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晶 《前沿》2006,(3):111-113
《与台湾关系法》与《反分裂国家法》同属国内法律,但由于两个法律制定的实质内容有着本质的差别,本文就这两部法律都涉及的“与台湾关系及台湾问题的解决”这一内容,从台湾地位、台湾安全问题、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及其法律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究这两部法律的内容实质。  相似文献   

2.
地方信托投资:一个亟待规范和发展的行业陈守文,王贵臣目前,地方信托投资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两个基本的外部条件,即信托投资业的法律规范和地方政府赋予信托投资机构什么样的使命,亦即地方信托投资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地位。而恰恰正是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实施。这一法律,对于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它针对性非常强地解决了很多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在与政府打交道、跑行政审批时所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具体而又结合实际地控制了行政机关设租、企业寻租、权钱交易的腐败空间,确立了从源头根除腐败的制度基础;从法律上限制了政府权力的边界,规范了政府行政许可行为,在行政许可程序中引入了公民参与,界定了各级政府以及不同政府部门在行政许可权力方面的界限,使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上了日程。显然,这是一部好法律,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4.
政府监管和法院诉讼都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放松政府监管不仅意味着给社会更多的自主和公民更多的自由,还意味着以新的社会控制方式替代传统的社会监管方式,意味着强调法院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通过诉讼实现执法从而实施对社会的控制,是政府监管与法院诉讼两种社会控制方式的结合,这标志着政府执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取向。建立和完善"官告民"制度,在"官告民"机制中政府行使的诉权实际上就是政府对违法行为的指控权,这不仅意味着行政 司法的新的法律实施机制的确立,意味着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结合,还意味着社会控制方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市管县"体制在宪法和法律上的困境是法律与实践脱节的写照。对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政府层级制度的解读必须围绕规范同时超越规范并从现实需求出发反思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地方政府层级制度的设置受制于治理空间、人口分布和权力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完善市管县体制,以自治为导向推进地方制度改革,改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地方善治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6.
两岸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台湾《公平交易法》于1992年2月经“立法院”完成三读,自次年2月正式实施,大陆《反不正当竞争法》亦于1993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1993年12月正式实行.上述两部法律的颁布无疑是台湾与大陆经济立法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各自的经济生活已经并将在长时间内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前者在台湾被称为“经济宪法”,后者在大陆经济法体系中也占据着极为显赫的地位.与此相适应,对于自身这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立法,海峡两岸的学者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将视点扩大到了世界范围,尤其是对美、德、日等在世界上较具影响力的同类立法进行了大量探索,以资借鉴.但是,对于这一法律部门的研究,两岸似乎都存在着一个不足,这就是忽略了对对岸立法的探讨,而事实上,就两岸几乎在同一时期出台的两部法律进行比较分析,显然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晓丹 《前沿》2007,(1):183-184
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结构不合理、调控能力弱、缺乏科学界定的标准等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和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我国政府需要对此进行改革和调整,依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重新规范,并从法律上加以规定,确保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在社会上处于合适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在经历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土地改革的实施和农业税的废除后,逐渐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法律逐渐成为规范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法律并没有在任何由其规范的社会环境内实现法律秩序,周口平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影响农村法律秩序的形成有内在和外在因素,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9.
松涞 《北京观察》2005,(10):18-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拓宽和规范法律服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律师公证要做好法律服务工作",指出了法律服务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律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松 《求索》2011,(8):238-241
清末民初,政府在立法与司法等方面对商会加以排斥限制。为维护自身权益,商会通过成立全国性的联合组织,与政府展开激烈的法律博弈,如积极参与政府立法和自行草拟法律草案、采取多种手段谋求扩大商事裁判权、修正法律条文以维护权利地位等,无不彰显出近代中国商人已身具强烈的权利意识。而这一法律意识又是在与政府持续的法律博弈过程中逐渐养成,并影响到政府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由律文引申出的自愿原则被官府作为审查与监督行会与行规的标准。这些都使得清代的行会规约体现出了很高的自治性。国家权力不过多介入商业社会,政府充分尊重商人们的自治精神,这在当下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提供法律保障。然而,这些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和政策在实践中很难落实,致使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严重受损。本文通过对法律文本和农村风俗习惯的分析,认为妇女土地权利遭受损害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立法上的缺陷、民间规约与国家法律的矛盾和冲突、缺乏有力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尤小明 《桂海论丛》2008,24(6):94-95
清代中期.乾隆为了继续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统治目的,调整、巩固和加强了清朝政府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教育等领域实行了“以不治治之”和“济之以宽”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清王朝同广西少数民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颁布后,边区法院做出了系列司法修改和调整。丛小平的近期研究《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详细考察了这一过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她指出,边区政府在施行婚姻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考量、吸纳了地方风俗和司法实践经验,出现了从婚姻"自由"到"自主"的核心法制理念的变化。这一立法司法建制过程体现了中共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激发并肯定了农村妇女的"自主"能动性,并没有背弃其妇女解放的承诺。这一研究回应和修正了20世纪80年代英文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的主流观点,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如何利用村落连带团体中既存的习俗与价值观等文化要素塑造公共行动.此等公共行动的达成对于转型中的村落秩序有何影响,进而此等公共行动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何意义,局限性何在,制约因素又有哪些?文章通过考察浙江衢州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云  陈梅 《思想战线》2001,27(2):114-116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充分的权力、财力和文化资源支持,有着特殊的角色地位,因此政府利益具有特殊性,政府利益的特殊性和地位角色的特点使得政府存在着不适当利益,在不适当利益的驱使下,政府必然可以利用自身特有资源扩张或缩小行政权力,甚至根本不使用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凉山彝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民间传统权威德古作为知晓彝族习惯法的纠纷调解者,对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彝区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动力。对凉山彝区传统权威德古在基层参与制定乡规民约、调解民间纠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等治理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可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与改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现状、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斌 《桂海论丛》2008,24(2):21-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廉政建设指标体系是当前廉政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廉政建设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客观科学的对廉政建设工作评估,廉政建设工作评估需要构建科学实用、系统可行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建中 《思想战线》2003,29(1):72-76
隋唐时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风气的开放 ,致使当时汉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胡汉风俗的融合给了汉族风俗重构和更新的机遇 ;大一统的皇权促使风俗向着更为规范、一致的方向演进 ,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仪并逐渐固定了下来 ;富足的物产提供了时人充分享受生活的条件 ,享乐、挥霍的风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基层导向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基层就业、一线招考、公开遴选、双向交流、加强管理考评和监督等手段,不断强化基层导向,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具有了更多的基层元素和时代特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条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需进一步明确链的价值取向、规范链的运行程序、优化链的运行环境、提高链的运行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