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偷税罪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惠 《犯罪研究》2003,(3):34-37
偷税罪在刑法立法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中也有不尽 合理之处,在理论与实践中亦存在不少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打击和防范偷税犯罪,应当进 一步加强税务稽查力度,修改刑事立法,改革处罚方式,建立税务警察和税务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2.
颜运秋 《法学杂志》2012,33(8):40-48
税务和解现象之出现,缘于税务确认、税务处罚和税务诉讼过程中特定法律事实之缺失,其具有普遍性;税务事实之复杂性和税务实践之限制性的客观矛盾构成了税务和解的正当性基础;协商民主论、税收债法论以及既有执法领域的和解操作分别为税务和解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税务和解的制度化可以消弭这一现象本身的异化倾向,从而实现税务和解在我国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3.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对税收管理相对人尚未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而给予的行政性的制裁。税收行政处罚的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非经依法变更和撤销,其法律效力就应不折不扣地付诸实现。作出税务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将处罚决定实施完毕,被处罚的税收管理相对人必须依法按处罚决定的事项和期限自觉地履行。  相似文献   

4.
阿里郎四个男孩“稀里糊涂”签约不到两年,就与东家遗憾地对簿公堂。“艺人与经纪公司,就像夫妻,一些重要的东西双方结婚前没看清,婚后没办法,撞上了就是撞上了”,一名涉足娱乐圈多年的人士如是表示。尚雯婕撞上了,张柏芝撞上了,唐磊撞上了,如今阿里郎组合也撞上了……镁光灯下的流光溢彩同样需要法律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陶钧 《法庭内外》2014,(4):13-14
正依照当前娱乐圈的发展规则,艺人的成名离不开经纪公司或经纪人的有力市场推广,但是艺人成名后,往往因为各种因素与经纪公司分道扬镳,此时司法应做出如何判定,将直接关系到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日前,北京市高级法院对窦骁与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简称新画面公司)演出经纪合同纠纷案做出终审判决,认定在"演出经纪合同"中合同相对方不享有单方解除权。然而在合同相对方均存在解约的意向时,本着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原则出发,应当在违约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后,判令合同解除。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社会上流行的不正之风也渗透到了某些地方的税收工作中。有的税务干部滥施职权,擅自决定减免纳税人(如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等)和纳税单位应上缴国家的税款,借此拉关系、送人情。由于税收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于私自免税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税务干部论罪处罚是十分必要的。贵刊在1987年第2期上刊登了魏东芬同志的文章,该文认为税务干部私自免税数额较大的应定为徇私舞弊罪。对此,笔者实难苟同。 首先,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不难看出,决定中的(三)第一款先拟定了罪状,然后规定应按徇私舞弊罪处罚。因此,《决定》颁布后,徇私舞弊罪根据刑法和《决定》的不同规定,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犯罪构成,现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7.
防卫过当的实务认定与反思——基于722份刑事判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学》2018,(1):178-193
对于防卫过当的认定,实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仅以损害结果来认定防卫过当,将防卫过当普遍认定为故意犯罪,防卫过当免除处罚的适用范围较窄,还存在重复评价及间接处罚的问题。对于防卫过当的司法认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其一,从事前的角度,以防卫行为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来界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其二,重视防卫意识对防卫过当责任形式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将防卫过当认定为过失犯罪。其三,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期待可能性降低的程度,扩大防卫过当免除处罚的适用;其四,分析各种从重或从轻处罚情节的事实基础和实质根据,避免重复评价和间接处罚。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19,(1):72-87
《刑法》第23条第2款所规定的未遂犯处罚范围过于宽泛,既未明确列举何种未遂犯具有可罚性,也未提供未遂犯应予处罚的评价标准,这导致司法实践对未遂犯的处罚较为混乱,并且该问题在我国学界也未引起重视。解决未遂犯处罚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关键在于修改立法模式,即以列举型立法模式将应受刑罚处罚的未遂犯明文规定于刑法分则之中。在衡量何种未遂犯值得刑罚处罚时,既要考虑个罪保护法益的高低,又要兼顾个罪一般预防必要性的大小;既要借鉴国外关于未遂犯处罚的立法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回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赋予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快速、从重处罚的权力,旨在明确依法从快从重处罚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但实践中这一条款的具体适用仍面临处罚对象不明确、快速处罚程序过于简化、从重处罚边界不清等问题,难以实现尊重法律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制度目标。对此,应从明确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厘清快速处罚程序的内容,限制从重处罚裁量权等方面对快速、从重处罚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阿碧 《检察风云》2008,(18):28-30
2008年7月24日,备受关注的陈冠希艳照门案正式宣判:24岁的香港籍男子郭镇玮被判入狱两个月,缓刑两年.这是震惊香港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发生以来第一个被正式判刑的涉案人员.郭镇玮于2008年1月至2月期间,在网上发布艺人不雅照片约140张,其中84张被淫亵物品审裁处指认.……  相似文献   

11.
《行政强制法》第12条和第45条不仅将"加处罚款"设定为行政执行罚方式之一,而且对它作了普遍性授权。但"加处罚款"在法律文本和实务操作中不易与作为行政处罚的"罚款"相区别,同时也不易与同属于间接强制执行方式的征收"滞纳金"相区分。加之在《行政处罚法》首次使用"加处罚款"之后的不少法律法规所设定的"罚款",恰恰介于作为行政处罚的"罚款"与作为行政执行罚的"加处罚款"之间,使得《行政强制法》上的"加处罚款"面临理论上的定位选择。除了定位上的问题,还有诸如"加处罚款"本身的罚款额标准,对加处的"罚款"如何征收,以及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加处罚款"决定不服如何救济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的处罚问题我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已有明确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较重的,如果有立功表现,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条文的这一灵活规定,给审判实践中带来了如何掌握“可以从轻”、“可以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框架下的电子商务犯罪及其处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秀春 《法学论坛》2002,17(1):52-55
目前对电子商务领域犯罪的处罚面临许多问题。立法并非万全之策 ,必须在现行法律框架之内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刑事司法解释 ,将电子虚拟的世界现实化 ,从而利用现有的刑法资源 ,对电子商务犯罪进行处罚 ,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4,(2):38-38
问:2003年12月,我们企业在年终的税务检查中被发现有违规行为,当地税务机关对企业作出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请问:当事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要求听证?  相似文献   

15.
薛鹏 《方圆》2022,(1):60-63
12月20日,税务部门发布通报,头部网络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偷逃税被罚共计13.41亿元.调查显示,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相似文献   

16.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问题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问题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法益侵害说"以及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说"都不能圆满地说明身份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此问题的个别看法也不无纰漏。以"身份法益侵害说"作为身份犯的处罚根据,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审判实践中,一案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且具体形态十分复杂。概言之,一案中的多种量刑情节既可能都是从宽处罚情节,也可能都是从严处罚情节,还可能是数个逆向量刑情节并存;而这些同向或逆向量刑情节又有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情节.从重和加重处罚情节,法定和酌定情节,“应当”和“可以”情节,以及罪前、罪中和罪后情节的区别。面临这些种类不同,性质、作用有别而交错并存的量刑情节,如何做到裁判有序、量刑适当,这既是审判实践中的棘手问题,也是量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目前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多种量刑…  相似文献   

18.
惠宁宁 《法人》2023,(4):16-19
<正>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迭代,给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插上了翅膀。科技赋能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合规经营方面的烦恼。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几乎各个环节都面临合规风险。如电商平台商家刷单、侵犯隐私权、行业垄断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网络黑产、数据安全等问题,违法犯罪行为涉及互联网经济运营的全链条。一些互联网大厂被处罚,也给行业健康发展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9.
杜雪晶 《行政与法》2006,4(5):111-113
非刑罚处罚的产生是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归纳了四个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刑罚处罚产生的最根本因素;刑罚谦抑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非刑罚处罚产生的原因之一;犯罪学的发展为非刑罚处罚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金彪 《法律科学》2006,24(6):84-90
在欧陆、日本刑法学上,责任共犯说是主张共犯因为使正犯堕落,陷入罪责和刑罚而受到处罚的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责任共犯说由于被指“严重违反责任主义原则”,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逐渐走向式微。从解释论结论上看,我国传统刑法学关于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基本属于责任共犯说,同样面临责任共犯说所面临的所有批判。因此,有必要重构我国刑法学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