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过度医疗如悬崖转石般兴起.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背行医规范而实施过度医疗,不仅侵蚀国家正常的医疗卫生秩序,也不断加剧医患信任危机.国内法律对过度医疗行为的规制尚且停留在民法和行政法领域,刑事立法仍空白.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诈骗罪等现有相关罪名在规制过度医疗行为时暴露局限性,并不能合理规制过度医疗行...  相似文献   

2.
过度医疗行为侵害了患者人身及财产权利,破坏了医患关系,损害了国家正常的医疗秩序,危害巨大.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存在着立法空白.将部分严重的过度医疗行为犯罪化具备必要性和合理性,不违背刑法的谦押性原则.本文认为应在刑事立法上增设过度医疗罪,采用自由刑附加罚金刑和资格刑的刑罚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医疗纠纷鉴定:判定医疗过失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从法庭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实际需要,结合医疗纠纷司法鉴定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对如何判定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一则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的新闻,揭开了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近年来,我国过度医疗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百姓负担,而且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这一规定被认为是规制过度医疗行为最高阶的法律条文,然而该规定仍然过于原则性,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使得实践中对于过度医疗行为的规范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过度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特殊性,以法律解释学和法律经济学两种思路明确过度医疗行为的判定标准和归责原则,以细化和补充第六十三条,实现法律用语和立法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安富 《法学论坛》2012,(4):138-145
过度医疗一般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师对患者的疾病实施不必要的诊疗措施,致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超过疾病诊疗实际需求的医疗行为或医疗过程。过度医疗认定的关键,在于把握过度医疗行为与适度医疗行为的界限,并且应将其与保护性医疗和防御性医疗加以严格区分。从法律意义上讲,过度医疗是一种发生在医疗过程中的特殊民事侵权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以获取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违法实施不必要的诊疗从而造成患者明显人身、财产损害并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过度医疗侵权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进行归责。《侵权责任法》立法上将过度医疗的范围,仅局限在"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不足以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立法上应进一步做出扩充解释。  相似文献   

7.
李传良 《证据科学》2006,13(2):98-103
过度医疗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根源在于医疗行业的过度市场化,但因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法律武器一直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要明确医疗过度的概念、表现、性质、要件、民事赔偿等问题,在实践中要正确区分过度医疗与适度医疗的界限,尤其要完善相关制度,解决医疗过度维权的难点和“症结”-举证和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法》在法律的层面对过度检查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过度医疗行为的认定仍旧是一个难题。本文在对过度医疗概念进行法律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过度医疗的认定标准,并结合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探讨了过度医疗认定中的鉴定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纠纷防范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尔肯  方博 《北方法学》2011,5(2):23-28
医疗纠纷是因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损害或提供的医疗服务没有达到其预期的要求而产生的医患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医疗纠纷需要从医方、患方、社会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进行防范。其中医方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中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应当了解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积极配合治疗;社会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有效地化解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法律、法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昂 《法制与社会》2013,(22):250-251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对医疗行为的认知程度低,但却希望接受最好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实践中会存在诸多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的情况。本文研究何种医疗行为可被认定为过度医疗行为,同时思考在认定过度医疗行为之后,医疗机构如何对患者进行经济赔偿乃至精神赔偿,如何对医疗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1.
法视野下的过度医疗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医疗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根源在于医疗行业的过度市场化,但因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法律武器一直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要明确医疗过度的概念、表现、性质、要件、民事赔偿等问题,在实践中要正确区分过度医疗与适度医疗的界限,尤其要完善相关制度,解决医疗过度维权的难点和“症结”—举证和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不足、行业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医疗工作专业性较强、医疗用品市场相对封闭等因素,导致该领域职务犯罪高发,医疗腐败、医患矛盾凸显.预防基层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三位一体”,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医疗注意义务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做到高度谨慎和注意,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危险或伤害。医疗损害鉴定中,诊疗规范是评价医务人员是否尽到注意义务的客观标准;个体化医疗考虑患者的不同因素,体现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的不同注意义务,是主观标准,且要求更高。个体化医疗中未能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因素,是医务人员未尽注意义务的主要原因,但过度严苛要求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反而会使过度医疗问题更加严重。过度医疗超出患者病情的需要,增加患方负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损害社会医疗公平,恶化医患关系。用适度医疗的标准评价个体化医疗之注意义务,考虑地域、医院、医生、患者等因素,有利于医疗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也应当成为医疗损害鉴定中对医疗过错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行为违法性是否构成侵权责任的要件一直存有争议。在医疗侵权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违法性”为其构成要件。一方面,行为违法性并不具有与过错相区别的内涵,通常违法即过失;另一方面,医疗侵权行为主要是过失行为,而一些过失行为很难判定是否具有违法性,将行为的违法性作为独立的责任构成要件,不利于正确归责。因此医疗行为违法性不构成医疗侵权的独立要件。  相似文献   

15.
过度医疗形成原因复杂,涉及因素众多,医院方面卫生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卫生服务市场特殊、医院采取防御性医疗,患者对健康过度追求、寻求‘根治”。防范对策主要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完善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民众教育,提高民众的医疗常识和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王安富 《河北法学》2012,(10):174-178
过度医疗侵权责任是过度医疗侵权行为中患者合法权益救济与过度医疗侵权行为法律规制的核心问题。《侵权责任法》第63条法律适用中最大障碍性因素,是法律意义上的过度医疗如何界定与过度医疗侵权责任构成明晰问题。对过度医疗内涵法律界定与过度医疗侵权责任构成分析,应综合侵权行为一般本质、医疗侵权行为特殊本质以及过度医疗行为性质及其固有属性来进行。过度医疗侵权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进行归责,并应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过度医疗中由于医师履行告知义务的违法性与患者知情同意侵权行为产生竞合,在过度医疗侵权法律救济中,两种诉由皆可适用。应对《侵权责任法》第63条进行立法扩充解释,对过度医疗及认定标准进一步作出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7.
医疗纠纷鉴定:损害后果判定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学和医学的角度,并根据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和医疗纠纷诉讼的实际需要,对当前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损害的认定形式及判定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认定医疗损害后果的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定医疗损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赵西巨 《证据科学》2012,20(3):297-312
我国法中存在着在侵权法问题的判定上过度依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诊疗规范"的倾向。这些"外在"标准替代了法官对法律"内在"规则的审视和适用。行业标准替代了法律标准。比如,在医疗过失判定标准上,法官过度依赖"诊疗规范",忽视了基本法律标准——注意义务违反说和"合理医生"标准——的探寻和适用。我国法应纠正此种现象,注意对法律规则,比如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判定规则的细心构建,以给法官具体指导。"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诊疗规范"在侵权法中是判定过失的重要标准,但不是终局性和根本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中的行为失当导致了本应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的教育和医疗状况的恶化,这主要是政府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在教育和医疗改革中的市场化主导、按传统"城乡二元结构"配置资源等原因所至。  相似文献   

20.
张虹 《法制与社会》2012,(26):32+38
本文从法律法规、救援应对体系、救援主体等方面对美日两国的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制度的开展多角度分析和综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在该领域内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