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犯罪行为是物质的运动,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狡猾,在任何犯罪现场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与犯罪分子或犯罪过程相关的微量物证。一经发现并提取到罪犯遗留在现场和从现场带走的某些微量物质,经比对检验鉴别,即可为侦破案件提供证据。过去微量物证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微量物证具有形微量少的特点,由于没有系统掌握发现和提取的方法,致使微量物证的利用率较低,因而应加大对微量物证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公安高等院校开设法化学专业是适应公安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刑事科学技术和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着重培养既可以从事毒物、毒品分析鉴定 ,又能从事现场勘查、搜集现场微量物证 ;既能对具体案件进行理论分析 ,又能指导物证检验技术工作的综合型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微量物证是罪犯犯罪行为的无声证人,是客观事实的产物,它不受感情因素影响。其特点是:数量少、体积小,故具有不易引起作案者注意的特点,但给现场勘查搜寻物证造成一定的难度。为使微量物证成为证据,必须在犯罪现场上采用科学的搜寻方法,去发现和收集有价值的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科学依据。一、微量物证的搜寻与发现主要有现场勘查和搜查两种方法。1.现场勘查注意勘查犯罪分子的出口和入口及活动路线处,有无烟头、火柴杆、纤维等物质;注意发现尸体及其周围有无血迹、精斑、尿,呕吐物、毛发及弹头等物质;还要注意发现罪犯遗留在…  相似文献   

5.
郭玉良 《公安研究》2008,(12):33-35
刑事案件现场犯罪证据的收集是整个犯罪证据收集过程的关键环节。发现并提取现场直接物证固然十分重要,对现场各种物品变动情况反映犯罪活动过程的状况物证的收集、固定,同样十分重要。认真收集研究状况物证是获取其它直接物证的前提和先导;认真分析状况物证的形成原因、过程,能够确定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手段;通过若干状况物证,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形成证据锁链。收集状况物证要注意现场变动状况和原有状况,注意现场保护工作,认真进行静态勘验。  相似文献   

6.
陆冬英 《人民论坛》2012,(14):36-37
公安机关在处理和减少社会风险中扮演核心角色。面对当前犯罪的风险,必须树立信息主导理念,以信息化为核心,理顺传统与现代手段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采取"多网联动、现场提取痕迹物证、视频锁定轨迹、技侦碰撞数据、侦查落地查证、物证认定罪犯"等多维立体模式,实现对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7.
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既可以为监狱行刑提供参考依据,又可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和出狱后保护,达到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水文从刑罚学的角度分析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再犯的可能性、人格的倾向性、时间的限定性、状态的持续性和可变性等特征,并认为罪犯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可以从其在犯罪和改造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现场勘查是案件侦破的关键环节,对以后侦查活动如何开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作为现场勘查主体的刑事技术人员,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勘查现场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收集痕迹物证和生物检材,然后通过对这些蕴涵着案发过程信息片段的物证进行检验,对得到的信息片段进行分析、整理,复原出案件的真相,对犯罪过程进行重建,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命案现场勘查是刑事技术人员勘验检验工作中最最挑战性的工作。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打击,通常会伪造、破坏现场,加大案件的侦破难度,但无论在作案过程中还是在伪造现场过程中,却都会用不同方式在犯罪现场留下犯罪信息,只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场勘验,选用适当的命案现场勘查保障设备,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犯罪物证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完整的物证信息链。  相似文献   

10.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各种犯罪信息的传播、扩展 ,影视、书刊作品等宣传媒介对侦察手段的暴露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研究反侦察对策的方便条件 ,反侦察的形式愈来愈多 ,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在刑事侦察中 ,侦察人员必…  相似文献   

11.
开设多波段光源发现痕迹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波段光源已广泛应用于痕迹检验、现场勘察等领域,是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一个重要武器。公安院校刑侦、刑技专业的学生,通过做多波段光源发现痕迹的实验来掌握该项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乃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等方面的因素,会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及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是偏差。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无疑对犯罪现场勘查和案件的侦破乃至诉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现场物证分析犯罪的心理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分子遗留在犯罪现场既有物质痕迹 ,又有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心理痕迹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 ,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确定案件性质 ,判明侦查方向 ,缩小侦查范围 ,修正我们已有的推断 ,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是追溯犯罪活动和犯罪人的客观物质基础。犯罪现场保护是搞好现场勘查和侦查破案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更好地确保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注意掌握现场保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指纹是物证之首,但现场的指纹多是条件较差的模糊指纹,其中一种模糊指纹是多汗液形成的,这类指纹往往受承痕客体的润湿度,手的压力以及汗液多少的影响。研究的意义在于甄别案犯指纹,并为正确分析和鉴定指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认真、细致、全面、系统地对命案现场进行勘查与检验,是侦破命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对各种命案现场中提取到的痕迹物证进行分析和运用,不仅可以确定整个命案案件的性质,据此判断出"当事"现场是否为第一现场,确定犯罪嫌疑人在整个现场中的作案过程,还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或区分犯罪嫌疑人的主次,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必要的方向和范围,为诉讼审判提供强有利的证据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破坏监管秩序,是罪犯在监狱及其他监管场所服刑期间时有发生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被依法关押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殴打监管人员,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的监管秩序,殴打、体罚或指使其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是:1、在犯罪年龄上有愈来愈小的趋势。2、从犯罪行为来看具有贪利性,智能化的特点。3、从犯罪形式上看,共同犯罪人数增多,具有团伙性。4、具有反复性。  相似文献   

19.
犯罪是严重破坏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之所以实施犯罪,根源在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犯罪分子在进行犯罪活动之前,必然会对将要进行的犯罪活动从成本到收益进行全面的衡量,以确定是否选择实施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