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引起了严重的世界性金融恐慌,其危害至今仍未见底。此次金融危机虽由次级贷款引发,但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缺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正如温家宝总理2009年年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克服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需要道德的力量,即树立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价值观;正确的处理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共度难关,即经济主体在"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义与利之间正确定位;同时我们更需要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用道德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后,加强和完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法任务提上了议程. 在酝酿保护消费者立法过程中,一些同志主张,要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他们认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者和经营者大多是国家的工商企业,因此,我们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这种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论亚当·斯密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和评价亚当·斯密的功利主义思想来挖掘其现代价值。亚当·斯密的功利主义思想主张经济,并对人们追求利益的经济行为予以充分的道德肯定。在实现利益的方式上,他认为利益的实现必须采取正当的或道德的方式,即所谓"正其谊以谋其利",以和谐的理念将"经济人"和"道德人"统一起来,这就为近年来人们寻找解决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道德危机的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环境伦理,是将人类社会的道德关系延伸到自然界,要求人类对自然界也讲道德,即倡导环境道德。第一,作为物种的人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的属性;而作为属人的自然界,在社会中具有属人的本质,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应该而且完全可能和睦相处。第二,人类要...  相似文献   

5.
王琼 《中国检察官》2010,(22):38-38
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法律是一个极限或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突破这一极限。就社会层面而言,如果人们都突破法律的极限,整个社会就会失序。事实上,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要发展,仅有法律约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做企业如同做人,不但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6.
对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近期美国金融危机中凸现的道德风险和现代企业经营追求利益过程中的道德沦丧,而产生对现代金融市场的金融伦理关系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强调伦理道德在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以此次危机为警示,重视金融伦理建设,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本文中笔者从斯密两大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内在关系出发,结合两大著作的创作过程、斯密的思想内涵和著作中分别揭示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真实内在涵义论证了真正存在的不是"斯密问题",而是后来的学者在把斯密的思想作为整体来研究时出现了问题,最后笔者在结论斯密问题是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歧途。  相似文献   

8.
西小虹 《法人》2013,(2):24-25
企业正常的操作程序是端起枪,瞄准再射击,太多的企业是先端了枪射击,然后再去瞄准如果在矛和盾中选择,规则更像是盾,是保护你的东西,不是拿去刺人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可能最后代价很大。所以企业要走出去,包括整个经营当中,"防火"远远比"救火"更重要。要真的想去海外投资,用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在你前面的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虽然有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9.
价格竞争曾经一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价格竞争策略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了,在迎合消费者不同消费需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价格竞争逐渐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竞争的主流。本文将详细分析非价格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中国审判》2011,(11):72-75
被评为“道德模范”的任何一个人只是“道德模范”的载体,社会要通过赞扬这个载体,宣传一种价值观。选评“道德模范,,的最终目的不是表扬这个载体,而是弘扬从这个载体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中的真、善、美。当你在‘配’和‘不配’这个层面上思考“道德模范”问题的时候,还是在进行着名利上的竞争和比较,还是在将“道德模范”这个荣誉当成一个稀缺资源或者利益去争夺,而不是当成责任去承担,如果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由于科技水平有限性和科学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应该在环境法中确立企业环境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企业环境责任包括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和企业环境道德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蕴涵的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共存的思想决定了企业环境责任的确立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导引。由于目前立法中的企业环境侵权责任在保护社会公众环境利益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从企业环境侵权责任走向企业环境责任应该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笔者回顾了"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历程,在结合斯密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中关于道德人阐述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理解,通过对比作者发现后世学者对斯密的经济人理解存在着偏差。  相似文献   

13.
李殿钦 《中国律师》2005,(10):26-27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的同时,还应该负担起维护和增进其他社会利益的义务。这种社会利益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等。也即是说,企业不得为了股东的利益而忽视和压榨劳动者的利益,也不得为了股东和企业劳动者的利益而牺牲顾客和公众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从企业能够采取的行动方面看,则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产品质量和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平等就业和员工教育培训责任、员工福利责任、诚信经营责任、社区发展责任,以及慈善捐助责任等。现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4.
公用企业合法垄断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平  赵莉 《行政与法》2006,(4):106-108
传统的观点认为,公用企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厚爱。但现实中,它不仅没有达到立法者的良好初衷,反而从一个社会福祉的创造者蜕变成了狭隘的经济人,而且是一个有着国家意志和行政权力作掩护的更容易掠夺消费者的经济人,对社会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本文通过对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肯定了公用企业也应该适用反垄断法,并就此考察了几个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08,(24):38-38
魏文彪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应该是基于乘客自身的一种道德意识自觉,如果乘客是因为害怕被罚款而让座,显然并不能起到激发市民从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之功效。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公民利益,当然需要设置必要的行政强制,但是行政强制只能在政府不对公民某种行为实施强制便可能损害其他公民权益前提下设置,可是乘客不让座尽管难以使“老弱病残孕”乘客得到照顾,但并未损及这部分人群的法定权益,因而不属于需要进行行政强制的行为之列。对不让座这样不需要进行行政强制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实际就是任意扩大行政强制范围。公民道德意识当然应当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公民道德水准也确实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袁方 《法制与社会》2010,(6):174-175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在为股东谋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该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还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表现为可持续发展责任,而其核心内容之一是环境责任。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关系的阐述,提出循环经济背景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研究》应飞虎文,《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我国西部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一、西部环境问题形成之制度分析。(一)经济人、制度与环境。现在西部的环境问题是人类长期(尤其是最近50年)活动的结果。经济人破坏环境的掠夺式的短期行为主要源于其自利的动机和不合理的制度。合同的制度应该对经济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应该顺应其自利的特性对其有益于环境的行为进行激励,从而使制度在规制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同时,使其有良好的环境行为。(二)现行制度与环境破坏。目前我国环保制度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邱润根 《河北法学》2012,30(9):30-35
见义勇为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一次次“见义不为”的方式践行,其中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转型激发了人们对于利益的关注和追求使得传统的道德让位于利益,而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为传统道德让位于利益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基于现行司法理念的司法判决使得道德与法律渐行渐远,加速了道德的离心力.司法理念中强化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在立法中强化法律的利益激励机制能有效地将对利益的追求并人道德的范畴中,才能使得道德与法律并行前行,“见义不为”才会因缺乏生成土壤而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环境信息公开条例》,我国目前正力图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此种行为可能是基于社会和环境责任而做的自我约束。但一定程度上企业作为一个利益追逐者,在"自愿披露"行为背后有着诸多利益驱动因素。当前,随着消费者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消费者主权理论"的发展等,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加强。本文试图从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中消费者作用机制的现状、原因以及机制的完善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企业、消费者、社区和政府的环境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最后指出加强环境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