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育运动的属性决定了其风险性,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是客观存在且无法完全避免的;这就必然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和赔偿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和赔偿的法律基础为视角,对其中的法律依据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马慧娟  杨忠 《中国律师》2011,(11):53-54
近年来,高校体育训练(赛前)过程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且相对呈现频繁之势。但目前国内对高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等研究很少.教育部颁布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于处理体育伤害事故来说,显得力不从心。笔者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训练伤害事故的逻辑框架及归责原则.力图为实践中高校体育训练伤害事故的解决寻求更好的思路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结合影响学生伤害事故归责的因素 ,阐述了民事侵权归责原则在各种学生伤害事故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等院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时见诸报端,高校频频坐在被告席上。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方责任难以认定,对此很多人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遭受伤害,学校就应该负责任。本文立足于这些难题,通过分析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特点,探究校方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及违反不同义务所引发的责任,依据不同的归责原则适用范围,提出了高校因安全保障义务来源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5.
于虹 《法制与社会》2013,(12):229-230
我国在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问题上,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完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欠缺,本文首先明确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以及范围,其次对高校的责任事故的种类进行了细化,最后构建以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内容的二元归责体系作为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伤害事故是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对课外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成因、归责进行法律责任的分析,得出结论伤害事故的处理应根据责任主体在伤害事故中履行义务或有无过错的情况,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并针对如何预防和减少课外体育伤害事故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英华 《河北法学》2007,25(11):112-114
随着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频发,学生家长要求学校赔偿的诉讼逐年增多,学校应否承担责任和承担多大的责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入手,论述该类案件属传统侵权案件,应适用过错主义归责原则而不适用无过错主义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保险责任引入校园伤害事故案件中,以利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姜辉 《法制与社会》2010,(4):116-117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如何认定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及高校责任的归结问题。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单一的,包括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决定民事责任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本文指出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研究,有助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依法维护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看大学生安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而来的责任纠纷也不断增多,这不但不利于事故的有效解决,也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形象。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归责原则的规定,校方在事故中的责任承担采取以过错责任为主,公平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因此,要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应着重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廖冬 《法制与社会》2013,(19):205-206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校园伤害事故数量也不断上升,并已成为困扰校方的棘手问题。因此,认清发生在中职学校校园伤害事故的种类,并在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正确适用归责原则和做出必要的应对已变得非常必要。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的侵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应依据什么原则(标准)认定学校的法律责任?学校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是否必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是中小学校长及其教师十分关注又倍感困惑的问题。尽管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对学校担责及免责的情形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但《办法》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形,因而探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民事责任的性质 在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问题中,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  相似文献   

12.
王汨宝 《法制与社会》2014,(13):200-201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由此而引发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多。目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滥用公平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在处理学生意外伤害案件时明显偏向学生,损害了学校合法的权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秩序。本文认为,应该科学把握立法关于青少年保护的原则,准确适用侵权行为中的归责原则,加大对于学校老师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行为能力和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认定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法理基础,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以公平责任为补充。伤害事故的类型及成因不同,决定高校是否承担以及承担何种程度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法制与社会》2010,(25):60-60,70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的民事责任,目前理论界存在有零散的讨论,而少有系统阐述。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要承担的民事责任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等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受害人的过错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责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的过错是法定的抗辩事由。根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受害人的过错程度,受害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害人的过错适用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具体情形包括非因学校过错造成学生自杀、自伤等情形。  相似文献   

16.
华战胜 《法制与社会》2013,(11):287-288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逐年增多,由于其设计因素较多,加之长期以来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学校与家长经常因为一些伤害案件发生纠纷,主要是无法判别造成伤害的责任分担情况,以及不能确定具体如何赔付和赔付多少,使得学校的一些正常工作受到影响,由于考虑学校的名声问题,许多时候则选择妥协,一些合法利益遭到侵害。本文结合《侵权责任法》,从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归责原则及处理办法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解决高校学生伤害纠纷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雷艳平 《法制与社会》2010,(28):264-265
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责任法》区分了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学生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学生,两者适用的校园侵权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有所不同,恰当地梳理了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问题,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目前,学界主要有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公平责任说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过错责任为主,同时兼顾公平责任。二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笔者结合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认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应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须有违法事实存在、须产生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学校有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19.
学生伤害事故范围的合理界定是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前提与基础,对学生伤害事故性质的准确分析是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关键,学生伤害事故归责的科学运用是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核心。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民事责任认定的研究,有助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依法维护大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问题,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目前,学界主要有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公平责任说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过错责任为主,同时兼顾公平责任。二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笔者结合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认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应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须有违法事实存在、须产生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学校有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