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商标可视性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局限日益显现。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契机,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非可视性商标立法的经验,突破商标可视性的局限,引入非可视性商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标立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8号公布2014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1号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相似文献   

3.
脱逃罪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脱逃罪不属于连续犯或继续犯,《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不适用于有关脱逃罪追诉时效的分析。基于《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的立法目的,对"立案侦查"采用严格的文义解释将导致该款立法目的无法实现,需要采用扩大解释技巧,将监狱的追逃行为纳入"立案侦查"范畴。这一解释方法和技巧是恰当的,目的解释在刑法解释中应具有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地名商标可注册性及合理使用问题在欧美立法和实践中分歧较大。美国采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只保护地名的使用。以法国为典型的欧盟国家存在保护地理标志的专门立法,保护水平高。在TRIPS之外,双方通过签订双边协定、区域性协定来实现各自在多边谈判中未能充分实现的地理标志利益诉求,这是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我国《商标法》第10.2条存在缺陷,既不利于县级以下地名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和培育,也未能较好解决商标与地理标志间的冲突问题。未来《地理标志法》应立足于地理标志国情,借鉴他国相关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自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施行以来,对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商标法》需要进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1号现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4月29日(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8号公布2014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1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第三条商标持有人依照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的,应当提交其商标构  相似文献   

7.
与我国刑法分则明确将假冒注册商品商标等行为规定为犯罪相比,注册服务商标的刑法保护却一直处于阙如状态。事实上,服务商标的经济社会价值突出,其与商品商标具有完全同等的法律地位,为践行《TRIPS协议》的最低保护标准要求,并与国际社会接轨,有必要将服务商标纳入我国刑法的保护范围。为此,可以先通过建立在文义解释基础上的目的论解释将“服务与商品一体化”的注册服务商标纳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规制范围,待今后立法修正时,再直接将所有注册服务商标纳入该罪构成要件,并同时对其法定刑配置作轻缓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7日下午对《国务院关于提请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关条款的议案》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当前香港社会对于没有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能否参与国安案件、香港国安法如何适用等问题产生了重大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国安法有关规定,对香港国安法第十四条和第四十七条作出解释,阐明有关条款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这起拖了11年的“避风塘”商标官司曾引起郑成思等知识产权界泰斗的高度关注,并引发对我国《商标法》的两处重大修改。值得欣慰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提审,“避风塘”商标最终得到正名。有专家说,“避风塘”商标官司的历史是我国《商标法》立法的一部活教材。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三条 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第四条 商标法第六条所称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第五条 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商标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关当事人认为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可以相应向商标  相似文献   

11.
李玉璧 《思想战线》2004,30(2):52-56
现代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聚集消费者注意力的各种企业标识中,商标居于核心地位。商标策略与管理作为企业实现商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体现在商标的选择、注册、使用、宣传和保护等方面。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寻其中的规律,揭示驰名商标产生的机理,这对企业商标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密切,因两岸商标相同或相似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农友”商标侵权纠纷案即是典例。为便捷有效地解决这类纠纷、推动两岸商标权的合作,以2010年签署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为基础,采用海峡两岸商标权相互承认的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体现出海峡两岸作为平等的两法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也是实践中对海峡两岸法律冲突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化解,并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未来更容易推动。但在具体操作时,这种相互承认应以有限度的部分承认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3.
冯晓青 《思想战线》2006,32(2):129-138
商标权扩张是商标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外在表现主要为商标权客体的扩张、商标专用权的扩张,其深层次则体现为商标本身的财产化和商标权人的准作者化。商标权扩张蕴涵的商标制度的利益平衡机理,是实现商标法上的利益平衡并使商标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我国商标法在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保护范围、保护地域问题,指出商标法保护高技术不利的一般原因是科技发展水平、利益平衡等因素,根本原因则在于商标权的法律特征无法较大程度上体现高技术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建立了较完整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制度,但司法认定却被严重异化,急需完善驰名商标认定体系,加强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的统一性。驰名商标作为一动态概念,在不符合其构成要件时,应按照驰名商标退出机制退出特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看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的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内容,本文从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来分析商标的反淡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内容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驰名商标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商标法的一个里程碑.新商标法明确规定有条件地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对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一视同仁,跨类保护的范围应扩大至未注册驰名商标.应适当引入社会认定,以确保驰名商标的认定能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18.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注重商标权人的商标利益 ,防止其商品信誉因为商标淡化而受到损害 ,而不需要设置存在消费者混淆的前提。我国《商标法》应完整规定驰名商标的反淡化问题 ,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驰名商标进行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27日在我国加入WTO的前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不仅完善了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同时也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规范更加符合WTO体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本文对照分析Trips协议的规定和此次修改的内容,旨在说明此次《商标法》的修改与国际法律规则的成功接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周报(英文版)》2010,53(5):后插6-后插8
Article 1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trademark agency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lients and trademark agency organizations,the Measures is hereby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emark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mplementing Rrgulations of Trademark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