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命不息,救援不止。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相信生命一定会以它最顽强的姿态回报给我们惊喜8月6日16时30分是云南鲁甸"8·03"6.5级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的结点。李克强总理在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飞机上曾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在48小时内挨村进户,抓住一切可能把伤亡减少到最低,不到  相似文献   

2.
生命突击     
《创造》2014,(8)
正"这场与生命的赛跑,没有停歇,没有终点,更没有盲区。"大灾面前,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率队迅速赶赴灾区。云南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响应,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及时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灾情如令,责任如山。各路人马风雨兼程,向中国最偏远的乡镇聚集,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地震后3分钟,公安消防部队救援力最携带应急救援装备出发。冒着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的危险,昭通市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清障开路、徒步疾行,两个小时后赶到震中,成为最早投入救援的队伍。  相似文献   

3.
徐凯  胡雪 《人民公安》2023,(1):24-25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集结271名特警挺进震中,靠前组织抢险救援甘孜公安特警紧町72小时黄金救援期,组建特警突击救援分队18个,打通失联地。其中尖刀队24人依托绳索钢索和树木,徒步翻越高山峻岭70余公里挺进“震中孤岛”3号营地,奋战6天5夜。他们解救被困群众530人、受伤群众91人,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576人,找到失联人员5人,搜寻被埋人员6人。  相似文献   

4.
张欢 《小康》2013,(5):48-49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四川芦山地震,又一次巨灾。五年前的汶川,三年前的玉树,一次次灾害相似而又不同。汶川地震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多少,学习了多少?当芦山地震灾难突发,正是对汶川地震经验教训总结效果的一次检验。芦山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任务仍艰巨而漫长,不妨先就"72小时黄金期"的应急响应和生命救援工作与五年前进行一个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8,(7):50-51
云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是云南省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的重要场所,许多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便是在此产生。可以说,这里是地震应急指挥的“中枢”。在“云震·07”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习——桌面推演中,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此指挥。除了战备,平时,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每年的例会和云南省地震局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相似文献   

6.
试析应急管理中的志愿者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响应.有效应对.获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在地震救援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是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一大“亮点”。从真总结汶川地震志愿者参与的经验.对于我们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社会动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6日,云南鲁甸地震发生的第四天,也是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的最后一天。对于被困群众的生命来说,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救援工作仍面临很大的困难,交通受阻使得一些专业救援设备难以运到灾区,山体滑坡和降雨又使已抢通的路段有随时中断的危险,堰塞湖危急,各类次生灾害也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雅安,由此成为海南人民心心念念的一大牵挂,各项救援行动立即展开、各路爱心从全岛陆续汇聚。就在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去慰问电,决定紧急捐赠600万元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同时,紧急召集省应急、地震、消防等部门专题研究部署我省赴川救援准备工作。在当晚,海南省地震局、公安消防总队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工作队集结完毕,随时待命奔赴灾区;为了保证灾区的交通运输顺畅,省应急办紧急协调海航、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积极做好支援灾区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安消防部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加大,特别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队伍在抢救受灾群众生命等任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此,新修订的《消防法》吸取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在总则中就写明要"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责。然而,目前学界对公安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的法律定位却不甚明了。本文认为该行为不是军事行为,也不是常规行政执法行为,更不是国家行为,而是政府领导下的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应急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一周年,本人作为特大灾难的见证者和应急救援的参与者,在回顾救援历程的同时,总结了救援工作的得与失.并提出个人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邓芬 《前沿》2013,(6):50-51
在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已成为减少应对灾害和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国际应急救援中有很多法律问题未明确解决,各国在灾难发生后对于国际应急救援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国际法视角,探析"保护责任"的适用、军队救援的法律地位以及联合国与其他人道组织的合作,揭示国际应急救援的法律缺陷,推动国际应急救援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省级地震应急救援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建地方地震灾害救援队伍,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地方紧急救援网络系统,已成为当前我国地震紧急救援工作的当务之急。为充分发挥消防部队的救援优势,进一步拓展其抢险救援功能,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省级地震应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13.
面孔     
温家宝 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被称为“黄金救援时间”。在震后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戢晓峰 《中国减灾》2013,(19):20-21
近些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雪灾及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为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合理的应急资源储备和及时的应急救援尤为重要。而在应急资源储备和应急救援等应急物流活动中,信息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救灾物资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信息化技术、救灾物资信息化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的介绍,对救灾物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到地方迅速反应,各方救援力量紧急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了生命的希望,全国上下吹响了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集结号"。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16:3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16:35——武警昭通支队巧家县中队30名官兵携带地震救援装备向灾区进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各种风险因素叠加,社区公共安全面临多种风险挑战。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救援体系的重要辅助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呈快速发展之势。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7个城市发生的116次社区应急救援案例,从定量角度分析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组织协调度对社区应急救援的影响发现:社会应急力量在社区应急救援中的参与比例和数量比例分别是41.6%和31.8%,社会应急力量已成为参与社区应急救援的重要参与者。不同城市和不同灾害事故类型在社区应急救援成功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救援响应时间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距。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能显著降低社区应急救援的响应时间,但不能提高救援成功概率。参与救援社会组织的协调度并不影响社区救援响应时间,但能显著提高社区救援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7.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13):5-5
新媒体构建救援“微平台” 雅安地震发生后,新媒体在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膈。截至4月22日零时,以“四川雅安地震”为话题的微博已达7000多万条,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等均发起实时播报,并开通网上寻人与捐款专区。由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构建的“微救援”平行,使救援史为高效和透明,体现了民间力量的发育和公民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22,(4):12-17
案?例1: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 2021 年 1 月 10 日 13 时 13 分许,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回风井发生爆炸,造成井下 22 名工人被困.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指导救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并调集矿山救援专家及矿山...  相似文献   

20.
萧野 《中国减灾》2013,(6X):18-19
<正>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的作用十分突出。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进一步凸显了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的关键作用,各种相关技术与装备更加普及,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