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涉野生动物犯罪所引发的环境破坏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涉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虽在第341条予以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强调生态保护的背景下,对野生动物的认定标准模糊、客观归责不清,实践中通常会呈现重刑的特征,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较大争议。追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原意和刑罚轻缓化的现实趋势,加之域外成熟的立法借鉴,通过完善该罪的立法以及司法机关在认定主客观要素时的技术性调控,涉野生动物犯罪轻罪化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刑法的精神,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状况不容乐观.鉴此,新刑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扩大环境资源刑事立法的保护范围;二是对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继续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三是增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责任追究条款,加大刑事责任追究力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犯罪突出表现在:污染水体、大气犯罪增多;盗伐滥伐森林犯罪猖獗;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屡禁不止;毁坏耕地案件增加;破坏性采矿犯罪高发。加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途径有:完善现行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应在刑法中设专章,增设新罪种。环境犯罪中,单位犯罪现象突出,应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犯罪不断增加,环境犯罪立法、刑法保护等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以环境犯罪定义、构成特征作为切入点,提出有效的刑事立法完善措施,旨在为环境犯罪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0年我国刑法适用要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爆发促使刑法对疫情防控作出及时反应,系列刑事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犯罪的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刑法修正案(十一)》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高空抛物、疫情防控、冒名顶替上大学等社会现实关切的热点、疑点、难点等作出了积极回应。要报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规制,正当防卫的再检视,高空抛物行为的刑法规制,冒名顶替入学问题的刑法规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规制,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我国虽在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但由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理念陈旧、罪名体系设置不合理、刑法规制的范围较窄及惩罚力度较轻等问题,导致刑法在惩治危害环境行为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部分危害环境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刑罚处罚。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研究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鉴于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他国家环境立法的可借鉴性,提出应确立环境犯罪在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并应从立法模式、罪名体系、刑罚适用原则及种类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马文豪 《传承》2012,(2):94-95
我国法律对军婚实行特别保护,通过打击"破坏军婚罪"予以刑事保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确定破坏军婚罪的犯罪主体时,不能只将侵害军婚关系的第三人作为犯罪主体,也有必要将军人配偶考虑在内。这符合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符合保护军婚的立法初衷,并且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将毁林犯罪规定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增加了毁林犯罪内容 ,不仅保留原刑法的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 ,新增了保护珍贵树木有关条款。加大了对毁林犯罪的打击力度 ,在加重法定刑的同时 ,将附加刑改为强制性规定 ,增加了管制刑 ;犯罪主体扩大到了单位 ,不再局限于自然人。毁林犯罪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滥伐林木罪的法定刑问题 ,明知持有违法发放的采伐许可证而进行采伐的罪与非罪问题 ,毁林开垦、采石、采砂等行为的刑事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9.
龙燕 《人民论坛》2013,(8):145-147
《刑法修正案(八)》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有利于加大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力度,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此,应确立从严惩治环境资源犯罪的立法思想,修改现行刑法,对破坏环境罪犯的行为设置严厉的法定刑;应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从目前的结果犯修改为行为犯,并增设相应的罪名以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家庭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以婚姻家庭法为基本准则,对严重违反婚姻法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动用刑罚手段,即刑法在这种情况下应介入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之中,目前,我国刑法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是适度,刑法调整的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重婚、破坏军婚、虐待家庭成员、遗弃、拐骗儿童等。本文从正确认识和理解婚姻家庭权利、正确适用刑法惩罚侵犯婚姻家庭权利犯罪这两个角度,探讨加强刑事司法对婚姻家庭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展现大国担当。在“双碳”目标新时代,《刑法》以其自身的评价机能、引导作用及强大的威慑力,责无旁贷地成为保护气候变化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刑法》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法益刑事保护提前、刑法规制对象的扩容或限制的减少、定罪量刑可操作性不断完善。但是《刑法》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上仍然需要完善,如:完善生态破坏犯罪立法、完善大气污染环境犯罪立法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资源刑事保护体系,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2011年至2013年,金华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101件170人,这些案件有五个特点:涉案罪名相对集中;犯罪主体相对集中;危害后果严重;案件处理结果轻刑化现象较为明显;破坏环境资源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凸显。从金华市的情况看,我国环境资源刑事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实践中适用困难;因果关系不易确定,证据收集存在难点;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办案协调配合要求高;刑事处罚滞后,惩罚力度不够大。加强环境资源刑事保护应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犯罪的处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强化公民环保意识,降低公民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13.
<正>东府[2015]10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为切实保护我市野生动物资源,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生态平衡,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2006,(22):61-61
一问:什么是洗钱和反洗钱? 答:在我国,关于犯罪的规定是由《刑法》规定的,在今年6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明确规定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法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法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与人们的联系日趋紧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法人实施的破坏经济秩序、危害人身安全等犯罪现象日益突现,法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犯罪主体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刑法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美国纽约州的刑法典中关于法人犯罪规定的探究,揭示其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区别,从而为我国单位犯罪的刑法理论之完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大多集中在民事、行政等非刑事法律,《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首次提出用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这是对有关侵犯个人信息权犯罪的补充修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相关规定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或欠妥之处,如犯罪主体范围界定不明、犯罪客观方面亟需完善、缺少过失犯罪。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侵害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行贿受贿行为。它与我国刑法第163条、第164条有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以及刑法第385条至第393条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有鉴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独立品格,我国刑法应对其单独立法,内容上包括上述两类贿赂犯罪的主体在商业交易中的贿赂行为,体系上隶属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由此实现了我国贿赂犯罪的体系从以主体为标准的二分法向以客体为标准的三分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及意义为基本切入点,主要阐述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我国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内容和范围。并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犯罪态势变迁的现状,总结归纳了目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严格责任肇始于域外刑法 ,但其反映的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作为罪过责任原则的补充 ,严格责任侧重于受害人及社会利益的保护 ,有助于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提高诉讼效率。从实然的立法看 ,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绝对排除严格责任的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