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政策性土地流转纠纷通常指由于国家农村经济政策重大调整而引发的土地流转纠纷。我国为期30年不变的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开展于1998年。当时,广大农户未能预料到几年后取消农业税这一重大宏观政策的出台,更不能预料到国家在取消农业税后又接连推出了"含金  相似文献   

2.
罗蔚 《公民导刊》2008,(7):28-29
土地承包法的出台从法律上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地方土地承包纠纷明显增多,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力图从立法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许宋汤 《当代广西》2009,(12):46-46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许多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受全国人大委托,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8月至9月,重点围绕有关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对农村承包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支持、法律宣传等几个方面,对本市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情况开展检查。  相似文献   

5.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随之而来的土地承包问题所形成的纠纷也大幅度增加。妥善解决土地承包新问题,化解这些纠纷,对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熏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每一个“农”,都与农村土地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研究“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不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题组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分析、研究后认为,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大有改革之必要。改革之举在于——实施农民土地有限制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阳县是农业大县,60多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约190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一个时期以来,全县农村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日趋增多,一度成为人民群众议论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鉴于此,县人大常委会去年下半年专门组织调研组,深入19个乡镇实地调查了解,初步理清了全县农村由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纠纷情况。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08年5月下旬,灵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查组。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部分乡镇走访了126家农户、6家涉农企业,召开了5次乡村干部、经营大户和种田能手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 面临新起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耀眼的“火山喷发”后,曾经作为改革火车头的中国农村,又处在了一个新的起跳点上,以湖南农村为例,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纷,使乡村治理危机从土地制度、农民负担、农村劳动力出路,基层干群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中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乡镇如何深化改革,如何革除积弊,如何确保治理成效,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先发  包永辉 《半月谈》2003,(11):34-36
记者最近到苏、皖、豫等省农村调查时发现,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自愿、有偿进行,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基层组织越俎代庖,操按土地流转,有的甚至动用警力,威逼农民就范。在一些地方,土地纠纷已取代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群体事件的主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9,(4):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6月27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0年1月1目起施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家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民的土地权利意识增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多发趋势。2008年全国农村基层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受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有15万件。该法的出台.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提供了相对规范、统一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三农问题"不容回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土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3.
代表微语     
提高山区农村抛荒土地利用率,一要加强机耕路、水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实行现代化农耕操作;二要从政策方面鼓励种植大户承包抛荒土地,实现规模种植经营;三要引导农民利用抛荒土地种植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采取“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促进农民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上杭县人大代表丘尚炎  相似文献   

14.
何伟明 《新东方》2009,(5):49-5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规定出台的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已经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农业乃立国之本,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笔者试对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几种土地制度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发掘其对当前我国土地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农村的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同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2003年3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农民长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农民承包士地的若干具体办法。两法一办法将确保我省广大大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稳定与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囿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经验的不足,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为了进一步改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特别是化解农民权益与农地权属的矛盾等问题,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除了需要进行稳定角度的考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法律思维探索立法,以保护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产生农地流转“大跃进”式的推广模式,充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廖盛芳 《中国人大》2009,(10):29-31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使农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使这一制度稳定下来,使农民对土地承包政策多变的疑虑被打消,因此,许多媒体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比喻为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网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08年12月22号上午开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的独创,为有效解决纠纷,仲裁制度必须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为此,草案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稳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法规,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稳定承包经营权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村稳定的基础;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2004年、2005年我省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省委、省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8,(21):6-7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