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归责原则在各国的适用出发 ,分析了我国选择违法责任原则作为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的理由 ;指出了在适用违法责任原则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应修改国家赔偿法 ,建立以违法和明显不当原则为主 ,以结果责任原则为辅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违法原则的理解和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违法归责原则的确立 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确立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时,立法者对当时理论界流行的“主观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违法责任说”及一些折衷或调和的观点如“违法加明显不当责任说”、“过错违法责任说”等进行了权衡比较后,最终以违法原则作为解决国家有无赔偿责任可能性的唯一标准。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主张“主观过错责任”的观点受到民法的影响,忽视了国家赔偿本身的特性,同时在实践中要求当事人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其求偿的依据,增加了当事人的举证困难,限制了其求偿权的行使,侵权人比较容易开脱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强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国家赔偿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确立我国国家赔偿的原则,是当前国家赔偿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立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对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违法责任原则等观点进行客观分析之后,提出了正确确立我国国家赔偿的基本原则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赔偿应当确立“违法与明显不当责任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君 《法学研究》2003,(2):113-121
按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这个原则存在着自相矛盾、与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一致、过于严格限制受害人获得赔偿以及不能科学概括不同赔偿事项的特征等缺陷。在理论上 ,违法归责原则实际上把赔偿责任当成了评价责任和追究责任 ,而不是弥补责任。在事实上 ,它只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之一。国家赔偿责任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受害人无过错或无负担损失的根据 ;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形式的归责标准有违法标准、过错标准、结果标准、无过错标准及风险标准等五种标准形式。  相似文献   

5.
"违法视为过失"是普通法中判断过失责任构成的重要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美国法院和理论界针对"违法视为过失"的相关判例和研究,聚焦"违法视为过失"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探究其在判断过失责任上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所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所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石佑启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是违法原则,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与否,是解决国家有无赔偿责任的可能性的唯一标准。之所以采用该原则而排除适用其他原则是因为其他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  相似文献   

7.
周樨平 《河北法学》2003,21(1):129-133
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司法裁决错误的赔偿 (冤狱赔偿 )采用无过失责任原则 ,而对非司法裁决错误的职务侵权赔偿采用过错或者违法原则。我国没有区分这二者的区别 ,采用的是以违法责任为主兼采无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要完善刑事赔偿归责原则 ,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8.
行政赔偿违法归责原则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行政赔偿违法归责原则面临诸多问题,违法归责原则中的"法"不能等同于当前我国行政法体系中的"行政违法"之"法"。作为侵权法之特别法的行政侵权赔偿制度,其违法归责原则应定位于侵权法上的"行为违法",违法意味着注意义务的违反,可作为"过错客观化"之标准。这种认识可以克服目前违法归责原则面临的困境,使违法归责原则回归到过失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行政赔偿责任采用违法责任原则,但是该原则不能满足服务行政的需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履行职能侵害时不能完全得到弥补。本文指出为弥补这一缺陷,体现服务行政的理念,应当适用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各级法院施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判纪律处分办法)。从实践中运行的情况看,对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司法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的某些规定比较原则,影响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本文试就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的若干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律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律师法》的这一规定,从立法上确立了我国律师赔偿制度的故意违法违纪赔偿原则和过失赔偿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现就律师赔偿责任认定的有关问题略陈拙见。一、违法执业的赔偿责任根据《律师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律师违法执业的赔偿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律师在同一案件中是否为双方当事人代理,并损害了其中一方的利益的赔偿责任认定。律…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依据的根据或准则.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归责原则.但在实践中,这一原则存在着不能统帅国家制度的归责标准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重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观点的介绍及评析,提出了应当在我国建立违法原则、过错原则和结果原则相结合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根据,其作用是规范侵权行为责任归属.国家赔偿制度从民事侵权制度划分而来,二者联系紧密.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的根据;我国最新的国家赔偿法中终于不再将违法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的唯一标准,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甘培忠  周淳 《北方法学》2012,6(3):65-75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董事责任的追究,是遏制信息披露违法、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手段。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违法的行政处罚案例的分析和整理表明:中国证监会在对董事行政责任中责任主体的认定、归责原则的确立、具体行为标准的产生和应用等方面,补充和完善了现有法律规定的不足,丰富了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5.
受害人同意与侵权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便是加害人的行为违法。加害行为一般均属违法,但有时因某种事由可阻却其违法。“受害人同意”即是阻却违法事由之一。一、“受害人同意”原则的涵义及其要件所谓“受害人同意”原则,是指受害人事先明确表示自愿承担某种损害结果,加害人在其所...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在环境侵权行为归责的适用上,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时,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的违法性要件,即为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别规定,该违法性应作形式上违法解;凡无特别规定的环境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其违法性要件作实质性违法解。  相似文献   

17.
自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陆续建立以来,国家赔偿责任形式趋于多样化。立法不作为侵权赔偿成为当今国家赔偿责任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国家对立法不作为侵权承担赔偿责任具有可能性,其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立法不作为侵权责任形式将为我们思考如何扩大国家赔偿范围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其实施后却又普遍存在"赔偿难"问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缺失、刑事赔偿领域实行违法责任原则的不当、检察机关的"错误逮捕"与国家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芨待解决的问题等。新的国家赔偿法应树立检察机关在国家赔偿法中的法律监督地位;赋予检察机关对赔偿对象、赔偿数额、赔付执行环节的监督权;要增设国家赔偿立案规定;将违法责任原则应修改为严格责任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违法归责原则是解决国家有无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唯一标准。在刑事错判赔偿中确立违法归责原则,为日后拓展国家赔偿范围提供了立足点,有利于发挥国家赔偿制度所具有的违法行为抑制功能和合法行为导向功能,对敦促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依法审判,减少甚而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它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这是由其存在的价值和立法意图所决定的。但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是完全倾向保护受害人一方,加害人可以法定的阻却性违法事由而主张免责。文章首先探讨了该原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进而比较无过错原则与其他原则之不同之处,同时又分析了该原则的免责事由,从而加深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