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频浈查的从案到人模式,是指在犯罪案件发生后,侦查部门利用视频监控信息获取线索和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和深挖犯罪的侦查工作方式。在侦查实践中,依据视频信息是否能被直观的获取,可将研判对象区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依据线索的不同特征和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挖掘和拓展,从而为案件的研判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具有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还具有对监控区域实时反映、客观记录其情况的属性。侦查刑事案件时.可以通过发现和查看犯罪现场周围存在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资料挖掘侦查线索、获取犯罪证据,随着案件侦查的推进,结合案件前期信息综合运用.还可以进一步借助涉案区域存在的视频系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去向,指挥案件侦查活动的实施,这是一种充分利用现实社会资源为侦查工作服务的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赌球犯罪具有以下特点:以互联网为平台,涉及范围广、资金大;犯罪手段隐蔽,获取线索以及取证困难;庄家牟利方式多样化,极易诱发其他类型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强。针对其特点,可以采取的侦查对策有:采用多种方式,广辟线索来源;统一指挥,多地区、多警种配合,强化并串案侦查;秘密侦查,理清赌球网络;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案件的侦破;全面取证,尤其要注重电子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侦查,是侦查机关为了打击、控制犯罪,在法律规范授权的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及其所搭建的各类平台获取犯罪信息、侦查线索和诉讼证据的侦查活动。当前我国仍未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化侦查法律程序,特别是在信息化侦查的启动程序、审批程序、运用时限几方面亟待完善,应建立信息化侦查的制裁机制、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视频侦查的任务是从视频监控图像中提取侦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其实质是一个处理视频信息的过程。所谓视频侦查中的隐形信息分析就是对视频画面隐性信息进行解读,以获得视频画面内外有关犯罪行为的线索和证据。从公安实战角度出发,视频侦查中的隐性信息分析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通过视频图像隐性信息分析可以确定案件性质,划定侦查范围,刻画、寻找、确定犯罪嫌疑人。实践中,可以运用光影分析、数据碰撞、情景分析、关联拓展等方法挖掘视频图像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侦查取证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法学与刑事侦查学的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的界定标准及特征、计算机侦查证据和线索的特点,对计算机侦查取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法、流程以及常用取证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跨境犯罪是当前重特大电信诈骗的趋势和特点,它呈现出作案人与被害人、行为地与结果地相分离的情况,给案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以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主要取证渠道的双向侦查应当成为侦查重点。要准确把握人证、物证、书证、视频资料、电子证据等形态的基本特性,从信息流查证、资金流查证、网络痕迹查证及服务器监控等方面获取和固定犯罪证据,同时要根据境外窝点的特征精确认定窝点现场,并依据一定的操作规程有效取证。  相似文献   

8.
家族恶势力犯罪是国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重点打击的对象,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血缘性、地域性等特征,为侦查打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家族恶势力犯罪中,取证难是最大的问题,而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在案件侦查中,侦查取证将成为决定案件质量的基础。因此侦办此类涉恶案件必须善于发现涉恶线索,深挖犯罪,建立强有力的侦办机制,打早打小,长期经营,开辟新的取证途径、规范取证手段,全面固定案件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一一解决案件现场、人员抓捕、组织定性、犯罪工具等方面取证难的问题,突破侦查取证"瓶颈",提高侦查取证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从表面上看是强化法官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地位,实质上是强化证据的审查和判断,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和直接审判原则是其题中之义。侦查机关承担着收集证据的重要职责,其证据供给质量直接影响刑事诉讼的运行状况。从证据审查实践来看,侦查机关取证问题主要集中在取证不全面、取证不规范和取证不严谨三个方面。侦查机关证据供给乏力存在多种证据表现,包括笔录类证据制作、书证提取、讯问、鉴定检材的提取和邀请见证人制度等方面。为了强化侦查机关的证据供给,需要围绕证据审查制定举措。除提升侦查机关全面取证、规范取证和严谨取证的自觉性外,还应当加强侦查人员以外的外部审查,通过创新证据审查机制来保证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的侦查取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证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取证时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之外,还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和工具,并做好取证前的准备工作,搞好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的勘查和电子证据的提取以及电子证据的保全等。  相似文献   

11.
视频监控图像资料所独具的客观回溯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公安机关同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项利器。利用好视频监控资料,不仅可以迅速搜集犯罪线索,甚至可以获取固定犯罪行为的证据。视频侦查课程的设置,既是新形势的公安专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信息化公安工作效益的需要。本文对于视频侦查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视频侦查主体的核心实战技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传染病传播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在犯罪时间上具有特殊性和突发性、犯罪地点上具有流动性和区域性、犯罪对象上具有不特定性和广泛性、犯罪行为上具有非直接接触性和传播性。取证过程中,具有主观故意难以证明、犯罪对象难以穷尽、取证时空受到限制、侦查主体取证能力受限等难点。此类犯罪侦查取证应在确保安全、遵循法治、全面及时、科学灵活等原则的基础上,既要注重技术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要重视传统取证手段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无接触取证的优势,综合多渠道证据来源,同时注意收集间接证据以及加强取证措施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被退回补充侦查或作不起诉处理,许多都是缘于取证程序中某些取证行为合法性欠缺而受到质疑,进而导致证据无法使用,因此展开取证程序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对于规范取证行为、保障取证程序合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分析证据合法性的内涵为切入点,强调在对证据排除时应明确区分合法证据、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通过对侦查取证行为合法性调查的启动、责任承担、证明方法、证明标准的研究解决个案中证据合法性问题,通过构建取证规则、建立检察指导侦查和辩诉交易制度、完善辩护制度等约束性机制,从源头规范侦查取证行为,保障证据合法有效,避免非法证据、减少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犯罪取证主要围绕证据的获取和证据的分析。主要过程包括保护和勘查现场、获取物理数据、分析数据、追踪源头、提交结果等。计算机反取证就是删除或者隐藏入侵证据,使取证工作无效。反取证技术主要有数据擦除、数据隐藏等,数据擦除是最有效的反取证方法。从取证与反取证两方面分析计算机犯罪的特征,研究反取证技术的根源,可有效地保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5.
选择适当的侦查突破口和查缉犯罪嫌疑人是侦破伪造银行卡犯罪案件的关键。侦查突破口的选择可以围绕涉案银行卡的交易流程,通过查清犯罪嫌疑人获取银行卡信息的途径,分析卡片的制作特点查找犯罪线索;查缉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通讯工具,交通、住宿信息,情报信息工作等方式进行侦查。此外,还要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完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刑事侦查的核心和刑事诉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侦查与刑事诉讼过程就是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及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惩处犯罪的过程。目前,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不高、侦查取证效率偏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侦查人员证据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侦查机制和诉讼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的角度出发,提出强化侦查人员证据意识的途径以及推动相关立法、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赌球犯罪具有无具体被害人、跨区域作案、借助暗网逃避侦查等特征,其案件侦办工作存在线索发现难、侦查取证协作难和取证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区域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内外侦查协作机制,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网络赌球犯罪的取证水平,从而有效打击这类犯罪,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刑事侦查的核心和刑事诉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侦查与刑事诉讼过程就是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及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惩处犯罪的过程。目前,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不高、侦查取证效率偏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侦查人员证据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侦查机制和诉讼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侦查取证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的角度出发,提出强化侦查人员证据意识的途径以及推动相关立法、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轨迹追查法在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迹追查法是利用客观事物在运动中必然遗留运动轨迹的客观规律,借助科技手段,对已经存在的轨迹进行还原和显现,藉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踪,并对犯罪事实进行查证的一种方法。运用轨迹追查法有助于尽快查明案件事实、规范侦查取证活动和及时调整侦查方向和范围。在侦查中,利用轨迹追踪查证,可以及时展开布控、追逃和抓捕、进行犯罪行为轨迹的还原和犯罪现场重建,完善证据体系。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利用轨迹追查中获取的有力证据和线索展开审讯,可以尽早获取口供,为诉讼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取证,是当前侦查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亟需加强的工作。笔者认为,涉及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应将打印出的纸上的资料视为书证;记录在存储器中的数据看作物证;由专业部门依法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测试得出的结果可视为鉴定结论;借助其他设备将存储的图像和声音提取出来可作为视听资料。在侦查涉及计算机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取证和固定证据的工作:封存有关犯罪行为过程和真实情况的物品、数据;尽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完善电子证据;扩大询问范围;将电子证据固定为符合法律要求的可用和有效的书证、物证等;认真全面检查计算机和网络存储介质中的一切信息;将查收的电子证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鉴定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