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年终腐败病”似乎成了痼疾顽症,每到岁末年尾,便会爆发出来。如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公款吃喝、送礼现象等,对此,广大群众早已看个明白,无不为之深恶痛绝,愤愤不平。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治疗此“病”,制定了不少的规定和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年终腐败”的另一种病症却往往被人忽略了,那就是垄断行业的年终福利腐败。每到年终岁末,垄断行业很多单位总要给职工“谋”一些福利,比如年终奖、效益分红等等。据一些媒体报道,一些单位以各种名义发的年终福利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可见,这种年终福利腐败病也到了必须治理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近来,行业腐败这个概念开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流行起来。前一段时间,一些行业中的福利腐败问题,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抨击。如一些公交、地铁等行业的职工甚至家属可以免费乘车,一些铁路职工出门坐火车不用买票甚至可以享受卧铺待遇,一些电力行业职工享受免费福利电或优惠用电,一些电信行业领导、职工免费装电话、优惠打电话,某些燃气行业职工免费或优惠使用燃气,一些医院内部职工看病免挂号费等。然而,福利腐败只是行业腐败现象中最表面的部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行业腐败的现象已经相当广泛地渗透于我们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之中。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福利腐败”,就是垄断行业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优先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把成本转嫁于公众,其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费午餐、形形色色的畸高工资以及名目繁多的福利待遇。“福利腐败”损害市场效率和公共利益,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长此以往,必将对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严重损害,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抨击垄断行业的行业性“福利腐败”问题后,一些行业却连连通过媒体等渠道“喊冤”。这些“喊冤”的垄断行业冤从何来?如北京公交、地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喊冤”中称,公交、地铁等行业的员工凭工作证免费乘坐车辆是“国际惯例”,也是工作需要。凭工作证乘车可培养职工的职业荣誉感。这是怎样的理由?这与广州地铁前不久为了提高票价.对包括职工及家属在内的人都纳入免费乘车范围,称这是为了地铁“反恐”的需要一样,是经不起一驳的。  相似文献   

5.
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防止和制止“垄断福利”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值得期待。他说,一个月交很少一点钱,可以随意用水电;利用行业的垄断性,随意发放大额奖金补贴……这种靠山吃山的变味福利被人们称为“垄断福利990事实上,诸如此类“慷公家之慨谋私人之利”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且由来已久。像电信职工免费打电话、公交职工免费乘公交车,铁路职工免费乘火车,银行职工免息贷款,教师子女低分入学,医院职工看病不用挂号……垄断性行业内的职工及其家属利益均沾,长期心照不宣,他们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自然是满意的,可“业外”人士气愤也好,羡慕也罢,却是没福享受的。我们知道:大多数垄断性行业属于政府投入和补贴的公益性公共事业,掌握着社会资源。往往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店。“垄断福利”成了某些垄断行业职工的“免费午餐”,费用可是要打入成本的。成本的“水”涨了,产品价格的“船”就高了。到头来,为“午餐”“买单”的是消费者。即使价格暂时不涨,费用由政府“买单”,最终还会转嫁到公众头上。2006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温克刚曾指出,“假如企业确实困难,他们完全可以先削减人力成本、降低福利水平。他们却不会这么做,症结就在‘垄断’二字。他们可以借助垄断把不良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据新华网2006年3月3日)我们说,“垄断福利”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绝不仅仅是以特权为自己的干部职工谋点福利这么简单。如果垄断行业的职工收入稳如泰山,福利高得离奇,那么无论是提高技术进步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增强公众满意度都会失去应有的动力。凭借垄断地位形成的社会权力一旦异化成某些垄断性行业牟取私利的筹码,就会导致行业和部门间的分配不公,形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歪风,更严重的后果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破坏,对社会公平的挑战,对公众利益的侵犯。“垄断福利”已经确实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决不能.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任其泛滥。预防和制止“垄断福利”是当务之急。前提是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法规,使职能部门和公众对垄断行业的监督有法可依。因此,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立法制止“垄断福利”的议案,代表了公众的心声,符合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因此,我们期待《反垄断法》早日出台,发挥法律的引导、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作用,对垄断业的收入予以严格约束,坚决拧紧“垄断福利”阀门。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6,(6):55-55
什么是“福利腐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比如公交系统职工乘车不用买票,电力行业职工享受免费电,医院内部职工看病免挂号费,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免费或优惠等等,这些都是“福利腐败”。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明确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以立法的形式对能源生产和经营性企业的“垄断福利”、“免费午餐”说不,安徽第一,全国仅有,引起广大公众关注,好评如潮。电厂职工可以免费用电、医院职工可以免挂号费直接就诊、地铁员工直至家属可以持一张免费卡无偿乘坐地铁……这些垄断公共事业性行业司空见惯的潜规则,一度颇受公众的非议,不少人深恶痛绝。由于痼疾…  相似文献   

8.
近日,河北省、安徽省相继通过了节约能源条例,明确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住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条例从7月1日起施行。以立法的形式对能源生产和经营性企业的“垄断福利”、“免费午餐”说“不”,此举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电厂职工可以免费用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社会上,甚至在某些政府机关单位里,有的人一开口,总是离不开“腐败”二字,好像腐败是光荣的事儿。无论谈论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忘套用上“腐败”一词。在一些人看来,腐败的人,都是一些有职有权、有脸有面的官员,手中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哪有机会腐败。没有权力去  相似文献   

10.
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防止和制止“垄断福利”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值得期待。他说,一个月交很少一点钱,可以随意用水电;利用行业的垄断性,随意发放大额奖金补贴……这种靠山吃山的变味福利被人们称为“垄断福利”。事实上,诸如此类“慷公家之慨谋私人之利”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且由来已久。像电信职工免费打电话、公交职工免费乘公交车,铁路职工免费  相似文献   

11.
有一则消息,不知该喜该忧:过去备受社会冷落的殡葬行业渐成“肥缺”,这种择业观的转变究竟是观念的更新还是黑色垄断暴利的诱惑? 当我们眼盯高官腐败,耳闻富贵“犯事”时,我们却忽略了一些系关百姓生活,却远离公众视线的边缘行业,“地位不足金钱来补”,这里也容易成为腐败的热土  相似文献   

12.
“集体决定”缘何成了集体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集体决定”变异成集体犯罪的案例不断增多“,集体决定”的内核被偷换,形式被利用,集体腐败之风屡禁不止。前不久,国家林业局某中心主任宋士奎因贪污、私分国有资产两罪并罚,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而私分国家资财的决定,就是由宋士奎本人提出,并经集体研究决定的。这种“形式合法”的腐败其实是腐败毒瘤的变异,它严重阻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法治型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于是,公众目光集聚:到底什么是集体犯罪、集体腐败?“集体决定”变异集体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规范一把手权力?如何借鉴国外有效模式?如何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规范集体决定,破解集体腐败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组织了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和企事业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一场笔谈,探讨集体腐败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将垄断福利置于阳光之下近些年来,“垄断福利”现象引起国人高度关注。有资料显示,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更大。如某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的月工资达6000元,如果再加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其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经济日报》前不久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垄断行业的这些超高收入,并非通过工作努力所得,而是通过占有国有资源,利用其垄断地位“掠夺”了最最广大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4.
以前,中国人对干部超标准用车,称之为马路上的腐败。民谚有:“屁股坐蹋一栋楼”之说,即一辆进口豪华轿车的价格,可以在一些地区造一栋职工宿舍楼。 现在,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上,你可以经常发现一些非常奇特的腐败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马路边的腐败。 这说明腐败不仅仅是领导权力的滋生物,也是一些职业权力的衍生物,与一般的老百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但是有些地方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近年查处的“腐败窝案”现象,表明腐败已由单个的人或单个的事,发展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 编织网络 难解官场“ 千千结”“腐败窝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形成一张“腐败网络”。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小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则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当前,“腐败窝案”有以下几种形式:“地区…  相似文献   

16.
各地动态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制止能源行业“垄断福利”电厂工作人员可以免费用电,这类现象被斥为“垄断福利”。4月21日,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能源生产和经营性企业的“垄断福利”说不。《条例》明确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能源生产和经营性企业从此将不能再吃“免费的午餐”。对于违反规定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  相似文献   

17.
小王是省电力局的职工,住在单位宿舍。以前,他每月可享受80度的免费用电。因为有这一福利,小王做饭用电饭煲、电磁炉,烧水用电热壶,每个屋子都有空调,偶尔忘了关灯也不觉得心疼。但最近,他在家里贴上了"要交电费了,注意节约用电"的纸条。原来,从今年"两会"后,河北省电力总公司在转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并规范公司系统内部用电管理的通知》后,取消了职工免费用电。而叫停福利用电,叱止福利腐败,只是一系列节能举措中的开头炮--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节约能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转变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河…  相似文献   

18.
腐败如流感。如今的腐败现象日益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腐败组织越来越庞大,腐败范围越来越广泛,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腐败程度越来越严重。据联合国统计,每年仅“政府腐败”就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钱、权、利的诱因,使得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腐败这种“流感”免疫。如果不加大惩治力度,“流感”可能就会变成瘟疫。  相似文献   

19.
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说,组织人事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最大的腐败”,引发了中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出台。中央党校有关专家评论说:《纲要》的出台,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制度层面遏制腐败,尤其是用人上的腐败。中组部负责人证实:干部人事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没有根  相似文献   

20.
“普及腐败,成行成市”,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广西“第一贪”和“腐败街”的真实写照,几欲是新科腐败在疯狂地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腐败,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界点体制不及防范、又有机可乘的经济行为;之所以中国的“腐败经济”现象有日益扩大之势,除了体制的空隙待补之外,那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在专司其职、乐此不疲的“经营”着“腐而未败”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