;狭义的,是指我国人民群众通过写信、访问(电话、电报)等形式,向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反映个人和集体意愿的社会政治交往活动。信访是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一种表现。那里有矛盾,那里有不平,那里就有信访。它是伴随着社会矛盾(问题)的发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学者认为,信访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互动,它维系着社会关系的调节、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涉法信访尤为突出,如不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接待和处理涉法信访案件,以维护上访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笔者作为人大信访工作人员,现对目前涉法信访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怀德 《人民论坛》2013,(22):34-35
网上信访是一个更加便捷、成本相对低的信访方式,但信访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一蹴而就网上信访是一个便捷、低成本的信访方式近日,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这对于便利上访人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应用高科技技术拓宽信访渠道,信访人不需要亲自来信访机构,就可以在网上行使上访权利,既可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