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因果关系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早在古罗马时代,在侵权行为法的归责领域中的地位就已确立.在一个多世纪不断探索中,各国法学家在因果关系的研究中建立了大量的有益理论.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采取的是两分法思维程序,即从事实上原因和法律上原因进行分析;而大陆法系将因果关系分割成若干相对简单的次级问题,各个击破,即从"条件说"和"充分原因说"予以确认.各个理论学说都有其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该予以批判吸收.在我国因果关系理论和法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笔者依据有关因果关系的理论,在审判实践中进行有益尝试,从因果关系上解决了损害赔偿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无论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的理论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应该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评析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中的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论。在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并不足以解释其因果关系,应将客观归责论引入我国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两重性结构是大陆法系侵权法理论发展的必然。在这个问题上两大法系达成了高度的一致: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即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即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使得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极为广泛。其后的诸多修正充其量不过是在"相当性"的认定上采取的不同标准而已。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起源与结构、依据与适用、缺陷与修正等多个方面。实践中个案相当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采取灵活性和类型化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因果关系问题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复杂且对实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问题。而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刑法因果关系在刑法体系中的正确定位。本文从刑法因果关系的含义入手,分析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及因果关系在认定刑事责任中的作用,从而为科学运用刑法因果关系指导实践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或一般环境侵权责任来说,需要解决责任主体范围的问题和各责任主体之间责任的分担问题。因果关系或原因力的大小,可以用来确定共同环境侵权责任主体的范围,并作为各主体间责任分担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对环境侵权责任适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能对实际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起全面的指导作用,不适应我国国情;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原则,在强调把因果关系作为环境侵权案件的构成要素既定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环境侵权的行为与危害之间因果关系认定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宝祥 《前沿》2011,(2):116-120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犯罪构成的必备要素,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存在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及客观归属论,其中客观归属论较为合理,应当以此为基础完善我国刑法对因果关系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证券分析师是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他们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该定性为侵权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可以考虑借鉴"欺诈市场"理论和"信赖推定"原则,减轻第三人的举证责任,以有效地保护第三人的利益。证券分析师专家侵权责任先由其雇主承担,然后由雇主追偿,当证券分析师在虚假陈述案件中与其他相关人员有共同参与或过失行为时,当证券分析师与其他相关人员因存在共同故意或重大过错,应承担连带责任,存在普通过失时,则按过错程度承担按份责任。同时,也应合理界定第三人的范围,以保护证券分析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侵权案件受理数偏少的原因之一为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借鉴法益区分保护理论解释违法行为,可构建出违反保护性法规的环境侵权类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范,原告无需对此承担举证责任。此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损害赔偿保险制度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郑世保 《求索》2008,(7):144-147
现行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存在天然缺陷,无法满足实践需要,不利于对原告保护,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对我国环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重构的设想是:法官根据环境侵权案件类型多样化、案情复杂化的需要,确定和适用与之相应的不同的因果关系推定方法;而对于特殊的、侵权行为严重的环境民事案件,当原告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有严重过失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据此,原告仍然对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承担减轻的举证责任,因果关系证明方法有:事实自证法、优势证据说、疫学因果说、间接反证说等。  相似文献   

11.
外国刑法学,作为一门研究外国刑法理论与刑法制度的学科有广泛开设的必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均衡、教学方法不丰富及教学资源不充足的尴尬。反思外国刑法学教学尴尬之余,须重新定位外国刑法学的教学目标,其应当是传递法律价值观念,弘扬法律比较精神。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路进行适合于本课程教学的新尝试,包括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和模拟法庭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协调的地方,如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有关程序问题、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有关程序问题、单位犯罪处罚程序问题、设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问题等。二者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这些不协调势必会对司法公正造成一定影响。笔者从二者的理论研究方面、立法过程方面、修正案方面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刑法谦抑是刑法在调控权发动、调控范围划定、调控方法选择及刑法运行的各个环节所具有的谦卑、退让的品性。作为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其在刑事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导向、制约、整合和评价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直接关系到刑法因果关系在刑法体系中的正确定位。刑法因果关系本身并不直接说明刑事责任的有无及大小 ,而是存在一种影响刑事责任的具体的运行机制 ,从刑事责任的功能以及刑法因果关系在实践中的运行角度看 ,刑法因果关系通过其运行机制 ,对刑事责任的质与量都提供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刑法学在刑法学中是一门新的学科。笔者就比较刑法学进行了界定,并论述了它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 现状及其研究方法,以期与比较刑法学的研究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的刑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西原春夫先生在其《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中,通过对以欲求为中心的人类行为科学的探讨,将刑法的根基归结为“国民的欲求”。“国民欲求”的特征在于其道德性和个人法益保护性.所以对其认定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判断。作为刑法根基的“国民欲求”必然对刑事法治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法治基本模式是形式的还是实质的,对此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新一轮的刑法学派之争。《实质刑法观》作为首部回应这一争论的著作,通过对刑法中所有基本问题在法律形式与实质理性对立统一层面上的分析,认为应构建包容性刑事法治国。全书形而上地论述了为何要主张实质刑法观这一核心问题,为刑法发展提供了一条可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资关系中,劳动争议的发生可以算是一种常态,因为在一个组织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一定会有冲突和争议。劳动者为求取尊严和生存,有时会从事若干自力救济的群体性抗争活动,若当该等行为触犯刑法时,应该如何处罚?关于劳动者群体性抗争事件处罚与刑事政策,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和谐稳定的重要政策之一。2011年5月1日我国台湾地区开始施行新的《劳资争议处理法》,增设了特殊刑事豁免规定,但内容颇多疑义,在施行后未必能解决现有难题,对于普遍存在的劳动者群体性抗争活动帮助不大。毕竟,劳动者抗争群体性事件问题的解决,最终仍须回归刑事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警察临战的目标和价值是为法而战,为维护法律的权威而战,为捍卫法律的尊严而战。警察临战必须有宪法上的依据和授权,必须有基本法和单行法的肯定,必须有法规条例的具体内容。从实体上看,警察临战中应当注意区分刑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中罪与非罪、犯罪与违法之间的界限。从字面上看,警察临战说明警务人员面临战斗、接近战斗,并不是说必须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警察临战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