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仅是国家实现共享发展的客观历史需求,还是国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历史任务。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载体内容单一、可持续性不足、政策资源有限、参与程度不高、社会责任感薄弱是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障碍。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中,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必须形成一种以项目共建的反馈机制、协同共赢的长效机制、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效益共创的激励机制、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共生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学习型新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可行性分析,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有利于改变过去政府唱"独角戏"的窘境,有利于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成都市正在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途径,力争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文化权利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宪法义务来源。目前我国文化投入总量明显不足、文化投入结构严重不平衡、文化资源提供不匹配、文化管理权责不明确,探索建立在政府主导基础上的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形成包括企业法人、社会公益组织、(文化名人)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机制,在各方协同合力参与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从而升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并有效保障公民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已然成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为平衡区域差距、发挥地方特色的战略制度安排。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考察"示范区创建"中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和行为策略,发现政府部门在职能定位与组织利益、服务导向与政绩导向的权衡中表现出"重政绩、树典型、积极主导"的实践行为;社会组织在文化治理理念的引导下,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现实考虑,为发挥职能纽带作用在创建工作中体现为"强依赖、弱整合、协同参与"的行为策略;普通民众的主体性缺失导致其处于"无参与、零反馈、被动受益"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内涵涉及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基本概念,其发展与演化体现了国家文化视域的"下移"与"聚焦"以及文化认识观念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支撑体系建构的战略与政策须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调整,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为不同的目标模式和改革策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期,应根据现代性要求,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共享"的文化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展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进行,长效工作机制逐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也还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紧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等不足。南宁市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已获得极大的重视。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我国文化治理的生存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文化馆的机制建设与完善在资源分配、制度规范与利益协调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和耦合度,也是文化馆发展的内在诉求的表现。以"文化治理"理念为出发点,发挥文化柔韧性的引导与濡化作用,将治理内涵的文化视角不断规范基层文化馆发展机制,规避公益性等于低效的误区,使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文化馆建设的理念与机制在把握发展机遇中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具有不同的供给主体与路径。基于一个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历史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单位制时期单一的行政化公共文化供给束缚了居民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单位转制社区以来,社区文化类"草根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搭台、文化唱戏"的兴起,成为弥补单一行政化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重要力量。研究认为,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应从行政"独奏"走向与社区"草根组织"、企业"合奏",形成单位制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财力无法支撑广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情形下,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本文探索和尝试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扶持奖励等方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根据现状结合实际,进行了制度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元供给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对社会力量扶持体系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着诸多限制。在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上,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社会力量的扶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发力,互相支持,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的时代要求。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有利于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扩大廉洁文化建设的传播渠道、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助推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提高廉洁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比重、推进廉洁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形式创新以及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助推廉洁文化建设机制等方面出发,切实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提供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在为农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瓶颈。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农民的需求表达;加大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使用效益等方面探讨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之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领域、内容、形式和主体动机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社团为主体、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的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青年社会参与来促进青年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40年的历程中,从文化福利到文化权利再到文化治理的理念演进,推动了文化事业建设从文化统治到文化管理再到文化治理的逻辑和实践转型,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国模式。经过40年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确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性功能,在文化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以"文化+"理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多维创新,促进经济文化社会互促共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在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是青年群体进行现代社会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能够强烈、有效地作用于全社会。青年群体通过志愿行动产生社会行为引领效应;青年群体倡导志愿精神产生社会价值引领效应;青年群体传播志愿文化产生社会风尚引领效应。如今,青年群体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诉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拓展为基于国有企业属性的“属性责任”分析框架,以国网浙江电力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考察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面向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系统内防控、自愿性公益、执行式参与、主体性治理四类行为,体现了市场属性驱动其履行市场责任的市场逻辑、社会属性驱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逻辑、政治属性驱动其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逻辑、公共属性驱动其履行公共责任的公共逻辑。文章创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回应了否定国有企业需要履行多重责任的理论质疑,阐明了国有企业需要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履行多重责任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传播窗口,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与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近年来的发展,分析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特点,并对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着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偏差与矛盾。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公共文化提供者在决策、服务和考核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此,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在五个维度上完成必要的转向,即从"外部观看"转向文化共享式的移情理解,由整体化思维转向族群细分的视角,由沙盘图上的俯瞰转向流动中的生活秩序,从审阅数字化信息转向考察实际效果,由单方向的供给转向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使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契合,实现民生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自愿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在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