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原点。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基于"自我意识"的"抽象的人"的观念,初步确立起了一种堪称其唯物史观之人学基础的"现实的人"的观念,并据此对"人类解放"问题作出了初步但意义深远的阐述。在风流激荡的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要正确把握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矛盾的内在本质、深层根源和解决之道,说到底需要一种科学的人学观念作指导。因此,今天重温这本经典,重回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原点,可谓是恰逢其时,意义高远。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异化"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作为产生宗教的现实世界并以"锁链"为意象揭穿了完成政治解放的"现代国家",非但没有使人走向自由,反而使人从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挣脱出来后,又再一次陷入到"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泥淖中;最后,在批判宗教和现实的基础上,诠释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指引人走向解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对群众史观的考察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创立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文本中去。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史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直接理论参照系,其群众观实质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青年黑格尔派英雄史观进行批判性解构中建构了群众史观。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克思也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即无产阶级的指认以及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论证,使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革命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转变。  相似文献   

4.
舒江华  张传开 《求索》2012,(9):121-123
人道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在人道主义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并不存在所谓的"认识论断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基础,其落脚点是人类的现实生活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个性,"现实的运动"是实现彻底人道主义的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本学维度对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作了科学阐释: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占有是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它保存了人类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历史之谜的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6.
传统人道主义从预先设定的"本质"、"根据”来理解人,从而造成了人与生存世界的分化以及主体性的消解;马克思人道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历史性生成,实现了传统人道主义的生存论的转向.在人的生存状况发生质变、在历史本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表明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7.
在中文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所收录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出现了"只能求助于人权"这样一个句子,许多中国学者认为这是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所作出的回答,并因此而论证了马克思对待人权持肯定的立场。但这样的论证却是由于对menschlichen Titel的错误翻译而引发的一场"美丽的误会"。menschlichen Titel应译作"人的权利",其与"人权"有本质区别。就人的解放而言,马克思所肯定的是"人的权利"而非"人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论.但在从事实证研究以后,马克思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人的存在问题.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本质论,而是把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存在论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探讨“人的现实性”.忽视这一出发点,事实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功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本学说及其伦理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莉 《理论月刊》2007,1(1):10-12
文章首先说明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学说,指明人本质的价值所在以及现实中对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态度,最后通过社会实践领域的全面展开,广泛揭示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明确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为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马克思把握和批判意识形态的基本场域。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的思想"萌芽性"和"转折性"地位日臻显现。其中实践的历史认识论思想萌芽,成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视域生长点。马克思通过揭批思辨哲学,加速了意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历史思维转向;通过探索历史诞生地,开启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缝合;通过洞察历史本质,切近了"彻底批判"意识形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4):90-91
肖霜在《理论界》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身奋斗目标,而处于当代开放型社会中,相比封闭型社会,各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而在现代化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势必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复杂而尖锐的问题。通过对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意识三方面进行现代性和开放性解读,为社会开放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又一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任晓萌 《新东方》2015,(3):36-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老子》是马克思和老子同样面对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飞快前进的状况,对身处其中的人和人类社会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文本。然而,虽然面临的都是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二者却在人的本质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作出了不同的回应。通过对这两个文本有关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我们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抉择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道德的人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谈论道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向度,那就是道德的人学基础.道德如果不能从人的存在方式中找到根据,那么它就很难在人的行为中得到落实.对道德和伦理进行必要的区分,把道德理解为人之为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而在人的自我理解中揭示道德的人学基础,把道德内在化为人的存在的根据和力量的源泉,无疑有利于深化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的人只是通过货币交换来实现人想象中的本质力量,这是虚假的、观念上的现实性,其实是非现实的、无对象的。"现实的人"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个体,而是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这种占有不是对于对象物质性、法权性的占有,而是感性对象性的占有。正是通过"现实的人",马克思为辩证法的抽象逻辑形式觅见了坚实的栖身居所,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实现了积极扬弃。"现实的人"不是观念论的主观设想,而是伦理中的身体力行。现代人通过构建五官感觉的丰富性,从而实现人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即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式人道主义思路,本质上是一种类与个体二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路,它没有看到由劳动和财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观意义。而体现在《神圣家族》中的现实人道主义思路,则开启了从人的行动或实践的发生学角度来阐释人类发展的新思路,它是充分吸收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观意义后的结果。尽管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马克思此时的这种思路还无法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路相媲美,但必须肯定的是,它所开启的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生学视角,不仅使基于类本质的异化式思路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过去了的事件,而且它本身对于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路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新思路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矛盾论》所讨论的"对立统一"的宇宙观以自我决定的思想为精髓,它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本体论维度;《实践论》等著作将"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的过程描述为"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的循环过程,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实践论维度;"自觉的能动性"等范畴将自由理解为人的本质,构成了毛泽东自由理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不仅要重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容的规定,而且要对他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探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三方面——“肉体方面”、“理论方面”和“实践活动”界定人本质的具体内涵,此界定涵盖并且突破了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人本质的研究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深层次反思,他抓住了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劳动,透过劳动的视角揭示了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并在对劳动的分析中,从劳动主体、劳动过程、劳动对象方面阐发了人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人的状况如何,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联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有生命的感性存在,是一个社会历史性的存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出社会关系和现实生活的理解,对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及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给出了科学解答,对认识人的各种特性、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阐释和说明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弗罗洛夫建构的关于未来的人道主义理想的职能在于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高度契合,为社会主义新人的社会学与伦理学的形成、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本质的普遍化特征与其自身精神道德的自我完善相结合,为建立多方位综合研究人的统一学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弗罗洛夫以人道主义理想为其毕生理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为目的,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论是在当代俄罗斯,还是今日中国,甚至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史的科学概括和全面总结,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