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检察风云》2012,(2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因其特殊性而备受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是社会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述英美法系依附性劳动者理论,大陆法系从属性劳动者理论以及我国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中的劳动者本质,阐述了我国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3.
徐玉竹 《法制与社会》2014,(11):247-249
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特征,知识层次的提高使他们对体面劳动有了追求。体面劳动的重点在于促进劳动者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的机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但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诉求存在很大的困境,低收入与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这些障碍根源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法律保护的不到位和农民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因素着手。政府和企业应该将此问题提上议程,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增强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大幅度递增。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困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是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试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困境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之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淮法治》2007,(3S):F0002-F0002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主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合肥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全市城乡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调整,企业职工工资政策并组织实施;制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农村社会保险等政策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劳动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状态,导致出现劳动者失业状况严峻、权益受损严重、劳动争议案件急剧攀升、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向下迁移、劳动用工形式发生新变化等问题,给我国的劳动关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纠纷已成为当前社会矛盾重要组成部分.但劳动纠纷绝非是简单的法律问题,在劳动纠纷现象的背后,是希望通过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手段去实现超过劳动纠纷所能涉及的范围的其他诉求.当然,这样的劳动纠纷也绝非是法院和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据法律进行仲裁和判决所能解决的.把握劳动争议实际为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民生问题、政府体制、部门协调、严格执法、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社会问题找到彻底解决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女性劳动权是指法律赋予妇女在劳动关系方面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是女性劳动者获得尊严的基础和前提。女性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是指女性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社会中的人对女性从事劳动的态度。保护女性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应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和特殊生理不受侵犯权;保障女性性的不可强迫和买卖、身体的不被享乐和游戏;女性不自我物化为标准。以此需要立法、政策的完善,劳动理念的转变和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梅亚兵 《法制与社会》2010,(18):287-288
劳动争议整体收案数量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还涉及群体共性的利益,此类案件中双方的利益对立较为凸显,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劳动争议案件的妥善解决,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对该类案件大幅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劳动争议原因等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把握,以求能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并使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的处理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梁平  陈奎 《河北法学》2007,25(8):59-63
1999年6月,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出台,我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这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激增,而在短期内,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就业弱势地位会愈加明显.大学生就业困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是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并征求意见,此举无疑为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保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基于大学生就业中缺乏法律保障之背景,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合同法保护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高付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90-39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其权利保障却面临很多法律困境,究其根源就是该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本文将以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辨析为视角,反思传统理论中的区分标准,试图构建一套新的界分标准,为实践中解决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寻找一条新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外出打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劳动争议事件逐年上升,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各国为解决此类事件不断更新法律机制,然而现实中仍显不足。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呈现个体化、集体争议分散化、自发化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达到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刑法视野下劳动用工违法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机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勇 《河北法学》2008,26(4):107-110
劳动用工违法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违法犯罪类型、单纯违法类型和模糊行为类型;劳动刑法应当以保障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底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心,严厉惩治严重的劳动侵权犯罪;同时关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适度平衡;惩治和预防劳动用工违法犯罪,应当构建和完善劳动刑事处罚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机制、劳动法律体系衔接机制、司法协调救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实践总结出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劳动纠纷的相关解决措施,以切实保障劳动合同双方的关系正常发展,实现平等、和谐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且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风险问题,由此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劳动者工伤认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劳动者资格限定不规范等,最终影响到了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并致使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从非标准劳动关系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纳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工伤认定的对策,旨在其能推动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就此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劳动法》在用工制度方面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不大,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的成本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下,作为弱势的劳动者为求得一份工作,有时只好委曲求全,只能"随行就市",最终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增加。本文就我国当前的劳动用工和劳动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改进状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动派遣是一种非正规就业的形式,最早产生于美国,之后在西欧和日本出现。劳务派遣实际上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灵活就业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劳动派遣毕竟是一种非正规的就业形式,必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劳动派遣的概念、特征、我国劳动派遣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田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1,(26):186-187
"飞特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产生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兴起,又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与日本经济结构的巨变中发展,成长。"飞特族"所代表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为当今日本经济带来重要支撑力的同时,产生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少子化"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飞特族"等劳动阶层的健全发展,是日本政府及全社会今后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