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地,应当在创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军队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国防和科技事业的拓荒者和引领者.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适应信息化战争和我军职能任务拓展的要求,都迫切需要培养开发一大批高素质军队创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技人才是关键。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设计者、实践者和组织者,是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联合创新的主体。但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普通科技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还有诸多缺陷。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就必须办好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人才资源提供基础,加大国家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贯彻科技人才“以用为本”的方针,建设和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其中包括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法律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回顾和总结过去30年来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党中央和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政策“组合拳”,在体制机制、学术环境、科技奖励与资助等多方面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方位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为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要求。从中央、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自主创新,人才先行。“十五”期间,我市人才人事工作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从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探索新思想、实践新方法,给各类人才特别是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想干事的机会,能干事的平台,干成事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无序的人才竞争造成国家科研资源的浪费,造成国家杰出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大局,助长了不良的学术生态环境。只有建立良性有序的杰出人才流动机制,才能有效地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贡献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重中之重,而作为源头活水的青年科技人才必将成为决胜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成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的第一资源。因此,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培养与发展新模式,将是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是新时代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从加强各领域科技创新、完善与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0.
《北京观察》2012,(7):26-29
正北京科技人才荟萃,科技资源丰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负有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北京政协科技界委员云集,专家学者众多,在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的进程中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08年,伴随着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的成立,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诞生了。2008年,北京市政协自成立以来,第一次设立了科技委员会。在科技委员会主任班子上任伊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委员会的工作方向和定位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了工作职责:即以促进科技北京战略实施为主题,以推进中关村  相似文献   

11.
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人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形成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最重要的是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着力探讨了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所需的良好环境的三个方面:育人环境、创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并指出,只有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才的体制机制;优化社会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才能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程静 《北京观察》2018,(3):28-2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必须重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5年12月8日,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4.
汪燕 《创造》2023,(1):49-52
<正>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指导,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举措的必经环节。只有从文化、教育、制度、组织等方面为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保障,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与“14+10”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泽 《桂海论丛》2014,(4):125-128
科技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依靠科技人才,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在推动"14+10"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适应"14+10"产业发展需要,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数量偏少,且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太合理;使用效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体制机制和优惠政策有待完善。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面向"14+10"产业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不断优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推动"14+10"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在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崇高感、创新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吴秀英 《前沿》2013,(6):78-7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把自主创新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提出来,是中央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总结。沈阳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创新型城市更离不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沈阳构建创新型城市,必须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楠 《传承》2006,(1):25-2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入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日趋严重的知识产权垄断,不断增强的能源资源的约束,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构成严峻的挑战。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它们在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