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新形态研究,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从而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大热点。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全国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实质、历史进程、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基本经验、内在规律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实践范畴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论争中形成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但是,实践唯物主义要构建为当代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还存在许多坚硬的理论"内核"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着力探讨和梳理了当代中国实践范畴和实践唯物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理路.并提出,研究、解决实践范畴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自洽问题,是完善和建构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 当代中国哲学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要为现代化服务,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哲学。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离开历史唯物论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传统作法,却背离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实质,有碍哲学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侯彦峰  许春玲 《前沿》2012,(8):46-48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其伟大的中国化历程。延安时期,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最突出表现于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毛泽东留下的这份宝贵的哲学遗产,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1-13日,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大批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正式代表160多人,收到论文90多篇。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源流与历史进程、发展方向和理论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主办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4月19日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南京地区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首先需要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清理和反思。与会学者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10.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理论和方法论等指导作用,是其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吴芸 《前沿》2008,(4):26-29
产生于十九世纪的马克思哲学,它的意义是否被当时的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所穷尽,是否具有指向当代的穿透力,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所热烈讨论的话题。围绕着这个话题,学者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性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及其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颇具见地的新思想。回顾并梳理这些思想,对于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柳丽  闯晓燕 《传承》2006,42(11):22-24
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主体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理论的辩证统一。在当代,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建构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对重建本体论者哲学,夯实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挑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架构中西哲学对话的桥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詹颂生 《岭南学刊》2018,(1):125-130
通过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经典著作的时代背景、重要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既准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龙去脉,又精辟阐述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创新,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经典意义的导论或代表作;它对于我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与时俱进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十分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丽娟 《长白学刊》2010,(6):153-15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以理论方式表达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然而,如何能够系统总结和概括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思考和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与走向,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湖南出版社出版)是刘普生教授撰著的一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的学术专著。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是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的提出,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与创新。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则更加使其洋溢着充满哲理的时代精神。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试图探索其表现形态的创新。当文化哲学被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品味被发掘出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民社会理论与文化哲学存在两点契合,这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表现形态上被赋予了文化哲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邓建华 《求索》2011,(1):63-6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驱动力,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的理论精髓,其理论内涵、实践基础及其方法论特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