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是“两课”教育中的学习主体。一些大学生的认知偏颇致使他们在“两课”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当前影响高校“两课”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为大学生所开设的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两课”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普遍认为难以把握。怎样帮助学生学好“两课”?我认为,除了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之外,还应当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两课”学习方法,是指为了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两课”教育中的学习主体。一些大学生的认知偏颇致使他们在“两课”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当前影响高校“两课”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考试与教学常是相对应的。坦“考”与“教”究竟谁服从推,却常引起人们的争论。考试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于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反过来,考试是对教学的监督,也体现教学目的,因此,考什么就教什么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对考与教的问题仅限于如此讨论,谁服从谁只能是无休止的争论,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必要考察其概念和考察教学与考试的过程。教学的定义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交往活动,是按照教学目的要求,引导、促进控制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而考试是对照教育目标,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发展所进行的测试和甄别…  相似文献   

5.
谈谈加强"两课"教育的针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课”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其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因此“两课”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学生所关心的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力求做到讲透理论、分清是非、尊重事实、以理服人,从而使“两课”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这既是“两课”教育的责任,也是“两课”教育的难点。一、贴近生活“两课”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两课”的学习热情。为此,“两课”教育…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师的形象是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给人留下的印象。“两课”教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担负着主要任务,因此,“两课”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新时期,充分发挥“两课”在高校德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重新塑造“两课”教师新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大多数师生对开设“两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对“两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对“两课”教学质量均不够满意,对“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多意见。那么,“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如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通过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化“三个代表”思想,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两课”教师在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中负有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职责。“两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踏实苦干的工作精神,推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切实推动“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核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简称“两课”)的教学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真正培养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加强高校“两课”建设中,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增强“两课”的实效性。一、优化教学手段设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给“两课”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例如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接受教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生活中不…  相似文献   

10.
范成博 《山西青年》2023,(5):160-162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体系现代化改革迈入深水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合理推进各学科教学方式、内容与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基于教考分离现代教育机制的实行要求,根据高校的办学情况,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的长效、稳定发展路径。针对当前教考分离战略实行的考核模式单一、试题库建设不完善、与行业发展形势结合不深入等问题,通过合理设置特色试题库,深入整合教育资源;与行业发展全面结合,注重“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创设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保证考核的全面性;融入现代教学管理技术,构建智能化考试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组卷、阅卷小组,确保教学与考核环节的规范性等策略,为现代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宋容 《探索》2005,(3):166-168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两课”教育面临新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高校“两课”教育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形势的变化、教育的需要而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努力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迎接信息化的新机遇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自开设到现在 ,由于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辛勤实践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形成了其它任何课程及日常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自身特点和功用 ,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主渠道作用。总的来说 ,当前两课课程基本切合高校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特点 ,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 ,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不够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育体制不顺欠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如何更好地发挥两课作用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以其为指导 ,进一步深化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两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特征的体现。“思想品德”课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通过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实现的,存在着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问题。探究“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如何形成,对于加强“两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两课”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大多数师生对开设"两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对"两课"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对"两课"教学质量均不够满意,对"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多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课程。在当前,加强“两课”建设规律的研究,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两课”建设课程研究有很多种研究视角,比如从课程论的角度,探讨“两课”课程本质、结构和功能,探讨“两课”课程同其他各种形态课程的特殊性等是一个视角;从教学论的角度,探讨“两课”课程内容是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体系,探讨“两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个视角;从课程评价论的角…  相似文献   

16.
郭元阳 《世纪桥》2007,(6):142-143
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了高校“两课”改革新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突出了这次“两课”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简而精”。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做到“简而精”,才能更加充分发挥“两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阵地。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教育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三条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两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去年秋季全面实施的“两课”设置新方案为邓小平理论“三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真正收到实效,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要从提高师资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两课”教育,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周霞 《求实》2003,(Z1):212-213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这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入WTO使中国教育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的一个挑战便是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和多元文化对中国学校德育的挑战。作为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一个如何应对入世的问题。本文即就入世对“两课”课程的挑战及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一、入世对“两课”课程的挑战 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软件,是教育建设的重点工程,它集中地、具体地表明了教育的要求。“两课”课程体现高校德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入世对“两课”课程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入世以后,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使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大。文化方面的服务承诺也使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高校顺利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应用当代科学技术手段 ,加强“两课”建设 ,使“两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占领校园网络主阵地 ,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两课教育第一线的高校教师 ,必须有深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两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网络技术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近年来 ,随着当代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历来十分关心高校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看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命运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然而,目前高校的“两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两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