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意识的缺失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祥 《青年探索》2005,27(5):24-27
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观念力量。政治主体意识中民主法治、政治参与、政治认同、政治责任等意识的缺失,制约着青年的政治成熟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完善和提高政治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培育和优化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征 《人民论坛》2013,(10):68-69,95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主体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在社会情境与社会活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的过程.网络参与是青年参与社会生活、政治过程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主要就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以及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澳门的社会原貌为渔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曾分四次大量引进中国内地的劳动力,促成了四次移民潮,但新移民的融合程度不一。自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在逐步增长,澳门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澳门社会的发展,澳门青年群体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随着经济增长趋向平稳,澳门高楼价、高物价、产业集中化问题以及澳门青年"赚快钱"的心理已经成为澳门青年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障碍。促进社会互动与社会流动性不仅需要澳门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需要澳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的崛起增强了青年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提高了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然而,不良网络环境也会导致青年走向颓废、堕落。因此,重视网络的正面效应,清除网络的负面信息,有助于青年思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深深地影响到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生活领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兴起,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青年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研究对国内七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论坛进行了两轮网络观测,收集和整理了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相关的网络论坛发帖。通过文本分析,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总结了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并提出了使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正面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政治热情"到"政治参与"的政治话语转变与政治参与形态的提升,以及由动员型政治参与到自动型与消极型政治参与并存的转变。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和协商民主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政治参与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网络信息识别的弱辨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利我性、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性等。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素质;加强"三观"教育,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规范意识;建立畅通的网络言论交流平台,完善政府回应机制;积极鼓励大学生政治实践,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网络政治话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网络政治话语权具有丰富的内涵、本质和特征。通过对网络利用力、政治话语识别力、政治话语分析力、政治话语传播力、政治话语创新力的实证调查和分析,青年网络政治话语权在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网络政治话语的权利与义务失衡、网络政治话语的权力与责任失衡的现象。因此,增强青年网络政治话语权,要优化青年网络政治话语的环境条件,增强青年网络政治话语设置自觉,参与青年网络政治话语主动对话,明确青年网络政治话语的责任义务。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