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椿  何炽 《中国民政》2011,(9):42-43,36
2010年1月1日,沈阳市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意味着"二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终结,但平稳剥离粘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差别政策,却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对现行城市和农村低保政策的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正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户籍改革多年来进展不大,甚至有反复,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所致。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非  相似文献   

3.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速递·锐评     
正国务院7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产生推动力,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将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中国户籍改革将按新的思路实施。具体内容是: 取消以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国内居民将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6.
正一、制定目的"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是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五项任务之一。2016年9月30日起,我市已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需要调整我市的户口迁移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提高我市新型城市化率。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2)
正近日,北京出台户籍改革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目前,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农业户口将成为历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全国各省市均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同时提出要完善本地区的居住证制度,建立、推进积分落户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到2020年全国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推动1  相似文献   

10.
户籍体制,改革绕不过的高山(下)贺铁龙说起户籍制度改革,公安部治安局户政处处长张森说:目前户口不适应形势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现有不少法规、政策需要修改;另一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如一段时期以来按吃粮标准划分农业和非农业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12.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25日,中央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在中央综治委200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国家逐步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城镇与农村之分在经济收入指标、消费支出比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剑民 《今日浙江》2014,(19):42-43
正在武康镇五四村、金鹅山村布局公共自行车网点;禹越镇、三合二都村开放室外免费无线网;全县43万城乡居民喝上了同质同价的优质饮用水;151个村都建起公交站点;每个村生活垃圾都集中处理;农民有了房产证可作抵押融资……"在德清,医疗、教育、公共保障住房都是同城待遇,乡下人城里人没有区别。"德清县新安镇费昌松告诉记者,去年9月,德清县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2月22日《东亚经贸新闻》)。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分析对于正确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逐步解决发展生产力与僵化的户口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设想对于探讨市场经济下的户籍制度,户籍管理职能的划分,建立政策调节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机制等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农业、非农业二元低保标准,即非农业户口人口一个标准,农业户口人口一个标准,并且非农业户口标准大大高于农业人口标准。现行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病,主要表现为:确定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标准模糊,随意性大,致使很大一部分农业人口进入了非农业人口低保行列。现在各县确定一个人是否是非农业人口,经咨询低保经办人员,主要是提供两个证明材料:一个是原来老的红皮非农业户口本,再一个是村居出具证明材料。在实践中,大部分县的民政低保经办科室都是要原来的红皮非农业户口本。户口改革已经十年了,有  相似文献   

20.
微头条     
《小康》2015,(16)
<正>#20省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农业与非农户口统一#@环球时报: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已有至少20个省份出台省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户口转移政策看,不少省份出台的户口迁移条件比国版宽松;在人口管理方面,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已成为共识,但依照当地不同情况,居住证的"成色"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