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2.
尹晓 《法制与社会》2012,(28):265-266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贵州及台湾等省份,本文主要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几乎面临灭绝的危机.因此,对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基本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采用民间参与、政府主导的模式,在法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雷伟红 《行政与法》2009,(12):69-72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表现为宗族家族的组织结构、宗法性婚姻形态、宗法性的继承制度,具有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族规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婚姻礼仪中保留着古代婚俗等特点。文章认为,畲族宗法制度维护了畲族的生存和繁衍,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本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术,学科互动与交叉早已成潮流,就是在这样的学术大背景下不少学者在畲族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畲族研究别开生面,显得异常活跃而且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崔彦  代中现 《政法学刊》2007,24(6):51-55
目前,我国许多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割裂消失、甚至被异化的危险境地;中国传统的口头、形体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譬如刺绣、印染、剪纸、雕刻、中医药、针灸等民俗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和保护都面临困境。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应当加强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全基因组在浙江畲族的遗传多态性,探究畲族的母系遗传结构。方法对浙江畲族231名无关个体进行mt DNA全基因组测序,统计变异位点信息及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个体识别率(discrimination power,DP)、随机匹配概率(randommatch probabilities,RMP)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对浙江畲族样本mtDNA进行单倍群划分,并与中国其他9个群体进行母系遗传关系比较。结果在231例浙江畲族样本中共检测到8 507个变异位点(702种),可划分为94个单倍群。HD、DP和RMP分别为0.998 6、0.994 2和0.005 8。浙江畲族与南方汉族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小(F_(st)=0.006 89),主成分分析及中介网络分析表明浙江畲族虽与广西瑶族、云南傣族、南方汉族遗传距离较近,但亦具有相对独特的遗传特征。结论 mtDNA全基因组在浙江畲族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浙江畲族的遗传组分较为复杂多元,与广西瑶族、云南傣族、南方汉族的母系遗传关系较近,同时也保留了其独特的母系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中30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位点在华东汉族和畲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对华东地区565名汉族和119名畲族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3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在华东汉族人群中平均Ho为0.413 3,平均DP为0.551 1,平均PIC为0.320 0.在畲族人群中平均Ho为0.389 6,平均DP为0.543 3,平均PIC为0.3100.30个位点在汉族、畲族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 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包含的30个位点在华东汉族和畲族中多态性良好,在特殊亲权鉴定案件中可作为良好的补充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于土家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土家族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原则和需要处理的关系等,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D12S391和D6S1043基因座分别位于人类第12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核心序列分别为(ATCT)。和(AGAT)x(AGAC)Y(AGAT)z。本文采用Sinofiler试剂盒对福建汉族和畲族上述2个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相关检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浙江畲族人群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AmpFlSTRProfilerPlus试剂盒(ABI公司),ABI310基因自动分析仪对浙江畲族120名无关个体血样的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和D7S820等9个STR基因座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获得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资料,所有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得杂合度(H)0.655~0.960,个人识别率(DP)0.878~0.960,非父排除率(PE)0.363~0.677,多态信息总量(PIC)0.68~0.86。结论该9个STR基因座在浙江畲族人群中呈高度多态性,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先辉 《时代法学》2013,11(4):36-4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王兴运  李建民 《河北法学》2007,25(12):71-75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增进民族理解和团结、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扶持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文化市场化制度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郝备 《政法学刊》2013,30(4):40-44
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的嬗变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性文化因素.缓解与避免文化冲突必须进行民族文化适应.目前,西部地区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影响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的影响,将文化安全纳人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各民族间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核心思想借助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的法律制度应当确立“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祖国”、“中国人”成为各个民族间不可分离的文化纽带;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文化价值观理论也随之变化.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场域与时代精神发展的文化场景,直接构成了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视域.“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贯穿于国家行政组织活动当中,形成了以“正义、协商、责任”为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保护带”.  相似文献   

15.
私有历史文化建筑是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财产,在被指定、登录为文化遗产或文物前后分别为事实上的文物和法定的文物,因为前者缺乏保护的正当性,后者则面临私有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博弈,而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对私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从法政策学角度需要完善我国的文化遗产指定、登录和保护程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私权保护和权利救济模式,优化良好的管理架构和资金拓展渠道,平衡私权所有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私有文化建筑文化、产业和权利政策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10,8(2):100-104
美国"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是在美国"1987年量刑准则"基础上制定、专门针对文化遗产犯罪的刑事处罚制度。"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以确定性的量刑方法为指导,实施量刑等级制度。其主要特色在于确定了若干加重量刑的标准,较以往的美国有关文化遗产犯罪的法律在量刑上更为确定和严厉。借鉴美国"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克服我国文化遗产犯罪的刑事处罚制度中存在的保护范围不太广、量刑情节不具体等缺陷,无疑有利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模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救济制度,将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陈奕 《行政与法》2013,(6):73-78
海关文化建设是响应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的重要举措,是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海关"的重要保证。海关文化结构系统一直以物质形象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理念文化三个文化层面为主流观点,但众人却对三个文化层面之间如何运转研究之甚少,本文有意探索隐藏在其中的线索,以期为建设现代海关文化完善的理论基础尽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9.
易玲 《政法论丛》2022,(1):30-41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转化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由此迎来自我更新的契机.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保护目前以公法为主,私法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其法律制度尚不完善.而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及其元素的利用较强地依赖...  相似文献   

20.
李斌 《行政与法》2013,(1):52-55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世界遗产数量众多,对世界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与利用,是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双世遗"武夷山为样本,从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树立科学理念、推动多元参与、强化法律约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等相关对策,以期加强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