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智 《法学杂志》2003,24(4):69-71
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了确保公司法的结构是最新的,英国政府进行了150年来最全面的公司改革,现行公司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小公司的需要,某些规定对小公司而言不仅不适用,而且还对小公司强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此次公司法改革确立了“小公司第一位考虑”原则,放松了国家公权力对企业的干预,简化了适用于小公司的法律,赋予了小型企业在其内部管理上更大的灵活性与意思自治权。  相似文献   

2.
贾翱 《行政与法》2013,(9):126-128,F0003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大幅度调整了公司立法,其共同特点是增强了对小公司发展的促进措施。公司法在处理小公司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即特殊的公司形式、公司的替代形式以及采取“小公司优先”原则。其中”小公司优先”原则又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小公司”法改革之背景与“ThinkSmall First”原则 (-)“小公司”法改革之背景 英国现行公司法主要反映了大公司的需要,然而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小公司与私人公司的需要。公司法中的某些规定,如持股的披露,仅适用于公众公司(通常为以“plc”字母结尾的大公司),而另一些规定,如资本维持与股东公平交易执行规则,应在公众公司与私人公司中有不同的适用规则,却在公司法中以某种方式混杂在一起,以致难以识别那些仅适用于私人公司的规则。一些有关小公司的关键性规定,如董事的义务、少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3日,通安小贷公司与成罡公司签订《最高额借款合同》一份,约定通安小贷公司向成咒公司提供300万元借款。通安小贷公司又与张海根签订《权利质押合同》一份,约定张海根以凯风万盛企业的股权为上述债务提供质押担保,作价300万元。凯风万盛企业合伙人决议同意合伙人张海根将其对凯风万盛基金的实缴出资额向通安小贷公司提供质押担保。  相似文献   

5.
穆榕 《法制与社会》2010,(30):298-298
合并与分立是公司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应对金融海啸的有力手段,然而在公司合并与分立中,小股东往往成为了牺牲品。在公司合并与分立过程中小股东群体处于弱势地位是因为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下,大股东能运用其优势地位并结合公司管理阶层或中介机构对小股东进行掠夺。我国公司法在公司合并与分立制度上保护小股东利益也存在着信义义务不完整、信息不对称、提案权规定不明、股东决议制的比例瑕疵,以及股份回购请求权规定过于简略的问题与不足,所以应当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钱瑾 《法制与社会》2014,(10):100-101
小贷公司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杠杆率不足、"只贷不存"等造成其长久陷于融资困境,本文在分析当前小贷公司监管环境放松、参考案例增多、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条件下,以鲈乡小贷为例,分析上市对融资渠道的拓宽意义,并对上市后的公司治理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同行看来,律师要出名,全靠办大案——即办理大标的或有影响的案件,而视办理小案为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单从经济效益看,事实确实如此。于是,面对小案说“不”者大有人在。殊不知小案同样大有文章可作,而由小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不可忽视。首先,一些所谓的小案,其疑难程度并不亚于大案。办理此类案件,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此外,办好了小案,照样能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为自己赢得信誉,并能使自己从中得到莫大的欣慰和乐趣,以下是我办理一宗小案的亲身体会。1990年初,我在中山市某侨联公司(下称侨联公司)诉广州市水电经营公司(下称水电经营公司)车辆使用费纠纷  相似文献   

8.
透视“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滨  姜旸 《中国律师》2005,(12):39-41
在中国股市完善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侵占公司利益,进而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例时有发生,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进而维护小股东自己的利益,股东代表诉讼就成为小股东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手段。我们所代理的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第一案”的小股东状告公司高管索赔1.05亿元的案件,应当说是对“中国股东代表诉讼”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案自2004年8月2日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至2005年6月1日双方和解撤诉,虽然得到圆满解决,但显露出我国《公司法》在股东代表诉讼方面规定…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中,小股东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部分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有时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资本多数决损害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小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公司法》在完善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方面,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文章尝试分析目前我国小股东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些许个人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小股东司法救济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公司制度不断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公司法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公司制度不甚完备,公司内部诸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公司的矛盾随之增多,有的已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有些纠纷诉至法院,因公司法不完备、有关法规不明确等缘故,法院难以下判或裁判尺度不统一。在这些案件中涉及对小股东法律保护内容的占不少比例,因此有必要对小股东的法律救济制度进行讨论,以便统一认识、准确裁判,促进我国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对小股东予以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小股东或少数股东的…  相似文献   

11.
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泫永  官欣荣 《法学》2004,(4):81-86
本文通过对公司僵局形成的法律症结分析 ,提出公司僵局的解决之出路是增加可诉性法条的规定 ,即具体规定在公司僵局出现时小股东有依法请求公司解散的诉权 ,法院应秉承司法合理化的介入主义 ,对公司解散拥有裁判权 ,以及实行其它有效退出机制———强制股权收买的权力 ,以对小股东合法利益实施救济 ,达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这一法律主体中,财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公司运作过程中如何防范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成为了公司法的重要任务之一。鉴于公司运作中的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等原则的存在,实践中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则尤显重要。本文即阐述了公司法对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及新公司法对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鉴于资本多数决原则,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较为普遍。虽然新《公司法》注重了小股东权益保护,但由于法律体系建设的艰巨性,公司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文就公司管理中小股东权利经常受到侵害的表现进行了整理,并就造成小股东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在目前法律框架下如何做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不论在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在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和大股东压迫小股东的事情十分常见。新公司法根据现实生活中小股东利益屡次受侵害的突出矛盾,规定了累积投票制、表决权回避制、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表决权代理制、少数股东权制度、派生诉讼等一系列制度,为小股东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作了非常好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将成为小股东维权的重要法律武器。但是,新公司法规定的制度中,部分制度是粗线条的,尚需在具体实施时设置操作条件和步骤;部分制度本身就存在缺憾需要合理补充;而部分制度又授权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排除适用。小股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我,还需要在公司实际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扩展权利的空间。小股东扩展权利空间的最理想途径是在修订公司章程中有所作为。新公司法赋予公司更大的自治空间,最重  相似文献   

15.
论小股东的利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多数决这一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小股东难于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对此,国家必须针对小股东的权益保护予以法律的特别规制,以利于防止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造成对小股东权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香港恒基地产公司私有化同在港交所上市的香港恒基发展公司的计划因为在今年1月份的特别股东会上遭到恒基发展的小股东否决而失败。恒基发展的小股东拒绝以每股港币7.60元的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因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或公司董事、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操纵公司活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被控股股东肆意践踏。囿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受损害的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又难以运用诉讼手段在维护公司  相似文献   

18.
Erik Puknys 《法人》2010,(6):47-49
小公司也可以战胜大公司:加拿大小公司i4i成功打败微软并获得2.9亿美元专利侵权赔偿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19.
公司分立中小股东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会因各种原因引起分立 ,公司分立中小股东尤其应当给予保护 ,小股东应享有异议估价权、股份收买请求权、不作为及损害赔偿等请求权。我国在未来公司立法中应引入累积投票权、股东派生诉讼及股东投票权排除等制度以保护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股东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历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相研讨的话题,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为小股东维护自己的权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现行公司法的规定并非尽善尽美,仍然在小股东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本文指出由于公司法主要规范私人的经济活动,由此应重视投资协议在公司制度中的作用,建立小股东撤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