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2.
蒲琳 《新民周刊》2023,(23):14-17
<正>客观来讲,“中医剧”挺难拍的——中医知识讲得过于表面,便显得不谙医道;讲得深奥复杂,又会曲高和寡与观众之间产生距离,《后浪》选择以“中医”为题材时就已经将自己置于争议之中。“每个人的脉象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川流暗动,有的人是波涛洪水,还有的人是手拨琴弦,也有的人是弹珠弹指。”随着演员吴刚饰演的剧中角色——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的讲解,由耀客文化、优酷联合出品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后浪》前不久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3.
创作出散文剧《安日洛》(Angelo 1835)之后,雨果整整三年未涉足剧本创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渴望再写一出能与诗剧《艾那尼》相媲美、相对应的诗剧。数年以来,一个个戏剧人物在他的胸中酝酿着、躁动着。一八三八年元月,在德·奥尔良公爵等人的帮助下,雨果和大仲马得到了他们期望了很久的自己的剧院:旧旺达杜尔剧场(即后来的文艺复兴剧院)。雨果受托为剧院开张写一个剧本。于是,他呕心沥血,伏案半载有余,在同年八月八日,又给世人捧上了一部诗剧珍品:《吕意·布拉斯》。  相似文献   

4.
婆罗多的《舞论》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梵语文艺理论著作。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梵语文学与艺术理论的建构,也对一些重要的印度古代传统艺术如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和库迪亚旦剧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中国的昆曲一道,库迪亚旦剧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库迪亚旦剧也是深受《舞论》影响的南印度喀拉拉邦的地方传统戏剧,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情趣,大量吸纳了当地文化要素,从而为自己的长期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舞论》对其剧场建造、戏剧表演类型、戏剧人物塑造、形体与语言表演、舞蹈和音乐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理论影响。库迪亚旦剧的表演至少涉及《舞论》提及的10种戏剧中的4种。库迪亚旦剧遵循《舞论》所规定的面部神态表演论、眼神表演论、手势论和步伐表演论等。《舞论》强调戏剧表演与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的三位一体,这一点在库迪亚旦剧中也有体现。库迪亚旦剧运用源自《舞论》音阶论和调式论的21种拉格和10种节奏类型。由于喀拉拉邦处在南印度达罗毗茶文化区,《舞论》基本原理和表演规范对库迪亚旦剧的影响,是后者的一种选择性或变异性接受。例如,库迪亚旦剧的服饰、化装与舞台布景,遵循与《舞论》所载区别极大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26):64-67
当《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不是我不明白》《假行僧》等经典再一次被唱响,激起了多少人的青春摇滚情结?而《童年》《梦》《爱的箴言》《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等等,首首都是经典,可以说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2014年8月31日,张惠妹在中国台湾台中圆满剧场举办“2014aM EI‘偏执面’演唱会”。由腾讯视频主办的这场“偏执面”演唱会,开创了国内首次尝试全球免费线上演唱会的先河,线下观众只有6000名,但线上观众却超过了100万。  相似文献   

6.
周洁 《新民周刊》2023,(5):14-17
<正>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不过对于张颂文来说,演员这条路似乎注定会有些延迟满足。2月1日,《狂飙》大结局,京海市的扫黑行动告一段落。微博上,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在微博上写了一段长文字,他说“因为《狂飙》,永远难忘这个春节”。的确,作为开年第一爆剧,《狂飙》一经播出,好评不断,张译、张颂文、高叶等一众演员精湛的演技,在豆瓣上吸引了43万多观众打分,收获豆瓣评分8.7和全国收视率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从小成长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代年轻人对考试似乎抵触情绪越来越少见,反而展露出一种“熟悉感”。有年轻人最初选择考公考编,只为过上想象中“躺平式”生活。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新民周刊》发现,以“00后”和“95后”为代表的当代年轻人对于考公考编的想象除了“稳定”之外,还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有困惑,又敢于寻求变化。更有一部分年轻人,将考公考编视为一种新时代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
黄祺 《新民周刊》2023,(31):60-63
<正>因为真实,所以复杂。“角色的处境,我也经历过。”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在观众中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今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是一部无限接近现实的电视剧,接近到很多女性观众联系到自己的过往,对剧中角色的遭遇真正地感同身受。电视剧的两位编剧、导演都是女性,这也许也是剧情可以抵近当代都市女性真实内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演出开始了     
陈东 《新民周刊》2022,(28):74-74
关闭了数月的剧场终于开门迎宾,大幕徐徐重启。文化广场,上海芭蕾舞团的舞剧《茶花女》2天2场全场公益开票5分钟即售罄。在疫情期间,市民们曾被迫跌落马斯洛行为判研5层次低端需求。现在,“精神堂食”重新面市。抢票的剧迷,既有尝鲜勇气又有对芭蕾的热爱和鉴赏力,才成为车牌拍牌似的抢票先锋。看着50%的隔座观众,戴着口罩热情欢呼,真心为这座城市的审美水准点赞!  相似文献   

10.
金姬 《新民周刊》2023,(12):46-51
<正>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纺织之园。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南麓之间,喀什河与叶尔羌河蜿蜒流淌,河水滋润着一片绿洲,这里就是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这里素有“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纺织之园”的美誉。据《西域同文志》释:“巴尔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2010年起,上海与喀什地区开展对口支援,静安区与巴楚县结对前行。如今,“一切皆有”的巴楚已成为南疆民族风情和文化旅游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11.
薄荷 《新民周刊》2020,(17):96-96
"丧"这个词儿终于时兴过去了。其实喜剧内核大多是悲观的,但是悲观与悲观实在各不相同,并不该偷懒以"丧"一概而论。比如讽刺喜剧,拨开表面那些纸醉金迷、嬉笑怒骂,美剧观众会挖到一瓶威士忌,无助的灵魂正抱着瓶子红着眼眶;而英剧观众,大概率只会触到一片寒凉——前者是求告无门,后者是不抱希望。《公关》是部英剧,但是女主身份是美国人,所以剧集整体并没有"丧"得那么彻底,在生活荒谬与冷酷到无以复加的同时,往往就善念一转,六界震动。  相似文献   

12.
金姬 《新民周刊》2024,(4):72-73
<正>《繁花》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派文化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样本。《繁花》,很响!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繁花》成为2024开年爆款剧。据说,当初金宇澄曾在王家卫买下小说的影视版权后问了一句:“听说你是慢工出细活,给你10年时间够不够?”墨镜王,不响。  相似文献   

13.
杜雨敖 《新民周刊》2023,(16):36-39
<正>展品前,观众们驻足停留,仔细端详着,就像在问一个传奇,你们从哪里来?三年前,故宫博物院将每日预约观众人数从5000人上调为8000人。即使是这个数量,位于故宫文华殿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还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什么是“好难约”的展。这一国内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开幕后,网上现在提前一周都已经约满了,有网友评论犍陀罗艺术展是故宫让观众在春天与美有一个约会,看到那片山谷中800年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王薇 《法国研究》2013,(3):94-99
法语音乐剧的流行音乐范式决定了它的大众文化产品属性,特有性成为一种供观赏的异域景观、一种刻板印象、一种符号象征,而法国文化特有的文化意象与思想内涵却在翻译的过程中流失严重;法语音乐剧传播的主题是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它以共有性吁请不同受众的文化认同。因此,法语音乐剧在中国的传播与翻译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形象传播,却不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转译。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2023的开年爆款,电视剧《狂飙》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迎来双丰收,亦积聚了太多话题。剧本和演员成就了《狂飙》的“狂飙”,剧外“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的大背景,更强力提振了老百姓的信心。一如毛泽东诗词所指出的,“天兵征腐恶”“狂飙为我从天落”,黑恶势力再猖狂,终会坍塌,“保护伞”再大,终会倒下。邪不压正。(孔冰欣)  相似文献   

16.
周洁 《新民周刊》2022,(3):52-57
"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音乐剧发展重镇,在市场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很多作品如果在上海没有打响,那么后续推广会很难,反之,如果在上海的反响热烈,那么被其他城市的剧院关注和引进的机会会大大提高,推动其打开全国市场。"2002年7月,来自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第一场演出时,票卖得不好,很多位子没有卖出去。然而当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欢呼15分钟,很快,之后三周的演出门票一售而空,为了满足观众的热情,最后几场甚至出售站票。  相似文献   

17.
论荒诞之荒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11月19日。一组属于旧金山市演员实验剧团的演员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清,准备上场为观众演出。观众是圣昆廷监狱的400名犯人。自从莎拉·佩尔纳1913年的那次演出后,圣昆廷这地方就没有上演过其它剧目。44年后的那个晚上,选择上演的节目是塞缨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之所以选择这部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女人也不会在剧中出现。演员和他们的导演埃尔贝尔·布罗感到担忧一点也不奇怪。如①本文为英国著名学者马丁·埃斯林所著《荒诞派戏剧》一书的导论,译自法国布会·夏泰尔出版社1977年法文版。何为世界上最粗野的观众演出…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23,(26):18-21
<正>人人都以为“上岸”后,就是康庄大道。然而“上岸”背后,其实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各有各的不易。和走出体制“下海”经商相对应,“上岸”也成了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专有名词,虽然这个词后来又可以适用于年轻人的所有重要节点——考研上岸,相亲上岸……考公上岸,似乎是所有“上岸”方式中最令人艳羡的一种,尤其在就业压力较大、外企和大厂纷纷裁员的当下。但辛辛苦苦地过了独木桥后,年轻人又过上了怎样的体制内生活呢?  相似文献   

19.
应琛 《新民周刊》2023,(5):18-21
<正>即使现实中的高启强、赵立冬仍有可能存在,但公平正义不是空中楼阁,黑恶势力再猖狂也会坍塌,“保护伞”再大也会倒下。2023年“开年第一爆款剧”,非电视剧《狂飙》莫属。记者注意到,《狂飙》是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制作。因此,它也被媒体称为“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周洁 《新民周刊》2022,(4):F0003-F0003
入坑音乐剧四年多,几乎上海市场上每出一部新的音乐剧,我都会去现场看。疫情初期,剧院有半年多的时间全面停摆,习惯被硬生生打断,等演出恢复的时候,难免有报复性消费的冲动一比如同一部音乐剧,我看了8遍,这在之前的看剧过程中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