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崔景明,陆韧任何一个时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扩大,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上。元明清时期,云南对外经济交往的规格、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先前任何一个朝代,对外贸易的数量和商品的种类都是以...  相似文献   

3.
阿吒力教是指佛教大乘密宗传入南诏大理之后,与当地以白族文化为主的土著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密教新宗派。它兴盛于南诏中后期及大理国时期,降及元、明、清逐渐衰落。至今阿吒力教仍在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地有不少信徒。它对南诏以来的云南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政治制度乃至民情风俗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对阿吒力教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文化特征至今仍无人作过专题研究,致使学术界对阿吒力教的认识还处在模糊阶段。本文试从僧侣及僧团组织、典籍、造像、仪轨法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舛漏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4.
赛典赤与元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序《赛典赤·赡思丁》马曜从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立益州郡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2020年中,汉晋暨隋至唐初和元、明、清约1000多年为郡县制时期,公元339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西...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白族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近些年,旅游而至旅居,大理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能让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融入这里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得益于兼容并包的白族文化. 从唐代起,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就与中原内地保持着紧密联系.南诏王阁罗凤、异牟寻等都非常向慕内地,并身体力行地接受和学习汉文化,派遣了大量的人到成都学习.这一举措,对大理乃至云南全省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元7世纪,我国发明了雕板印刷技术。地处祖国西南一隅的云南,在图书雕印、典藏和装帧等方面,由于受来自祖国内地的影响,也形成了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图书事业。过去,对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今余搜集史料,编写成文,是想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图书事业。 一、图书事业的兴起 南诏、大理国时期图书事业的兴起,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 早在汉晋时期,云南边疆和内地的文化交流就十分频繁,叶榆人盛览,师从西汉著名的辞赋学家司马相如,学成后著《赋心》4卷,“这是西南少数民族中第一次直接用汉文写成的文学作品。”昆明人张志成,文帝太和间,“入蜀学王羲之草书,归教国人”致使后来的南诏学生,“其俊秀者颇能书,有晋人笔意。故云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 这种向中原地区学习汉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南诏大理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白族的文化,以大理地区最为典型,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提起白族,都想到大理。事实上,白族在云南的分布,不局限于大理州,在楚雄州的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就有5000余人的白族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彝族、汉族、苗族杂居,有着与洱海地区的白族颇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正月举行的灯会  相似文献   

8.
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段炳昌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族之中。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的万历...  相似文献   

9.
鹤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今日民族》2012,(10):38-38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生产银器,其产品覆盖了云南全省及周边省份地区的银器、银饰市场。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广,其形制、工艺、纹样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鹤庆县是白族聚居地之一,近几年来,鹤庆县在县城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突出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使县城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古建筑“云鹤楼”为中心,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白族民居街构成的“十”字型格局,整个县城集中体现了白族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向的白族民居街全长560米,投资3800万元,已于1999年5月建成。2000年5月,该县又投资4200万元拆迁改造南北向的南大街。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一条长602米、宽16米,街道两旁全部是典型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新街展现在…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间所见的石雕狮子工艺中,剑川白族的石雕狮子较具代表性。云南民族博物馆民间美术馆展出的一组石雕狮子,是滇西北剑川白族地区用于镇守“阴宅”(死者坟墓)的石雕狮子,石狮是动物雕刻中最常见的种类,狮的性情威猛庄严,白族人民认为它能驱秽避邪。这组剑川古墓石狮,是明清时期白族民间艺人雕凿而成的,虽经百年风雨剥蚀,还保存着完整的艺术造型,其轮廓清晰,生动古朴,精巧玲珑。其中一个是用粗石雕琢而成的,整个身子墩实厚重,后腿下蹲,前腿直立,头部光滑扁平,眼睛圆睁而且凸出,鼻翼冲天,嘴巴微闭,似喘粗气状,雕刻出…  相似文献   

12.
李乾夫 《前沿》2011,(12):158-160
明代是大理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明朝对云南实行统治,一改以前原有的本民族统治政策,而一律按中央统一边疆地区规划进行管理。这时的白族士人作为云南大理地区文化自觉者的代表,其政治心态经历了从明初的甘贫守节,不仕新朝到明中的心系黎民,积极进取,再到明后期的辞官归里,逃禅念佛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云龙白族吹吹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在白族土著先民创造的原始歌舞的基础上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之一,史料记载白族吹吹腔产生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云龙县白族吹吹腔2006年5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历史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抢救和  相似文献   

14.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5.
云南的汉族不是土著民族,都是从内地迁到云南的。历史上,汉族人迁云南主要是在三个时期:一是汉晋时期;二是唐代(南诏时期);三是明清时期。前两个时期迁人云南的汉族,在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被融合或“大化”。云南现代汉族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一、汉晋时期入迁的汉族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较为强大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民族也处于兴盛阶段。汉王朝无力开拓北方回土,只好着力开发南方,因为当时南方民族众多,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足以同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集巴蜀地区的士卒进兵…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17.
清末,云南与内地各省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同东南亚各国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往来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一切与该时期云南交通的改善和发展密切相关。一、清末云南主要交通干线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陆地边界线长达320...  相似文献   

18.
建屋起房、修宫造殿都离不开砖瓦这一类建筑陶。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就大量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技术,开始大量烧制建筑用陶,生产规模和技术已很成熟,主要产品为梵文砖和有字瓦,其工艺、形制都和唐宋时期的内地较为接近。明代以后,随着大量汉民移民入滇,内地建筑营造法式以及建材工艺也传入了云南。与中原所不同的是,中原民居只能使用板瓦而不得使用筒瓦,而云南地处边疆,民居却较多使用筒瓦。  相似文献   

19.
洞经音乐又名“洞经礼乐”,约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四川传入云南,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50年代已遍及全省,不仅流传于汉族地区,也流传于白族、壮族、彝族等汉文化较为发达的民族地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它秉承了中原地区的音乐形式,又与云南的民间音乐相融合,集吹拉弹唱打为一体,成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品种之一,被誉为“东方古典交响乐”。  相似文献   

20.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