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掌握三种线虫在甘南牦牛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三种线虫的核糖体ITS序列为靶标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986份甘南牦牛粪便样品,对三种线虫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检测到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0.03、0.03、0.02 ng/μL,三种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58%、14.30%、11.36%,混合感染率为12.98%。1—4月份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显著高于5—8月份和9—12月份(P<0.01),3种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在0~3岁与大于3岁的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用于牦牛奥氏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环纹背带线虫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甘南牦牛三种线虫的流行率较高,提示甘南牦牛消化道线虫的防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采用粪便检查法、幼虫培养法和蠕虫学剖检法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羊胃肠道线虫虫卵排出与成虫寄生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羊胃肠道线虫的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于5月出现一次明显的春季高潮,8月又出现一次较小的高峰,而一年的其他时期,虫卵排出量和成虫寄生量很低。羊胃肠道线虫的优势虫种是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羊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和毛首线虫。羔羊粪便中最早检获虫卵的时间是6月下旬,一年内虫卵排出量只在7月下旬出现一次高峰。研究结果对控制黑龙江省羊消化道线虫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检测猫钩虫的方法,根据钩虫内转录间隔区(ITS)部分序列的保守引物AF和AR,建立PCR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采用该方法对112份流浪猫粪便进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方法能特异性扩增猫钩虫相应的基因片段,其长度为404bp,与猫弓首蛔虫、犬复孔绦虫、狐毛尾线虫的虫卵的基因组DNA以及蓝氏贾第虫包囊、猫等孢球虫卵囊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1.07fg的钩虫基因组DNA。通过临床样品检测,该方法比碘液染色镜检的检出率提高了9%,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适用于钩虫的临床检测和钩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采集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 h?4%的幼虫被真菌菌丝缠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 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P-糖蛋白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和敏感株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该基因与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P-糖蛋白基因hcpgp-1的多态性,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敏感株虫体的PCR产物不能被内切酶KpnⅠ切开,而伊维菌素耐药株虫体的PCR产物可被内切酶切开;酶切后统计数据显示,10条敏感虫株全部为敏感纯合子(BB);在所检测的20条伊维菌素耐药性虫株中,抗性纯合子(AA)6个(30%),杂合子(AB)13个(65%),敏感性纯合子(BB)1个(5%)。其中,AB基因型频率最大,为优势基因型,其次为AA型,BB型比例最低。抗性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其频率为62.5%,敏感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37.5%。同源性分析发现,具有抗性的糖蛋白基因hcpgp-1与敏感株的同源性较低,在80.2%~89.3%之间。且发现伊维菌素耐药株hcpgp-1基因序列中,有多处碱基发生了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糖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动物肉品中旋毛虫检测方法,根据旋毛虫ITS-Ⅱ基因序列,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 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进行LAMP扩增。将旋毛虫DNA进行梯度稀释,以其为模板分别进行LAMP和常规PCR扩增,分析LAMP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分别以旋毛虫、弓形虫、捻转血矛线虫、柔嫩艾美耳球虫、猪囊尾蚴、大肠杆菌等病原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检测,分析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该LAMP检测方法,分别对模拟样品和市售猪舌、鸭舌、鸡舌、羊舌和牛舌等110份样品进行旋毛虫感染情况检测。LAMP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和可视化SYBR G reen I荧光染料颜色的变化均表明该LAMP检测方法建立成功。当模板DNA稀释到10~(12)时亦可以检测,其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 000倍。特异性研究发现,只有以旋毛虫基因组DNA为模板所进行的LAMP检测才出现阶梯形的电泳条带并且其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呈现绿色荧光。在2 g肌肉中添加1条旋毛虫肌幼虫时亦能被该LAMP方法检测出来。但110份舌肌样品中均未检测到旋毛虫,LAMP检测结果与常规PCR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旋毛虫ITS-Ⅱ基因的LAMP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样品检测中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对采集自食蟹猴肠道血结节中的3种线虫进行形态观察后鉴定,并用PCR扩增其ITS2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种线虫分别为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及缩小特尼登线虫。测序结果表明,3种虫体ITS2基因序列的大小均为216bp。邻位连接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显示,本研究中测定的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和缩小特尼登线虫序列在进化树上自成独立的拓扑分支。以上结果为人类食道口线虫病及缩小特尼登线虫病建立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林麝粪样中的类圆属线虫的虫卵进行虫种鉴定,提取了四川和陕西地区林麝粪样中类圆属线虫的虫卵DNA,采用PCR技术扩增18S r 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出的片段大小均为362 bp,21个来自林麝粪样中的类圆属线虫虫卵样品的18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经序列BLAST比对,与Gen Bank中的多株乳突类圆线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5%~100%。本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圈养林麝体内的类圆属线虫均为乳突类圆线虫。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跟其他生物一样,受到电离辐射后,可使虫体在宿主体内不能正常发育。Thzzer和Honeij(1916)首先研究了X射线照射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其后Schwartz(1921)证明x射线照射能抑制旋毛虫幼虫的发育。自Jarrett等(1957)报道应用x射线照射的胎生网尾线虫感染性幼虫和jarrett等(1959)报道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绵羊接种后都能引起抵抗力以后,采用x射线照射幼虫的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线虫的免疫的论文相继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期通过试验探索x射线照射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存和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免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RNA干扰对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针对Hc3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3对siRNAs(siRNA1,siRNA2,siRNA3),采用浸泡方式分别将dsRNA、siRNAs导入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L3期幼虫体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c38基因在L3期幼虫中的相对含量以确定抑制效果。通过体外转录成功获得高浓度和高纯度的dsRNA,L3期幼虫经浸泡处理3d后,siRNAs组Hc38基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93±1.75)%、(26.34±2.91)%和(15.86±2.54)%,dsRNA组为(32.27±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浸泡法导入的dsRNA和siRNAs均能有效抑制Hc38基因的转录,从而为捻转血矛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可使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致弱,同时还证明经X射线40000和6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10000条一次免疫接种的绵羊对同种寄生虫正常幼虫8000条的攻击感染产生了明显的免疫。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的胎生网尾线虫两次免疫接种犊牛所引起的抵抗力较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的抵抗力明显优越。Jarrett等(1961)相继证明X射线4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10000条两次免疫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牛羊放牧草地土壤、粪堆、厩舍土壤及林地土壤中分离捕食线虫性真菌奇妙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thaumasia),并进一步了解分离株对线虫的捕食过程。首先,使用诱饵平板技术分离奇妙节丛孢菌;然后,借助扫描电镜对NBS005分离株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及自由生活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捕杀动态学及相互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1 532份与牛羊相关的样品中分离出11株奇妙节丛孢菌,检出率为0.71%(11/1 53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加入试验线虫后第6小时,该菌产生捕食结构并开始捕捉试验线虫。其中,二期幼虫(L2)于捕捉后第8小时被真菌刺入角质层,第30小时虫体明显皱缩,提示虫体正处于消化过程,第78小时虫体被消化完全;第三期的感染性幼虫(L3)于捕捉后第12小时被真菌穿透,第42小时虫体表面皱缩,第84小时虫体消化完全;秀丽隐杆线虫于捕捉后第7小时被真菌刺入并明显皱缩,第12小时虫体严重皱缩,第18小时消化完全。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分离的真菌属于奇妙节丛孢菌,该菌捕捉以上三种类型的线虫后,真菌对线虫捕食作用的时间随着线虫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某奶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采集该场227头奶牛血清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检出13头阳性奶牛,阳性率为5.73%。在13头抗体阳性奶牛中随机采集6头表现拉稀症状奶牛的直肠粪便,提取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6份粪便样品均为阳性。6份粪便样品用十六烷基氯化吡啶(HPC)处理后接种自行配制的Herrold's卵黄琼脂培养基,经过7~14周培养得到5株分离菌株。采用IS900特异性序列PCR鉴定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采用IS1311特异性序列PCR-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C型MAP。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犬源环孢子虫的PCR检测方法,根据该环孢子虫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阳性参照摸索出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犬源环孢子虫18SrDNA中379bp的片段,与牛源环孢子虫、柔嫩艾美耳球虫、人隐孢子虫、蓝氏贾第虫、刚第弓形虫、毛首线虫、大片吸虫、犬弓首蛔虫等8种虫体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84fg的阳性参照DNA,检测的157份临床样品中8份为阳性,比传统镜检方法多出3份。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犬环孢子虫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建立了猪弓形虫病动物模型,摸索出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8种原虫和线虫均无交叉反应,证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在试验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感染后第5 d),对取材的8 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腺病毒DNA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核苷酸引物 ,引物间隔约 63 0bp。用该引物对EDS76病毒内蒙古分离株 (N3 ,N4 )和参考株 (AV 1 2 7)核酸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果 ,均扩增出了约 63 0bp的特异性DNA片段。所建立的PCR方法可检出 1 0 0pg的样品模板。结果表明 ,此PCR方法是检测EDS76病毒的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寄生圆线虫的成虫 在接种于培养基前,必须进行 无菌处理。活虫体的无菌处 理要求既能达到无菌又不会影响虫体的活力,这无疑给无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试验旨在选择出适合于捻转血予线虫无菌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为捻转血矛线虫能够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人工培养打下基础。同时观察了虫体在改良Ae培养基内的存活等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猪蛔虫性别相关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编码猪蛔虫雌虫卵巢蛋白基因的EST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及连接T7启动子的引物,经PCR扩增,获得5′端连有T7启动子的双链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合成dsRNA。通过浸泡的方式将dsRNA导入秀丽新杆线虫中,在浸泡后的5个不同的时间点,采用RT-PCR检测虫体浸泡后靶基因被干扰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后的8~29 h能检测到同源靶标的存在;而在浸泡后的43~57 h不能检测到靶标RNA。另外,试验组没有观测到虫体明显的表型变化,而对照组在浸泡28 h后,发现部分线虫体内有发育成形的虫卵。初步认为导入虫体的dsRNA发生了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