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容之美     
翟杰 《现代领导》2014,(4):54-54
我的一位朋友,每次见面总是抱怨她有多忙:家星,上有老下有小,都指望着她;公司里,因为担任一个项目的小组长,要上传,要下达,还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更不要说自己的享受了,不知道多少天了,没有看过电影,没有读过闲书。更没有彻底地放松下来逛逛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在北京当保安,父母和姐姐都在老家县城做小生意,虽然不在一起,但也没少了家人的牵挂,感觉挺幸福的。可最近有一件事情常常困扰着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妈从老家给我打来电话,着急地说大姐近来突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毛病,就是总洗手,什么都嫌脏,出门时老是怀疑没有锁门,总要再回来看看。人也变得不爱说话了,做事情犹犹豫豫,脾气还暴燥,让我给出出主意。我向别人打听,有人说这是患上了强迫症,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我该怎么帮我姐呢?保安员:杨益强迫自己做事也是病吗?杨益:从你的来信看,你的姐姐确实有强迫型的心…  相似文献   

4.
杨超 《时事报告》2011,(4):44-45
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中国许多事情都在改变,但有一件事情难以改变: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有一个愿望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老年人生活得越来越好。我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搞企业就得算账,所以我也给我国的养老产业算了三本账,即“政治账”、“民生账”和“经济账”。  相似文献   

5.
肖湘 《中国减灾》2013,(4):54-54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6.
面对同行的人的脱颖而出,人们只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我也赶上去”,另一种是“把他拉下来”。决心“赶上去”的大多数赶上去了自己也脱颖而出了,决心把走在前面脱颖而出的人“拉下来”的人同时自己也真正被“拉下来”了。后一种人永生不会脱颖而出永生不会干成大事业,因为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把别人“拉下来”而从未用到“我也赶上去”,怎么能走到前面呢? 世界很大也很复杂,世界的人很多也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人:“把前进者拉下  相似文献   

7.
谁都不会否认,有时候感觉自己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一周五天的工作日都感觉难熬。感觉自己的时间很多,一生很漫长,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无聊的白日和漫漫长夜。有人会想到人终有一死,似乎死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与自己目前毫不相干。当人们健康无恙,便对生命产生了倦怠。  相似文献   

8.
高高兴兴跟着别人去北京打工的小于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会遭遇失臂之痛。更令于成国父子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日后的两年中,奔波于京津两地百余趟,换回的却是太多的白眼和区区2万元。 事情过去已经快两年了,历历往事于浩的父亲几乎不愿回首。“我的胳膊呢?”这是当时清醒后的儿子于浩说的第一句问话。  相似文献   

9.
杨宏建 《创造》2007,(7):56-5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奋总是一个人必需的品质。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金钱。一切成就都需要通过勤奋去获得。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我记性好,一是指多少年前的事情,至今仍记得一清二楚;二是指一些重要方针政策,我都过目不忘。也有的人说我记性不好,一是指许多有过交往的人我常常记不住姓  相似文献   

11.
恐惧与灾难     
在二战时期,当希特勒就要吞并整个欧洲,全世界都在以恐惧的心理看待这个旷世恶魔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进行反战动员的时候说:"我们唯一引以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是的,恐惧是一种心理,一种畏怯的心理,或者叫自己吓唬自己的心理,而不是事情本身。事情不过是难度的大小,是压力的强弱,不论你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都不会有丝毫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诚心诚意地相信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情舒畅。可是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使别人心情舒畅。我每遇到一个人,都试图想象出从此人身上觉察不到的一个迹象:使我感到我重要!我会马上对这一迹象作出反应,这样,奇迹就出现了。但是,有些人十分自私,他们意识不到别人也希望自己感到重要。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排长队等候接见,当我最后同公司的销售经理握手时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情景。我相信,那位销售经理是不记得这件事情的;实际上,他也许从未意识到他是怎样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  相似文献   

13.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8):68-69
2009年3月的一个中午,福建省某市的一个广告公司楼下,站着一胖一瘦两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一个劲儿地往楼里边张望,显得非常焦急。这时,里边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直奔两人而来.一边喊着:“妈,你们怎么在这儿啊?我是不会跟你们回去的!”这瘦大妈是唉声叹气:“女儿啊,不是妈说你,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不能这么任性啊!你赶紧带着孩子跟你婆婆回去吧!”这时胖大妈也急得快哭出来了:“那件事情都是我这个老人太自私了,你要惩罚就惩罚我吧!可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啊!  相似文献   

14.
我读过一篇文章。该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两个美国人一同上了公共汽车,一个递给售票员一角钱,售票员以为他替他的同伴也买一张五分钱的车票,就递给他两张票,那个美国人示意不对,他的同伴也拿出了钱,售票员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俩是各买各的票。而大多数中国人的作法确不会这样,一定会争着掏腰包替对方买票。文章对这两种不同做法,引发了议论。说中国人之所以主动替别人买票,是因为虚荣心强,怕人说自己太吝啬,是一种民族的劣根性。文章极力推崇外国人那种各行其事的自立。对于该文的观点,我却不敢苟同。该文的这种看法显然是犯了以…  相似文献   

15.
易靖茗 《台声》2014,(4):84-87
“我常常讲,我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第一次初恋就嫁了,我也不会怨叹!我很幸运,一下子就嫁对了人。人们都说平平淡淡就是福。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最近有朋友告诉我,他快崩溃了,承担不了生活的压力,其实他刚刚毕业两年,情况也算在同龄孩子中不错,在一个大的IT公司,有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尚可的工作,可是距离他的目标还很远,未来在他的眼中很渺茫.看不到希望。我告诉他.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所有的人负责任!他释然!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爱他(她) 的人就会更轻松更放心.他(她)也会更有能力去照顾她(他)所爱的人!就象自己经常阅读的《中国女性》中领悟的:人生路上免不了有苦有乐,有悲有喜,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心境,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  相似文献   

17.
心理诊所     
《人民公安》2009,(23):60-6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从警12年的刑警.工作一直勤恳努力.最近发现我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和我有关系.心理会受到很大影响.总是在想会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其他事情发生.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搞得自己很是焦虑.以至于有一点事情我就很难入睡.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派出所的窗口民警。记得警校毕业时大家都喜欢去刑警队,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警察,而我却更愿意做一名制服警。很多人说窗口是最简单的工作,而我却觉得它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丰富的形式,作为一名窗口警察,在工作中有酸甜苦辣,也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更多的是努力工作后的成就感和骄傲。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5)
正有着20多年新闻记者生涯的他,2020年在武汉战"疫"一线奋战73天,成为终生难忘的经历。"2020年是非常令人难忘的一年,新冠疫情无疑是最大的新闻事件。很多人说我是抗疫英雄,其实我只是做了新闻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说,"作为新闻媒体人,在面对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切身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更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想,今后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我还是会一样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