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25年民国宪法草案的政体设计中,总统由独立选举方式产生,权力也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确认了总统作为行政首脑的权力与立法权,包括解散国会权、紧急命令权、修宪提议权等,其权力比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要大。在总统与内阁权力关系上,总统居于主导与支配地位,符合半总统制政体行政权分享的原则。行政与立法权力关系的设计,体现为民国议会对总统与国务员的弹劾权、议会对政府的不信任权以及总统的解散议会权。宪法草案半总统制政体模式的选择,不仅是宪政学理的设计结果,还与北京临时执政府主导制宪、制宪者对民初宪政制度实践的经验反思以及魏玛共和国宪法影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立法权及其宪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体权力结构中的组成单元,立法权是对立法机关职权的一种概称;作为政体诸种功能之一,立法权是对创制具有法律功能的规范之权能的总称。与所有的公共权力一样,立法权作为一项主权性的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有必要接受宪法的规制,这种规制既是保护共和政体与发展民众福祉的内在要求,也是立宪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总统的选举方式,不但反映总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和地位,而且也反映一国采用何种政体。法国在1946年宪法下,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这意味着总统要受制于国会,其政体系议会内阁制;而在1958年宪法下,特别是在修改总统选举方式之后,法国总统由全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种选举方式不但提高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而且也意味着法国政体向总统制的转变。法国总统的选举方式较为特别,不同于美国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政治过程是由一批权力中心的运作来体现的美国是典型的多元主义政体国家,这一强调个人和公民社会权利的政治体制表现为权力中心的多元化。多元主义政体在美国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美国独特的历史背景、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人们对纯粹民主政治可能导致弊端的担心以及美国利益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了解美国政治本质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政治和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与西方确实有着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将"权力"视为治国工具,而西方先人一开始就对权力充满戒心。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魁奈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和梁启超等对古代中国政体的认识,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中西不同的权力理念源于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善",对贤人始终寄予希望;先秦法家则认为"人性恶",主张利用"人性",加强君主的权力。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则坚持以法治限制人性,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是一个畏惧、荣誉、品德兼而有之的"混合政体",中国的"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胥吏操纵权力、恃权谋私是清王朝时期政治中的重要弊病。胥吏之害在清王朝愈演愈烈,其渊源于清代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下,国家管理的例规化、封闭性运作和一些具体制度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基本范畴简论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作者认为,探讨宪法学基本范畴是我国宪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就此文章提出了,宪法与宪政、主权与人权、国体与政体、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国家权力与国家机构等五对基本范畴,并对这些范畴一一进行了具体的界说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崛起必然与边防产生交集,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推进的,而国际交流与合作则是以跨越边界线为前提的,跨越边界线必然与边防产生联系。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边防在和平崛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边防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和平崛起,深入思考和系统梳理边防与和平崛起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和平崛起和边防的概念着手,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边防与和平崛起的关系,研究了思考边防与和平崛起关系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加深大家对边防与和平崛起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政体问题的初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论述里,指出了农会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并对农民协会的作用作了论述。毛泽东在论述农会问题时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可以说,毛泽东关于农民协会的论述是毛泽东政体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正> 西方政体分类的理论渊源流长。本文试通过对西方政体划分理论以及对西方宪法规定的考察,探讨各种政体的划分标准及其理论的演进和发展,究其存在的条件和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一、政体划分理论的初步形成最早建立城邦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希腊,奠定了西方政体分类理论的基础。针对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权力分配形式,一些思思家如希罗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理论上作了比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与司法三题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权分立”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名声很不好的学说,不少宪法学家似乎“成份论”观念很重,谈起它来总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国家沾染不得的货色,然而,这些宪法学家们在讨论国家政体或国家权力机构时,还是不得不将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门别类,加以解说。舍此三权,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晚清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中央政权的衰微,以士绅为主导的社会基层组织权力呈扩张趋势,传统的士绅阶层加速了它的嬗变过程,与中央政府渐行渐远,并最终以新的面目走向了清王朝的对立面。本文着眼于晚清士绅的角色转换过程,并力图揭示该过程对清王朝崩亡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民社会受到人们的质疑,当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政体将维持下去。作为象征性的国王不仅代表了民族和国家,而且完成了从专制统治者向为民众牟福利之救世主的角色转变。同时,国王搏弈于贵族、高技能集团和平民、利益集团之间,对维护政局稳定,多元化社会的整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人民代表的素质孙卫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集体地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代表的素质状况如何对人民代表大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威尼斯是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的地中海东部海上霸主,它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商业兴盛、国家富庶,政治稳定。这一切都与当时的欧洲诸国有着强烈的反差。本文指出对威尼斯的政体进行深入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威尼斯在近代之前就初步的形成了以权力制衡和权利保障为内核的宪政体制,正是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政体保障了威尼斯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常翔宇 《中国审判》2021,(18):36-3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及社会历史的伟大跨越。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为此,本文拟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两点建议,以期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一、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彻底改变人民代表大会重立法,轻监督的状况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  相似文献   

19.
刘瀚 《法学研究》1988,(1):8-13
政治体制与法制的关系与政治体制相关的提法颇多,诸如“政体”、“政制”、“政治体”、“政治体系”等。但是,必须明确,我国正在进行改革的政治体制,有它特定的含义,这主要是指: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主权、治权及其他李驰问题的提出法学界有人提出,要从国体和政体上看党的领导权。在“权威、权力还是权利”的标题下对党与人大关系进行了法理思考,作为读者觉得有些问题提出来进行一番讨论很有必要。下面提出本人的意见。这种问题的提出,一开始就把执政党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