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其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而采取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倾斜性产业政策,并依此产业政策及所确定的重点产业而施以相应的微观财政政策。其政策导向对同一时期的各产业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注意了各种政策工具的协调性。明确微观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是日本政府发展经济的明智之举,其利用产业政策非指令性的诱导性,充分发挥微观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从而把握住了对经济全局的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政府介入与日本纺织业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针对纺织产业衰退采取了相互结合的短期和长期政策。政策地实施维护了日本社会秩序和政治局面的稳定,实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且在规模缩减的情况下,纺织产业重新焕发出活力。日本政府促进纺织产业转型的经验给我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拉美国家逐步认识到 ,政府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干预作用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计划 ,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政府应实行政策干预 ,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提高竞争力 ,使绝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其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就印度和巴西而言,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其产业政策在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到21世纪初新的产业政策基本形成.这种新的产业政策在市场主导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因而不同于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传统的产业政策;它保留了部分选择性干预的内容,因而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这种产业政策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日本于 195 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 ,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制度条件。为把推行自由化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日本一方面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 ,另一方面加强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 ,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 ,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二者相互配合 ,成功地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相似文献   

6.
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实施五年来效果显著,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降低了失业率,使旅游成为日本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在实现"观光立国战略"的过程中,日本政府、企业及国民等相关利益主体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观光立国最终目标的实现.研究日本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旅游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基本计划的框架下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新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循环社会基本法》和《循环社会基本计划》,继续推进了循环社会建设。同时,环境立国战略也对循环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次《循环社会基本计划》强调了建设循环社会的紧迫性和新课题,提出了2015年前的任务、目标、政策方向和政策措施。日本循环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可供我国学习、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政府干预过多过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全 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内市场机制趋向 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 。尽管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干预 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介入太多, 最终还是越陷越深, 由政府起动的这列高速运行的经 济“火车” , 一旦政府迷失了方向, “出轨”就是迟早的事了。相比之下, 美国政府虽也 干预经济, 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 , 这是美国政府在80 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 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大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117-122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垂直一体化的发电、输配电、售电三个环节对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出了伪满洲国电力产业政策的畸形性及掠夺性。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制造的傀儡国家,而决非"独立国家"。就其国民经济而言,亦是作为日本宗主国经济的附属物而存在的殖民地经济,并非是独立的形态。伪满洲国的电力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是日本法西斯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由于电力产业具有国民经济基础的特性,使得电力产业政策居于伪满洲国统制经济政策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