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筠 《群众》2013,(5):I0038-I0040
中小学“择校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乱收费现象愈演愈烈,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而导致“择校热”的根本原因则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面对这一难题,江苏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自2010年以来,省级层面出台一系列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各地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等,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2.
王一军 《群众》2013,(5):I0042-I0042
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消除教育贫困则是其中的重点。 根据教育财政的特殊需要原则,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必须惠及资源和财富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区,必须向弱势群体和弱势人口倾斜。由于目前政府所能够提供的教育公平是一种底线公平,故应确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学校差距和教育差距。同时要正确处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尽可能将二者统一起来,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努力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优化、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张传萍 《政策》2007,(4):40-42
一般认为,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障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工作重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共生论角度来谈论教育公平,则涉及教育资源的分享问题.教育公平的基本性质就是每个主体在合理范围内分享教育资源.这其中包括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途径.如果讲得细一点,就涉及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公平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徐红梅 《北京观察》2014,(11):37-37
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多措并举,教育公平、均衡,广大群众对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一定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入学已经逐渐拉开帷幕。"公平"是本届政府第一教育关键词,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教育公平度,市教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例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  相似文献   

6.
李花  宋莉萍 《传承》2008,(4):54-55
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途径。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引发了乡村教师的待遇缺少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务必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监督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种种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本身就是法规、政策、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不健全所造成的,而往往不是教育自身能够决定的。所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制度创新,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用法律保障教育公平,应该成为今后一个阶段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在政策上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家中小学办学标准,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办学。其次,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为农村教师的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5,(4):34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区学校,直接造成城市学校教室拥挤不堪、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量加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对来说,农村学校却生源短缺、教育资源闲置荒芜,导致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永丰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注教育公平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多年来,教育问题一直牵动着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心,教育工作连续5年被列入县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针对九年义务教育实  相似文献   

10.
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途径.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引发了乡村教师的待遇缺少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难以落实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务必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监督机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俊峰 《世纪行》2015,(4):16-17
<正>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最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我们了解到我省一些地方存在教育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某市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未实现"两个提高"的法定增长要求,生均公用经费、事业经费低于全省或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基本运行难以保障,学校债务难以化解。二是教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在同城和跨区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其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教育责任划分不明确、教育资源供给单位的不平等待遇以及教育法律和政策本身的诸多不足。改变当前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现状必须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划分,确定流入地政府责任底线;实行民办流动儿童学校国家扶助制度;完善教育法律和政策执行的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义务教育包涵两层意思:父母有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公民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同时担负着以此为基点,建设国家的社会责任。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已二十年,但义务教育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日益弱化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和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现实,国家已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当、相对滞后的农村教育……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还需不断探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广泛寻求破解实施义务教育公平难题的好方法。因为,各级政府已逐步意识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是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14.
[策划人语]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包涵两层意思:父母有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公民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同时担负着以此为基点,建设国家的社会责任。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已二十年,但义务教育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日益弱化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和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现实,国家已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当、相对滞后的农村教育……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还需不断探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广泛寻求破解实施义务教育公平难题的好方法。因为,各级政府已逐步意识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是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15.
卜森 《前沿》2009,(6):64-66
尽管我国在税费改革后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调查,探索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公平性配置的症结,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承担的公共财政责任,寻找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途径,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陈春 《中国发展》2007,7(1):76-79
该文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缺陷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又加剧了这种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平原则为主对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进行重新分配,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内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合理分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同时在教育体系内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针对执法检查发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要求,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力度,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抓实抓好,努力把义务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葛剑平 《人民论坛》2014,(12):64-65
<正>择校产生的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差异性择校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是出现择校问题的核心矛盾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针对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详细的时间表:到2015年,这些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这种政策的导向对平缓当下竞争激烈的"择校热",保障每个公民均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而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曾黄元 《当代广西》2014,(9):M0002-M0002
正《当代广西》第8期《疯狂学区房背后是教育资源不均》一文,以精炼的文字论述了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择校热"虚火"难降的背后,凸显的是教育资源不公的现状。事实上,家长们无论是"送票子",还是"拼房子",其追逐的目标皆为掌握雄厚教育资源的名校。笔者认为,有教育资源不均衡,自然就会有择校热。只有补齐教育短板、切实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月21日,广西教育改革五项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会上提出要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同时,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抓手,下放审批项目,实现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配置,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指涉。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地造福百姓群众,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解答的一道考题。近几年,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各地的改革举措风起云涌,其中也不乏成功的范例,但在众多约束条件的牵制下,教育资源的公平演绎实际状况依然凤毛麟角,认识上依然存在诸多盲区。澄清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将会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本期特别策划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集中探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目前的总体形势、教育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