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不服平南县人民法院判决的被告人覃泽辉非法行医的刑事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被告人覃泽辉犯非法行医罪, 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38300.80元。  相似文献   

2.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为他人治病,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公安机关处理非法行医案件环节中,法医学检验是重中之重。本文整理了湛江市12年来的23例非法行医使用药物造成过敏性休克致人死亡的案例,总结了非法行医使用药物造成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有关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对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和提高法医鉴定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进行行政处罚抑或刑事处罚,应当在恐怖主义治理大格局中考量。恐怖主义治理应坚持以《反恐法》为核心,慎重启动持有型犯罪。在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出行入刑"中,除了"情节严重"的考察,还应坚持刑法规范意义的独立评价,并重视"但书"的出罪功能。在法秩序统一性原则下,过错应当是行政处罚的要件,行为人罪过的生成应当以过错为前提,但罪过有独立判断标准,在认定过程中也不应机械套用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4.
刑法增设的“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罪名确定缺乏理论根据 ,应更改为“破坏计划生育罪” ;刑法规定的“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犯罪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亟待从立法上加以完善。较之非法行医罪 ,该罪应增加法定刑 ,并视犯罪情节严重侧重方面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秩序,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在非法采矿罪的认定中,建议逐步取消行政处罚作为认定非法采矿罪的前提程序,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法行医罪是1997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医生作为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国家有关法规对行医行为做了严格的规定,对行医者的资格加以严格的审查。对违反规定非法行医的,规定了较为严厉的惩罚。  相似文献   

7.
"以贩养吸"是指吸毒者通过贩卖少量毒品获得利润作为其吸毒经济来源的毒品犯罪类型。贩卖毒品的核心是出卖。"以贩养吸"人员运输毒品的,不宜以贩卖毒品罪论处,但可能成立运输毒品罪或者非法持有毒品罪。从"以贩养吸"人员的住所、车辆等查获毒品,数量较大的,不宜以贩卖毒品罪论处,原则上应当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从"以贩养吸"人员身边或者其住处查获的毒品与贩卖的毒品数量之和明显少于其购买的毒品数量的,对去向不明的毒品,应当坚持"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不宜以贩卖毒品罪论处,但可以就其被查获的毒品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即便认同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所采取的事实推定方法,也应当严格限制适用范围,以免轻罪重判。  相似文献   

8.
"醉驾"入罪是风险刑法范式的一种规定。中国对"醉驾"行为采取刑罚与行政处罚二元模式,其入罪表现为抽象危险犯且使行为人实际承受了有关职业等资格禁止、丧失的一些应属资格刑的附随后果。我国应借鉴德国刑法中有关刑罚以及"酒驾罪"制度设计,拓展资格刑范围以符合"新财产权"的司法最终处置原则,构建已丧失之资格和权利恢复的复权制度,以最大程度地消解"醉驾"入罪的制度后危机;为化解"醉驾"入罪的制度后危机,需认真对待刑法第13条的"但书"。  相似文献   

9.
"一事不再罚"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的适用规则之一.理论上认为是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的延伸."一事不再罚"原则实际上是以保障公民权利不受过度的侵害为其基本价值目标的.在实践中,对该原则的适用应把握对同一个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后,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和根据对该违法行为再次实施任何性质的行政处罚.当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法律规范时,可以采用"重罚吸收轻罚"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0.
非法用海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24日,首例不服违法用海行政处罚案在北京市一中院审理完结。因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非法填海57亩而被国家海洋局勒令恢复海域原状,山东荣成海达公司诉求北京市一中院撤销海洋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对海达公司来说,交点罚款无所谓,辛辛苦苦填海造出的土地要恢复原状,这是最不能接受的。北京市一中院一审维持了国家海洋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在案件审理过程,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透露,沿海一些地区从部门利益出发,违法填海现象严重,此风不刹,后果堪忧。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地方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9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11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中的"行政拘留"应是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现在,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根据竞合论之原理,危险作业罪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罪或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竞合关系为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后一罪名;危险作业罪与危险驾驶罪系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危险作业罪;危险作业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等事故类犯罪属于法条竞合之补充关系,按照全面评价原则,应当适用主要条款即以事故类犯罪处断;危险作业罪与非法采矿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想象竞合关系,应当择一重罪即适用后一罪名处断。  相似文献   

13.
堕胎罪的出罪与入罪问题应当遵循政策—法益—构成要件解释的进路。堕胎是一个具有浓厚刑事政策性质的问题,与一国的人口政策、宗教习俗紧密相连。刑事立法应当与社会期许相呼应,否则会造成罪名形同虚设,清末与民国对堕胎罪的移植就是印证。在堕胎罪的法益考量上,各国理论要么立足于胎儿权益的保护,要么着眼于母体甚至父母权利的保护,但这必须是立足于一国的立法现状确定的,例如将胎儿性致死伤的"作用说"照搬到我国,就会产生较大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堕胎罪法益应当着重于母体生命、身体、安全的保护。同时,根据社会政策,自己堕胎的行为也可以通过非法行医罪、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教唆犯定罪。  相似文献   

14.
漫话     
四川省南江县一少年捡到一枚手榴弹,父亲不信是真家伙,一试成重伤。 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一男子丢失手机, 拦路抢劫他人财物,三天后被警方抓 获。 重庆巴南区一“医生”针炙治病出人命,犯非法行医罪获型十年,  相似文献   

15.
<正>连日来民众上访权被剥夺的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多起行政违法侵权接踵而来,这让人再次想到江西万载县"上访三次要劳教"的惊人官场雷语。上访人员为何被不断"公开处理"、"挂牌示众"?说来说去似乎只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非法上访"。比如富平县农民段定梅因征地补偿纠纷,曾将村组起  相似文献   

16.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起源于欧美大陆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现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为一项通用的刑事诉讼原则。直至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正式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加入相关条文,并区别于沉默权和如实供述义务。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我国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已有一系列"本土化"进程。进一步规定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法律制裁,将有助于谋划和完善该原则在我国的未来和出路。  相似文献   

17.
国庆前夕,河南汝阳县大安乡的乡村医生张某,因为用菜刀替一位处于弥留状态(或已经死亡)的产妇做剖腹产"手术",而被当地警方以"涉嫌非法行医"的罪名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8.
<正> 帮忙帮出十年刑2001年9月25日的《杭州日报·下午版》刊登了一篇报道:《只因帮忙替邻居打了一针青霉素,八十老翁判刑十年》,其中讲述的是一位从医几十年的老医生,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刑十年的案例,现摘录如下:在1953年就取得医师资格并且一直在正规医院行医的周兆钧,自1979年从湖南省怀化靖州人民医院退休几年后,回长沙开了一个私人诊所,以“发挥余热”。1993年,因房屋拆迁等原因。周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出庭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面对当前国情,应当设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告知程序,提高侦查水平,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保障机制,正确处理适用这些原则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法采矿现象的蔓延源于暴利,刑事打击不科学反而助长了非法采矿的势头。非法采矿的危害不仅仅是国有矿产权,还包括对矿业市场进入制度、公众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权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危害。非法采矿属于系列犯罪,必须对非法采矿进行综合惩治,并依罪数理论评价和处断,才能及时、准确地惩治犯罪。非法采矿罪是基本罪,由此导致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牵连犯罪、想象竞合犯罪以及异质数罪等。对非法采矿的罪数处断,分别从一重罪处断后进行再处断,这就依靠罪与罪的平衡原理去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采矿犯罪具有许多其他领域不存在的犯罪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