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7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与欧盟在经贸等诸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激烈摩擦,其过程曲折反复,引人注目。本文通过简析特朗普执政以来美欧贸易争端的发展过程,基于对近年来美欧双边贸易现状和特征的考察,运用实证归因分析等手段,探究双方贸易争端背后的经济、地缘政治、全球治理理念、外部环境变化及领导人个性等原因。文章还以钢铝、飞机、农产品、能源和医药等主要贸易争端行业为典型案例,逐一剖析美对欧制裁的原因,并探讨了美欧贸易争端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劳工标准问题多边化:进程、争论及应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TO成立以来 ,发达国家极力把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 ,并企图将其纳入多边贸易体制 ,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劳工标准已经变成发达国家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工具。劳工标准问题已经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欧盟法和国际法的发展,欧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处理国际海洋争端,无论是欧盟基础条约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援引。采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包括国际海洋争端,是欧盟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总体上,欧盟在早期更习惯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对强制程序持谨慎态度,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逐渐推崇强制程序。但它对公约规定的海洋争端解决强制程序还是心存疑虑,相关言行时有矛盾之处。对于涉华东海、南海相关争端的解决,欧盟作为局外人的态度更加复杂、摇摆。在南海仲裁案期间,它对解决东海、南海相关争端的立场和主张受到政治因素的明显影响,言行表现出"站队"逻辑。在实践中,欧盟都是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国际海洋争端。即使在强制程序启动之后,它仍然力求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并能达致这一目标。这完全符合公约优先适用当事方自行选择的和平方法以解决争端的规定,符合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希拉克总统是法国乃至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的政治家之一,他两度出任法国总理,两度当选法国总统。他曾四次访问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理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结合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政治理念,在国际政治社会文化舞台上大力提倡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相互理解、平等交流的理念。反对恃强凌弱,拒绝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主张用和平谈判的外交手段解决各种争端,美国甚至欧盟一些成员国以所谓人权问题在联合国非难中国时,希拉克强调欧盟成员国对中国人权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立场,主张对话,不主张对抗。希拉克始终坚持戴高乐主张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成为平衡世界政治、经济、外交天平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6.
兰花 《德国研究》2005,20(1):31-35
欧盟法作为自成一体的特殊法律体系,其有关贸易与环境的争端解决也颇具特色,本文选取欧盟条约生效前后有关相称性原则的两个典型案例,着重对在此类争端解决中本原则的适用作初步探讨,试图理清在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在贸易与环境的平衡过程中,相称性原则适用标准的演进,同时略论欧洲法院解决贸易与环境争端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池正杰 《德国研究》2001,16(2):14-18
介绍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实况 ;剖析几起贸易争端实例 ;分析了欧美贸易争端的深层次原因 ,展望跨大西洋贸易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欧共体—智利“剑鱼案”的再考量: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共体—智利"剑鱼案"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由于WTO争端解决机构和国际海洋法法庭都没有对该案做出裁决,欧共体和智利双方都保留有随时恢复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和国际海洋法法庭中的诉讼程序的权利,而且智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在案件中的表现对中国而言不无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今天以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案件进行再考量,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是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其主要议程是美国为应对贸易霸权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精心设置的。"东京回合"谈判在非关税壁垒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多边协定,但农业领域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在"东京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推动关贸总协定制度正式实现了发展导向规则的改革。"东京回合"谈判充分表明,美国贸易霸权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多边贸易体系表现出美欧共同主导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家扩大参与并带来规则调整和制度改革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规范"和"市场"的讨论是贯穿欧洲一体化发展历史的热点议题。规范导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欧盟贸易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在特定阶段被欧盟与成员国、欧盟与多边体系的权力博弈等新出现的主要矛盾所掩盖。在后危机时代和《里斯本条约》框架下,欧盟的贸易决策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自由贸易区(FTAs)谈判实现对WTO的制度性替代,其贸易领域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原本被边缘化的"规范-市场"张力再次凸显出来。2015年欧盟贸易新战略强调"价值观导向",标志着欧盟贸易政策的"规范"属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欧洲经济危机逐渐平息、政治社会危机越来越深的背景下,欧盟虽仍强调其贸易政策要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市场的新变化,但具体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需求,显示出更大的"规范-市场"张力。当前,欧盟对"规范-市场"张力持乐观态度。未来,其张力将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强化,使欧盟对外贸易战略不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增长,同时致力于规范性权力的扩展。鉴于规范性议题将成为欧盟与其他国家自贸区谈判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应同时聚焦中欧贸易谈判中的规范性议题和经济性议题,管控贸易摩擦,加快投资协定谈判,推进中欧国际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1.
欧盟2017-2018年对其反倾销条例的修订首次将"社会倾销"问题纳入反倾销调查。"社会倾销"问题在欧盟条例中具象为"严重扭曲"的认定、损害计算、替代国选择、期中复审和出口商待遇五个方面。在欧盟2019年以来的反倾销调查实践中,中国与美国均已受此规则影响。其核心在于欧盟突破当前"贸易与劳工"议题的双边走向,转而以单边手段强制实施劳工标准。尽管中国企业对此的应对手段极为有限,但中国政府仍可援引《反倾销协定》第2.2条"适当比较"规则以切断"严重扭曲"与结构价格之间的关联。鉴于欧盟单边措施是对国际法"以诺为则"与"平位法"特性的违背,中国政府虽未必反对贸易与劳工议题的关联,但应坚决反对非合意基础上的劳工标准的强制实施。  相似文献   

12.
欧盟通过2008/101/EC号指令建立的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该指令因违反一系列GATT及GATS与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相关的规则,实际上属于WTO规则所定义的贸易限制措施。借助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该问题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我国需谨慎为之。努力建立我国自身的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并与欧盟相互豁免,同时提高我国航空业的节能减排能力,是应积极采取的应对该问题的国内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4.
WTO成员处理多边贸易摩擦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丰 《当代亚太》2006,(10):37-43
本文从如何选择申诉对象、如何选择解决争端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解决争端的法庭这三个方面对WTO成员处理多边贸易摩擦的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经济动机和策略动机共同决定了WTO成员对申诉对象的选择;策略性因素和规范性力量影响着WTO成员对争端解决手段的选择;出口市场的重要性、经济实力和经济自由化程度的对比关系决定了WTO成员具体选择哪一个法庭来解决与贸易伙伴间的摩擦。  相似文献   

15.
越南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主要挑战,如何化解中越争端成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关键。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以维护国际法的名义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在于防范和遏制中国,维持美国及追随者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和有利地位,这符合越南的利益并压缩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选择空间。但随着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及美日印的合理利益得以确保,后者介入南海争端的决心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南海争端属于政治争端,很难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获得解决,越南主张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争端的目的是希望借助美日支持,通过滥用国际法条款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虽然越南欢迎美日印等国介入,但又对美国充满戒备,对中国留有余地。目前,在以武力、国际法和搁置争议的方式维护南海主权均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应利用越美矛盾,在做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探索以实力为基础和平化解中越争端的模式。中国如能采取政经分离的模式,以经济权利的共享换取政治主权的和平维护,则不仅可化解美日印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企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特朗普政府对德国贸易救济调查的阶段性新特征包括:反倾销调查;利用日落复审延长反倾销实施期;利用337条款启动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启动201调查,实施全球保障措施;重启232国家安全调查。其原因主要包括:减少贸易失衡;保护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强化科技竞争优势;国家安全观泛化;以单边主义的贸易救济调查为筹码,在重启的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施压。德国的应对举措包括在欧盟共同贸易政策框架下利用进口关税及数字税手段与美国博弈、实施补贴性质的产业链政策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与美国通过谈判协商化解贸易摩擦。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汽车关税失衡"将成为德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之一,双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诉讼战风险在上升。  相似文献   

17.
执行WTO裁决的本质是国际法遵守。国际法遵守为观察美欧执行WTO裁决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影响国际法遵守的主要因素来看,美欧执行WTO裁决的实践表现出较大的类似性:二者均在WTO裁决执行机制框架下行事;享有霸权,声誉因素对它们影响较小;受国内制度影响较大;报复或报复威胁并非总能发挥作用。中国从WTO多边贸易体制获益较大,应当继续维持良好裁决执行记录。中国还应借鉴美欧,建立执行WTO裁决的国内机制与国内贸易报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制定双边投资协定的先驱,很多国家以其协定为范本。在双边投资协定中纳入"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共识,德国及欧盟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德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角色转换,德国兼具了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身份。尤其,在"大瀑布"案后,德国开始反思该机制的负面影响,对其态度发生了变化。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德国及欧盟越来越认识到了"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负面影响,立足于保障东道国的国家规制权与公共利益,对该机制表达了反对意见,提出了投资法院制度这一新设计。如何平衡好投资者个体利益与东道国公共利益,也是兼具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双重身份的中国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德国研究》出刊之日 ,正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之时 ,本届年会是以“2 1世纪初的德国”为主题。为迎接年会的召开 ,本刊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 ,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和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一主题。“2 1世纪初的德国”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的定位上 ,是与欧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欧盟离不开德国 ,德国离不开欧盟。本刊上期及本期刊出了多篇这方面的论文 ,从欧盟的机构改革动因和前景分析、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的欧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分析等多方面地论述了世纪之交的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合法拥有南海U型线内的领土主权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判定中国对其他有关南海声索国作出了自我克制的举动。在此假定下,文章分析了在争端中的相对小国坚持独占其所主张的全部争端利益和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共同开发所主张的争端利益这两种情况下,面对中国的自我克制举动,它们是如何与中国进行互动并对南海争端的解决产生影响的。文章还对中国在非争端国没有实质介入的情况下愿意作出自我克制,而在非争端国介入的情况下,面对有关声索国的挑衅则予以了坚决回击这一现象,从心理预期、国家尊严与荣誉、观众成本效应以及合作进化理论等视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