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犯罪现场勘查中显现潜指纹,最终需要用专业的照相器材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将显现的潜指纹痕迹真实客观地固定提取下来,即利用刑事照相技术获得现场犯罪潜指纹证据,以揭露、证实犯罪行为。刑事照相有多种技术手段,但目的只有一个——增强灰度反差提取。现场情况的复杂性,使大多数现场潜指纹痕迹是模糊的,显现提取具有一定难度,常会遇到激发显现出来的指纹痕迹灰度对比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介质色浅、指纹陈1日、承受客体表面粗糙等显现微弱的纹线痕迹,必须运用图像增强等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使被拍物体影像和痕迹影像之间的明暗差别进一步增强,才能提取到灰度反差合格的潜指纹图像,否则会失去物证检验的实际价值,造成无法弥朴的后果。图像灰度反差是一个变量,与光照条件、激发光波长、承受客体及痕迹物质属性等因素皆有关系,提高图像灰度反差的显现效果可以有多种方法。那么,在案发现场进行微弱潜指纹提取究竟应使用哪种图像增强技术更为合适呢?  相似文献   

2.
王磊 《政法论丛》2000,(1):49-51
视听资料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录音、录像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所贮存的资料、其他科技设备所提供的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把视听资料列为一种新的证据,说明了视听资料的重要性。深刻地理解视听资料的特点并在实践中正确地进行审查判断,对充分利用视听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视听资料的特点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一样,都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有某些共同的属性。但作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视听资料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种类证据的特点。(一)视听资料具…  相似文献   

3.
龙心荣 《中国律师》2004,(10):54-54
所谓私采视听资料是指在被录像、录音当事人不知情或未经其同意下私自进行偷拍、偷录所取得的视听资料。私采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其效力如何认定,一直是司法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和第69条的规定,视听资料作为法定的证据形式之一,同其他证据一样,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对于视听资料,法院应当辨别其真伪,并结合案件中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视听资料的证据力应从其客观性、关联性和可采性三个方面去认定。其中证据的客观性是由证据内容的真实性所决定的,而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许多学者提出"科技证据"这一概念,并普遍认为"科技证据"一般指运用科技手段或方法所获得的证据,主要包括鉴定结论和视听资料等。目前的主流观点还认为"科技证据"是一种新的证据,甚至是证据之王。但随之"科技证据"被重新鉴定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认为诸如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这些被普遍认为的"科技证据"并不能称之为证据,因为它们并不具备证据的本质属性,更不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美松 《现代法学》2004,26(1):41-45
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 ,它对民事案件过程的再现具有其他证据种类无法比拟的特性。但是 ,视听资料本身又包含有易被伪造、篡改的先天不足 ,瑕疵视听资料 (包括非法视听资料 )的证据能力该如何判断 ?视听资料在司法实践中的采信规则该如何把握 ?等问题 ,都是我们要面对且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就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进行一番探讨 ,以为今后建立视听资料的有关具体制度作一些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律与法制的进一步健全,物证鉴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物证鉴定的结论在刑事诉讼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关于物证鉴定与刑事诉讼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和法理联系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和研讨。本文从诉讼证据出发,引出物证鉴定的重要意义,希望能为相关的法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证据与物证证据是指能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犤1犦。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合同法>将“数据电文”列为合同的书面形式之一,但它与传统的“书面”又有本质区别。数据电文证据属于视听资料类证据,其外在表现形式为磁盘、光盘,在司法中,主要的或大量的是网页证据,在法庭中的证据调查方法仍以视听资料形式为之,必要时或在个案中辅以鉴定的方法为证据调查。在诉讼中,如无反证,应推定其有证据能力,证据力的大小,法官应综合全案证据,以自由心证判断。  相似文献   

8.
①岳俊发教授和课题组所从事的声纹鉴定公安部课题已经获奖。②崔景旭教授(左)、杨洪臣副教授带领课题组开展重点人口视听资料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及检验鉴定方法的研究。③李德仲教授(右)、张中良副教授与课题组的同志们专心从事血手印显示技术研究,还开发出新一代痕迹显现剂。  相似文献   

9.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视听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一种类型写入法典后,法学界许多同仁开始致力于将视听资料补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类型。笔者认为视听资料能否作为独立证据类型尚需探讨。现就这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证据形式,已分别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所确认,但对于视听资料的取得方式,则没有明确规定。近年来,在民事诉讼中,由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私自录音资料越来越多,对于私录录音资料合法性和证据效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非常普遍的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3月6日第2号批复规定:“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未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实际上给私录录音资料宣判…  相似文献   

11.
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证据形式,具有双重物质性、高度的科学性和便利迅捷性的特征。视听资料在制作主体、制作方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推动视听资料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实质上就是我国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划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推导双方生母参与鉴定时半同胞关系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的计算公式。方法针对双方生母均参与下两个个体之间半同胞关系鉴定的情况建立半同胞关系甄别的检验假设,对备择假设与原假设条件下的遗传学证据的条件概率比值进行化简,并应用于一个半同胞关系鉴定的实际案例中。同时,在假设只有单方生母参与或双方生母均不参与的情形下,分别计算半同胞关系LR。结果在无生父参与的同父异母半同胞关系鉴定案件中,同样的遗传指标经检验分析后,双方生母参与下的累积LR值高于只有单方生母参与或双亲皆无情形下的累积LR值。结论用常染色体STR检验进行两个个体之间半同胞关系鉴定分析时,在双方生母均参与的情况下,其LR计算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孩子生母应尽可能参与检验,否则需要增加检验STR基因座的数量才能获得更加明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中国公证》2004,(3):37-38
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收集证据的方法有:由当事人提供;询问当事人和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为《民事证据规定》)的出台,一向被视为非法证据而排斥的私采视听资料登上证据舞台,从而结束了私采视听资料受制于严格的取证途径要求的命运。于是,便引出对此类证据的分解界定问题,司法实践围绕这朵“悄悄绽放的花蕾”重新展开了也曾有过的争议。回顾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简单的发展历程,当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3月6日在答复河北省高级法院的请示时作出的《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为先河,该批复指出:“证据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中以偷拍偷录的手段采集的录音、录像资料(在诉讼中称为私录视听资料)在法律上是否具有证据效力学界观点不一。本文对于新闻采访中私录视听资料证据效力的认定主要从合法性和可采性两个方面分析,认为这类视听资料在证据法上是不合法的,但能否采用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偷拍偷录的视听资料、陷阱取证所得证据、悬赏取证所得证据、私人侦探取证所得证据的证据能力应依据手段的违法性程度、有无侵犯不特定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等区别对待,而不应一律排除。  相似文献   

18.
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表明证据制度有了新的发展。视听资料就是以录音、录像所反映的声音和形象以及电子计算机所储存的有关资料作为证明案情的根据。视听资料开始在诉讼中应用的时候,人们还只是把它归结为物证或书证。认为视听资料如果以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情时,可以称之为书证;若以其存在的外部特征来证明案情,则可以称之为物证。但视听资料又确实具有一些既不同于物证又不同于书证的特点。同物证和书证相比较,它更形象、更生动。望之有形,听之有声。特別是录像能给人以动态的感  相似文献   

19.
刑事照相是为法庭提供图像证据,刑事照相构图图1横向、垂直构图比较(2)选择主体置于视觉中心想好了拍摄方向、角度后,把拍摄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这也是一般相机的对焦点所在。在物证检验照相,指纹、足迹、工具、枪弹检验照相,法医损伤刑事技术2007年第3期检验照相,现场细目  相似文献   

20.
钟珂  罗兵  张雨 《刑事技术》2010,(5):57-58
指纹检验照相在整个指纹检验鉴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和物证检验照相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拍摄难度较大的指纹痕迹,比如遗留在圆柱形拉丝金属把手表面的潜在汗液指纹。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指纹本身与客体的反差较弱,以及客体表面强烈的反光,拉丝纹理的干扰和弧型面所产生的景深,使得拍摄出的细目物证照片反差低,客体表面反光和拉丝纹理干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