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和谐社会法治文化”命题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战略目标和治国方略。出于对二者相关性的整体思考,从法学的角度有必要提出“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的整合性命题概念,可以深化对上述两方面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把握,并有助于促进我国法学理论的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了法治文化的价值目标、生成条件和实践舞台;而法治文化则应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取向、制度保障和素质支撑。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命题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新理论命题,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是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最新的问题域之一。法治重庆建设必须接受“法治中国”语境的“规训”,并贡献出重庆关于“法治”的“地方性知识”。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国家主导型区域法治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新的“理论试验田”。  相似文献   

3.
繁荣法学必须抓住核心问题法学的繁荣,首先会碰到目标问题:法学向哪个方向繁荣。如果说法学的价值可分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那么,法学繁荣的目标是双重的:在学术方面,改变法学落后状态,出品伟大的法学巨著,创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或法学流派;在社会方面,既要创造性地为我国法制发展指明方向和开辟道路,以充任国家法制决策的“思想库”,又要促进现代民主法制观念在全民族文化观念和心理结构中的形成。而这些目标的核心,在于最终确立现代法治观。它包括:(1)法的主导性和至尊性,即法在社会主义社会控制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Ⅰ.在关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法治的讨论中,许多学者主张,政府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尽快建立一个现代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主张更多并加快移植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所谓同国际社会“接轨”。我在本文中称这种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模式为“变法”模式。 这些观点并不错,而且在实践上也促进了中国的法治建设,但在理论上有一些重大弱点,并在实践上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首先,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法律是一种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要利用法律这种工具来规制社会。这样的理论似乎符合我国  相似文献   

5.
凯尔森关于科学性的主张以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念为基础,即拒斥一切探讨价值的法学。这一主张首先必须通过对作为法学对象的“法”的界定加以实现,即将制定法所包含的价值因素摒弃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形成属于“特殊事实命题”的“法学之法”来实现上述目的。无论是要借鉴抑或是要批判,凯尔森的此种主张对法学和法律实践的方法论研究皆助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正> 5月27—29日,中国法学会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会和浙江省法学会于杭州联合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出版社及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9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会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法制观念和体系,及市场经济与法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综述主要观点如下。一、关于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治)经济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里,“法治”的内涵比之“法制”更为宽泛,它包括良法和对良法的严格遵守;它要求全社会的一切组织、个人及其行为都必须依法守法,符合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它意指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津及其制度,以及使之和谐运行、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法制经济”与“法治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可能为人治留下空隙,而后者则否定了“人治下的法制”现象的合理性。法治经济强调两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无论是市场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还是市场失效下的“看得见的手”的干预,都表明需要法律的规范和调整。为此,法学界喊出的、振奋人心的口号就是“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当然,如果“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仅仅是表明市场经济对法律的需求较之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对法律的需求而言的矫枉过正,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是,如果据此以为市场经济就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中国法律》2009,(1):32-37,89-93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徘徊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等定位的争论之中,人们对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培养法律职业能力的观念与路径鲜有深入研究。其实,无论如何定位,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和培养法律职业能力都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课”;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人诟病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一、市场经济与法学。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法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推动着法学的革命性变革。法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是不是只要将原有法学著作中的“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为“市场经济”,而其他内容原封不动,就可以美其名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了呢?当然不是。这实在是对法学与市场经济关系的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市场经济要求法学增加一些名词术语,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并对传统的错误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市场经济将影响我回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我国法学理论出应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法学理论应以市…  相似文献   

10.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我国法学界的最强音,而且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并日益深入人心。事实上,法治不只是法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也密不可分。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些恰当的制度,任何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建立起来”,“目前中国,不是需要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学”。因此,笔者以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法治,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在新制度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看来,法治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西方国家走上了法治之路。那么,我国人治这种制度安排为什么没有演进到法治这种制度安排上来,即为什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国家是否侧重于国家对法治的供给,即通过“变法”来推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推行现代法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与作用何在?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一生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提出“国以民为本”、“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依法办事”等法制思想、理念。他的法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本法律观等法学理论、理念的渊源。学习、弘扬董必武法学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在中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时显群 《现代法学》2002,24(1):146-152
经济分析法学坚持效率应当被看作是法律的基本价值 ,法律的效益价值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是法学研究理论领域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 ,经济分析法学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司法是“卡迪司法”,台湾的张伟仁教授认为韦伯关于“卡迪司法”的命题并无确据,中国传统司法不属于“卡迪司法”的类型。本文认为“卡迪司法”的命题成立,中国传统司法基本上属于“卡迪司法”。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司法制度与观念,涉及如何把握法律的中西古今之维问题,也涉及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方向问题。当代中国法治应划分为三个维度,民生、民权和民心,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政治领域和中国文化相对应,前两者是古今问题,重在现代的制度建构;后者主要是中西问题,重在复兴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市场经济、民主宪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将是中国法治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法学会作为政法队伍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法学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依法治国是法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法学研究人员承担着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任。法学研究必须认真对待“法与人”的关系。公平正义是法学研究追求的价值取向。法学研究者必须具备服务大局的理念。“大局”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党的领导为法学研究工作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琳 《法制与社会》2010,(35):389-389
我国的学者认为:“法律是价值判断,法学是事实判断。”本文从法律和价值两个方面来对上述观点的命题进行推翻。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法律方法属于法律,一些法律方法是完全从价值的评判来进行裁断的,具有主观性,因此可以说法学的法律方法具有很浓重的价值判断的色彩,从价值的角度上看,并不是将价值判断放入其中,而是从中剔除了一些,因此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所以说,“法律是价值判断,法学是事实判断。”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法学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法治之路奠定了基石。然而,法治的实现仍需各种条件,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的确,我们要实行法治必须首先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否则,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确实无从谈起。先秦法家不是也讲“依法治国”、讲“法治”吗?但是,他们的“法治”说到底是专制。因为他们作为法治前提的法律是同作为现代法治灵魂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今天搞法治,其前提之一是要有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此外,这种法律是应当得到贯彻实施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紫? 《中外法学》1998,(1):18-2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以“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要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18.
邵健 《政法论丛》2003,(1):89-90
成人法学教育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搞好成人法学教育 ,就要开展好法学岗位培训 ,学会“两条腿”走路 ,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不断提升学历教育层次 ,加强协作观念和法学实践环节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以求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法学杂志》多年来被评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本刊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近年来,我刊不断创新,坚持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打造精品,出“升级版”,出成果,出人才;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服务法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办好《法学杂志》,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请新、老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0.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和全国其他13家法学报刊参加的“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学论文有奖征文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6篇,奖金¥6000元/篇) 韩世远:《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刘作翔、肖周录:《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