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任何一种理论要与现实相结合,必须找到有效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运动和理论构建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在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章化与宪法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策化与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学科化与科学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体制化与政治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规范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实践化与理论化、马克思主义整风运动常规化与持续化等有效路径,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继续依赖这些路径,并探求具体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必将进一步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峰  杨茜 《前沿》2009,(5):35-3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现代史当代史,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并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苦奋斗史、发展壮大史、辉煌成就史.也是党的理论创新史。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高擎马克思主义火炬、脚踏中国大地,时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浩荡潮流。...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理论创新上的两次飞跃,这两次飞跃是在遵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复合交错方式的前提下实现的。在思维的整合过程中,具体体现了前后互补律、层层递进律、纠错淘汰律、超前推进律、兼容共生律等特点。理论创新与继承和发展是正相关的,它是于时间(时代现实需要)中通过理论继承(整合)不断对理论质量的提升,其具体形式需在三维空间才能展现出来。如此,就将"一脉相承"等命题具体化、模型化、类型化。这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理论创新大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前驱之一,在其毕生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中,李达反思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要解决的第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先行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就成问题。李达在自己的理论工作中,较早地反思和解决了这个前提性问题。李达的卓越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及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锲而不舍的重要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弘扬与培育。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分析和探讨了它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进程紧密、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态是一个多维系统,制度化的成果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化成果的最新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彰显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建设需要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系统中考察,辩证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9.
冯皓 《人民论坛》2012,(3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紧密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践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具体施行中,要坚持思想与事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性文化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0.
实践创新永不止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近百年的时间始终重视和坚持理论创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不断增强我们党的理论自信。历史和现实表明,百年大党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必须正确回应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必须增强全党尤其是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高度“耦合”领导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必须自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  相似文献   

11.
传统美育与当代美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济喜 《思想战线》2001,27(5):67-71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审美教育传统,它从礼乐文化派生而来,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中西方美育传统之一致在于对人的综合素质之培养.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当今中国美学出现的低迷状况,主要由人文精神迷失所致,美学未能从工具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当代美学建设应积极借鉴我国传统美育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层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统摄和支配着其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来导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文化健康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路,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和精髓,同时文化健康发展也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支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文化健康发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一种秩序结构。古代中国在综合运用神、道、礼、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大的法律控制体系;在“天、地、人”之间,王者通三;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法律控制的效能建立在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礼法结合最初表现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结合,它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的凝聚,对于建构一个人际和谐的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法律控制机制给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存在样式,可以从组织制度与原则、精神的层面考察。本土共同体代表了一种包含特定的主体观、自我观、认同纽带、利益机制的群体生活模式,它在中国传统法文化内获得了礼乐刑政、观念、制度的支持,它的生命力的根基,是其所蕴涵的包括利益保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因素在内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蕴;两大文化体系内主流的人性论思想,人的主体性、自我意识等人本观念,以及各自的传统文化精神,都能在以《圣经》和《女娲造人》为文本的创世神话中找寻到相应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的固有本性,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一个最一般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性课题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不同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在总的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坚持的三大指导精神,即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和重人精神,指出这三大精神不仅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部分的原因,而且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因.并由此指出这三大精神是内在于邓小平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具体内容.进而建议人们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及其精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中国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梦"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国梦"的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