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引入社会学的社会网络资源理论展开对大学生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研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并解决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建构能力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扩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激励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以及提高社会文化素质上。高校扩招后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积极和消极方面都有所影响 ,要针对其消极影响采取相关措施 ,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公安高等院校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必须重视并大力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公安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好推广普通话平台,加强课程改革,建构语言技能课程训练体系,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拓展训练空间。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重要的就业途径,但与社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大学生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其中,社会网络、创业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同时处于家族社会网络和学校社会网络之中,拥有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创业能力,但不同个体能力提升的效果存在差异,学习方式影响着创业者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广东八所高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强关系网络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弱关系网络;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验学习对创业能力影响要大于认知学习;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对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关系都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其中心理素质教育是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养成、大学生学习心理指导、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性心理教育、耐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教育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了起来,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证…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既是渗透在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教育环节、教育步骤。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把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上还存在着误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喜海 《传承》2012,(12):58-59
近年来,高校的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和谐精神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也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等角度含有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合作精神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已被日渐弱化。培养大学生的这一精神,应该从通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哲学;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一决定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大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确定了总方向。本文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警营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其目的是寻求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建构模式,开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潜力,丰富和谐警营的文化活动内涵,以提升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赵剑民 《青年探索》2004,46(1):29-32
作为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独特的主体和客体的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一种构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具有内在的社会实践品性。社会实践既是渗透在素质教育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重要教育环节、教育步骤。因此,高校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把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上还存在着误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性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要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关键在于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具备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以及制约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人民论坛》2014,(14):128-130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内涵也随之丰富和发展。其中,与专业素质相对应地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通用素质越来越受关注,成为适应社会的必备内容之一。文章围绕当代大学生通用素质培养这一问题,深入思考了通用素质的概念、培养的必要性、内容以及实施途径,以期实现通用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勇 《人民论坛》2014,(5):128-130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内涵也随之丰富和发展。其中,与专业素质相对应地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通用素质越来越受关注,成为适应社会的必备内容之一。文章围绕当代大学生通用素质培养这一问题,深入思考了通用素质的概念、培养的必要性、内容以及实施途径,以期实现通用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今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张大斌 《前沿》2013,(4):182-18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我们不但要做好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专业知识能力再强,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也很难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开展文化课的同时,努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推行素质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高级专业人才。本文就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意义、内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挑战,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信息素质教育对现阶段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开设全新内涵的信息素质教育课是构建与完善高等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的师德建设息息相关,强化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